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級戰爭,最終以同盟國的戰敗宣告結束。在東亞戰場,日本於1945年宣告無條件投降,中國獲得了最後的抗戰勝利。日本的投降其中也有美國的貢獻,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是轉折點。
正因為日本偷襲了珍珠港,與美國之間展開了太平洋戰爭,後面便有了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的事情,其實在投放原子彈之前,美國對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便已經開展,稱之為“飢餓戰役”。
日本是一個島國,物資還是很匱乏的,自然很依賴海上運輸,日本的海軍還是非常強的,也正為如此,才敢和美國在海上硬碰硬的。同樣美國也看出日本物資匱乏,便於1945年啟動了“飢餓戰役”的作戰任務,不過這項任務主要針對日本本土,但並不是登陸作戰,而是用水雷來切斷日本本土的物資供應使其不戰自敗。
水雷如同陸地上的地雷,在海上作戰中很是常見,也有著造價低,難清理的特點,而美國也是決心要徹底鎖住日本,在後續的四個多月時間內,調動了上百架B—29轟炸機,在日本週邊海域中佈置了有12000顆魚雷,有了這些魚雷,日本的船隻進不得出不得,日本本土完全陷入了癱瘓狀態,因為缺少糧食,餓死了很多人。
不得不說美國這招太絕,不僅封死了日本,即便想要排除這些水雷,日本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小,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沿海的水雷仍然沒有情理乾淨,據說還有幾千枚水雷。
美國除了“飢餓戰役”之外,美國也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其中便包括東京,1945年3月,當時美國少將李梅看到日本的建築都是木質材料,也有了火攻的建議,便向總統羅斯福說出了想法。在得到同意之後,美國的上百架轟炸機出現在東京上空,這次轟炸行動持續了有3個月時間,共計投放了2000噸燃燒彈,東京變成一片火海,根據統計,在轟炸之下,幾十萬人被燒死,東京基本成為一片廢墟。這次行動被稱為“東京大轟炸”,也被稱為“李梅火攻”。
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同時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美國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在1945年8月6日,向廣島投放了“小男孩”,在8月9日,向長崎投放了“胖子”。據說美國本想在東京投放一顆,但由於東京大轟炸之後,東京本就是一片廢墟,再投放也沒有意義,便放棄了。
從時間上看,日本於1941年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但是美國對日本的主要行動都在1945年進行,封鎖日本海域、東京大轟炸、投放原子彈,這些行動使日本元氣大傷,於長崎原子彈投放後的第第六天宣告無條件投降。
美國對日本做的這些事情,不僅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同時日本的經濟和工業生產也受到了極大影響,但戰爭是不講任何情義的,這也算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