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我們接著《國史粗講》,在昨天的內容裡我們提到“五胡亂華”一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而這些階段的劃分是根據“胡漢”關係而來,今天我們就深入去看看這三個歷史階段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一個階段:胡人本位

在昨天的內容裡我們說過,劉淵的策略表面看上去很完美,其實是兩面不討好,所以在他失敗以後,中國歷史就進入了胡人本位的階段。這個時期的胡人索性放棄了整合漢人的想法,徹底露出本來面目,開始欺負漢人,這樣至少可以把胡人整合起來。

這個策略,雖然對漢人很不友好,但怎麼都比劉淵那個強。當時的北方,雖然門閥士族紛紛南逃,但漢人的數量還是佔絕大多數,胡人要想長期統治這塊地方,既然漢人不買賬,那麼只有拉攏自己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冉閔。這個人原本是羯族皇帝石虎的養子,後來趁亂推翻了羯族統治,自立為“天王”,並且頒佈了著名的“殺胡令”,意思就是在其統治境內,支援漢人拿起刀槍棍棒,大批次的虐殺胡人,一時間血流成河。

但“殺胡令”的本質卻是將“胡人本人”的策略顛倒了過來,非常殘暴,自己的“硬實力”又不足以將所有胡人全部趕出中國北方,所以很快異常兇猛的冉閔就倒在了慕容家族慕容恪的連環馬陣下。

第二個階段:“胡漢”的融合階段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胡漢”已經開始逐步趨於融合,雖然沒有成功,但為後來的“胡漢”融合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在冉閔天王倒下後,北方又經歷一系列的混戰,終於誕生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前秦。

前秦皇帝苻堅就是這個歷史階段的代表人物,他清晰地認識到“胡漢”對立的統治模式註定會失敗,要真正建立起龐大帝國必須要清除“胡漢”的差異,要“胡漢”一家又必須先打破胡人、漢人的小共同體,苻堅雖然認清楚了這個問題,卻走錯了方向。

他打破小共同體的方式是從自己所屬的氐族開始,他試圖從自己開始擺脫胡人的身份,讓更多的人能夠擺脫自己胡人身份和漢人身份,這就帶來一個後果,既然起家的勢力被自己打破了,那麼治理這個國家就需要招募其他英雄好漢。

於是苻堅不但開始大量重用漢人,還兼收了很多胡人的首領。這個策略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當時鮮卑人的偶像級英雄慕容垂前來投奔苻堅,苻堅很是高興。但漢人宰相王猛卻認為慕容垂不過是因為自己國家發生內亂,所以才來投奔,留著這樣的人對於國家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王猛建議苻堅幹掉慕容垂,苻堅卻沒有聽從王猛的建議,反而讓慕容垂帶領鮮卑軍鎮守軍事重地。結果,苻堅在淝水之戰慘敗後,慕容垂不但沒有領兵來救,反而北上建立起了後燕帝國,一下就讓苻堅建立起的前秦帝國徹底瓦解。

這樣一來,在其他胡人軍事力量還很充足的情況下,自己卻丟失了博弈的最大籌碼,一旦國家出現一點風吹草動,苻堅肯定是罩不住局面的,國家只能瓦解。

第三個階段:胡漢徹底融合

在慕容垂光復大燕國以後,“五胡亂華”也進入了第三個歷史階段。當時除了燕國的慕容垂之外,還有一個鮮卑人叫做拓跋珪,這兩個人可以算是“五胡亂華”時代的絕代雙驕,僅次於五胡第一名將,慕容垂的哥哥-慕容恪。

慕容垂與拓跋珪有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來自中原和草原的過渡地帶,慕容家族起源於東北,拓跋家族則起源於山西北部。這兩個區位非常特殊,他們必須既懂得中原的邏輯,也懂得草原的邏輯,再加上苻堅的前車之鑑,也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歷史經驗。

準確地說,這雙方勢力,無論誰勝誰敗都有充足的歷史條件建立起一個“胡漢”相融的二元帝國。不過,最終拓跋家族的勢力戰勝了慕容家族成為了真正的勝利者。

拓跋家族建立起來的政權就是北魏,這也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北朝”時代。拓跋珪與苻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拓跋珪利用中原財富,率先瓦解的是草原上那些部落的軍事貴族。那些小可汗們被拓跋珪打得七零八落之後,他才帶兵南下,把慕容家族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各種燕國全部滅掉,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野史之雍正殘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