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著有一篇專門批評封建專制君主的文章,叫做《原君》,其中有一句話寫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很好地概括了古代君主三宮六院的現實,明代的皇帝尤其如此。但唯獨有一人例外,那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在孝宗的在位期間,只有一個配偶:張氏,即後來的張皇后,除張氏以外沒有其他嬪妃。同時孝宗也是封建社會以來,可以與漢文帝、宋仁宗相媲美的一位賢主,創造了明代歷史上的中興盛世,堪稱夏商周以後最完美的君主典範。
專情皇帝及背後的原因公元1488年到1505年,為明代的弘治年間,當朝皇帝即孝宗,名朱佑樘,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18歲即位,36歲去世,在位18年。在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87年時,還是皇太子的朱佑樘娶了張氏,幾個月後張氏便被立為皇后,相伴孝宗直至去世。
張氏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其父親名叫張巒,最初只是一個秀才,後來成為了國子監生,這正符合了明代中後期以來要求皇后須出自平民的選後制度。那麼作為一代帝王,本有權力擁有三宮六院的孝宗,為何在結婚後的日子裡卻獨寵張氏一人?其背後的原因是多重的。
其一,這與孝宗本人的性格有關。朱佑樘從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在幼年時,由於萬貴妃的迫害,不得不偷偷生活在內宮中的安樂堂。這種獨特的成長環境,使他對於後宮妃嬪之間的勾心鬥角有著深刻的感受,並深惡痛絕,這或許成為他不願有太多妃嬪的一個主觀原因。
其二,大臣謝遷的勸諫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孝宗即位初年,有大臣建議孝宗選兩名淑女以備妃嬪,謝遷隨即上言,選妃之事固然是應當的,但憲宗的陵墓尚還沒修完,皇帝也正處於居喪時期,怎能在此時談論選妃事宜?孝宗朱佑樘又號召以孝治天下,因此選妃的事情就這樣擱置下來了,此後儘管選妃之事屢次被提起,但都未得到孝宗的同意。
其三,張氏本人性格活潑討喜,從小缺乏親情與關愛的孝宗在張氏處得到了莫大的慰藉,而張氏本人也有“驕妒”的一面,這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表現得較為明顯。雖生性活潑,但始終擺脫不了出身平民的思想侷限性,對於兩個弟弟張鶴齡和張延齡仗著張氏受寵,在朝中愈加驕橫跋扈的行為,不但不加以約束,甚至還處處庇護,對孝宗情感上的控制自然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皇長子朱厚照
其四,弘治四年即公元1491年,張氏為孝宗誕下皇長子朱厚照,據說皇長子相貌異常清秀好看,孝宗對他非常疼愛,對張氏也愈加寵幸。
以上種種,使張氏集專寵於一身,直至孝宗去世。雖然原因多樣,但總的說來,主要還是根源於孝宗本人在情感上的專一和思想覺悟性。
然而,與張氏二人的伉儷情深,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首先是子嗣較少,張氏雖為孝宗產下二子一女,但由於二皇子和皇長女身體先天孱弱,沒能長大成人便夭折了,僅剩朱厚照一個傳人,而朱厚照一生沒有子嗣,孝宗的血脈最終難以延續,實在令人惋惜。其次是張氏的受寵導致外戚張鶴齡、張延齡的囂張跋扈,加之張氏放任不管,為朝廷與百姓帶來了諸多損害。
優良的個人品質和修養按照史料記載,孝宗從小就有成為一代賢主的個性與潛質,他喪母時年僅6歲,哀傷之狀神似成人,在即位後也頗顧全大局,甚至對待曾迫害其母的萬貴妃也格外寬容。
他6歲被憲宗立為太子,從小就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光是擔任他的講讀官就有彭華、劉建、程敏政等人,都是當時備受世人尊崇的學士。從9歲出閣講學到18歲即位,孝宗可以說是整整接受了9年極其正規的宮廷教育。
除了講學官員的教育以外,宮中太監覃吉也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孝宗9歲的時候,覃吉便每日為他口頭教授朱熹的《四書章句》,使孝宗成長在儒學的耳濡目染下,並告訴孝宗“佛經荒誕,不可讀”。正是在宮中、外廷的雙重教育下,孝宗才不至於成長為一個荒淫放縱的帝王。
有趣的是,朱佑樘之所以被稱得上完美的皇帝,還表現為一點。在明代重視理學的氛圍下,皇帝應集中才學去把握好政治與歷史,而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則可忽略。但朱佑樘除了嚴謹恪守儒家倫理以外,對作詩、繪畫、彈琴等也頗有研究。
試看《列朝詩集》中收錄的一首小詩《靜中吟》:“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周家八百延光祚,社稷安危在得人。”
雖說位列不了上乘,但也頗具思想深度,被譽為:“大哉王言,眾理兼有,惟德與功,為三不朽。”
作詩以外,對彈琴和繪畫也十分喜愛,曾私下對身邊的太監說:“彈琴何損於事?勞此輩言之。”雖表面上聽從大臣們的告誡,但私底下對各種文藝專案都十分寬容,也給各士大夫們留足了情面。
善用賢臣的有道之君弘治一朝,名臣輩出。孝宗在即位的第一個月,就罷黜了品行不端的萬安,而讓徐博入閣,後又接續錄用了劉建、謝遷、李東陽等人。在位期間還謙虛接受大臣的意見,曾在議完事後,賜諸位大臣吃茶,然後散去。由此既能看出孝宗當政時期君臣關係的和睦,也能看出孝宗對儒臣的信任。
在重用並信任賢臣以外,還十分重視對大臣的考察。在弘治十年下令編撰《大明會典》,為朝廷的制度建設提供了一個基礎;此外還規定太廟的廟製為“各室一帝一後”;而對明朝影響最大的是京官六年一察的制度。在此之前,京官是每10年考核一次,孝宗將考核週期縮短為6年,大大整頓了官場的腐敗。在多種因素的共同發揮下,開創了明朝的中興盛世。
弘治十八年,朱佑樘偶然感染了風寒,誤食藥物而死,當時“深山窮谷,聞之無不哀痛”,“哭聲震野”,可見文武與百姓對孝宗的尊崇與敬愛,也從側面透露出孝宗在位時期社會的繁榮穩定。這位未曾出現在課本上,也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皇帝,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無疑起到了一種開闢性的作用。作為一個皇帝,他既是修明政事、善用賢良的一代明君,也是用情專一、體恤妻子的一個好丈夫。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列朝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