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法國不僅奪取了戰敗國德國的領土和殖民地,還讓德國支付條件十分苛刻的戰爭賠款。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發生,歐洲經濟受到重創,德國經濟也不能倖免,而支付戰爭賠償進一步加重了德國的經濟危機。

這令德國民眾的不滿情緒高漲。這時,納粹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利用德國民眾的不滿情緒,取得了政權。

1939年,德國的希特勒和蘇聯的斯大林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秘密協定。

之後,蘇、德夾攻波蘭。這樣一來,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德軍攻克巴黎。同年,德國與日本、義大利締結三國軍事同盟。1941年,德國為了奪取位於今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進攻蘇聯。

兩個月以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於1941年8月14日,在大西洋的一艘軍艦上舉行會談,發表了《大西洋憲章》。

《大西洋憲章》包括了不謀求擴大領土、不變更領土、民族自決、貿易自由和海洋航行自由等內容。

美國和英國聯手,向爭奪霸權邁出了第一步。美國要獲得霸權,就必須在太平洋、東亞地區和歐洲戰場參戰。

1941年以來,日美一直在進行談判。日本因為侵華戰爭已持續多年,國內經濟惡化。

美國趁此機會,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並脫離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

為了與美國抗衡,日本和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進駐法屬印度支那。

由於日本對抗美國的意圖日益明顯,美國宣佈:“如果日本不從中國撤軍,美國就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和鋼鐵”,以此措施制裁日本。

然而,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一年前,美國領導人就打算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確信能夠獲勝。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日本下定決心對美國開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駐紮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對美國不宣而戰。

美國於同一天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把要求日軍撤出中國和對日本實行石油、鋼鐵禁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本來,控制太平洋、搶佔中國市場是美國的傳統世界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實施這一戰略的最大障礙就是日本。

也就是說,美國和日本發生戰爭只是時間問題。另外,美國也希望找一個合適的藉口在歐洲戰場參戰。

在美國國內,共和黨反對戰爭。這對執政的民主黨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抗日戰爭處於膠著狀態,日本經濟萎靡不振。

羅斯福的民主黨政府瞅準這一時機,向日本政府發出通牒:“如果日本軍隊不撤出中國的話,美國就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和鋼鐵。”

美國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刺激日本向美國宣戰,是一種挑釁行為。對此,日本政府在沒有進行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就決定向美國開戰。

日軍在日本政府向美國宣告斷交前不久偷襲珍珠港。美國政府巧妙利用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在美國國內大造聲勢,使得反對戰爭的共和黨也無話可說。

在這一形勢下,美國積極備戰,做好了與日本決戰的準備。

最近的研究成果認為,美國宣佈對日禁運,是美國財政部長助理、經濟學家懷特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召開了佈雷頓森林會議,決定把美元作為基準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以此為契機,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在這一過程中,懷特起著主導作用。如果這是事實的話,可以說刺激日本向美國宣戰是美國的亞洲戰略和戰後霸權構想的重要一環。

德意日三國軍事同盟規定:“假如同盟國中的一國與第三國交戰的話,其他兩個國家也要向第三國宣戰。”如果日美戰爭爆發的話,義大利和德國也要向美國宣戰。

也就是說,美國從亞洲參與了歐洲戰場的戰爭。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失去了制空權。這導致日本的各個城市化為焦土,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從此,日本再也無力與美國對抗,美國消除了進軍中國市場的障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僅戰敗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受到重創,連戰勝國英國、法國、蘇聯也蒙受巨大損失。

唯獨美國獲益匪淺。因此,美國採取切實措施,使得世界經濟復甦,讓各國支援美國稱霸。

這樣一來,美國在短時間內就構築起了全球霸權體系。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人都能說服耳朵根超軟的齊宣王,除了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