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人們,都知道皇帝詔書上,有著固定的四個字開頭——奉天承運。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開啟這個開頭模式的人,除了明太祖朱元璋,還有一位就是一代智者、時任明朝大學士太史令的劉伯溫。
話說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登上了皇帝寶座,明朝開國,是為明太祖,改元洪武。
新皇登基,封賞群臣。
雖然劉伯溫只是被封了個大學士太史令的官職,但是,朱元璋對他相當倚重。至少不輸於李善長和徐達兩位左右丞相。
或者說,初登帝位的朱元璋,這是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有許多事,朱元璋都是與身邊的幾個謀士反覆磋商後才定下來的。
特別是對於劉伯溫的意見,朱元璋仍能採納。
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文化水平不高,卻對文化人十分關愛。可能這就是互補吧!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經常會下詔書和讀奏摺。對於詔書和奏摺的繁瑣行文格式,他只是用眼看和讀,用口說,就感覺太羅嗦,何況大臣理解和執行了。
改,說了半天,雲裡霧裡的,還不知所云,必須得改。
這一天,在御書房,皇帝朱元璋宣太史令劉伯溫覲見議事。於是,君臣有了下面的對話:
“劉愛卿,昔日皇帝下詔書時,是怎麼開頭的?”朱元璋問劉伯溫。
劉伯溫說:“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
“此話是什麼意思?”
“即上天眷之意。”
“原來如此。朕覺得,此語太拗口、太羅嗦了。而且,連朕自己都不明白其深意,還怎麼去詔告天下人呢!”朱元璋實話實說。
“這是老規矩。”劉伯溫也如實回答,沒發表自己的觀點。
“老規矩也要打破,皇帝只是承天命而行使職權,也就是說,是在執行天命。讓人聽了不夠謙虛的,還是改動一下為好。”皇帝是金口玉言,皇帝說改就能改。
“怎麼改呢?”劉伯溫繼續聽皇帝的旨意。
朱元璋揹著手走了幾個來回,然後若有所思地對劉伯溫說:
“朕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是奉上天之命而行,要體現出這層意思,具體用什麼詞,愛卿,動動腦筋吧!”
皇帝給出了範圍,這事兒就成功了一半。
讀了這麼多年書,一舉就高中進士的劉伯溫,可以說是通古今,曉世事,文才武略無所不能。即使是皇帝突然出題,當然也難不倒他。
劉伯溫摸著腦門,又拍了一下,似乎就腦洞大開了,說:“有了,不知聖上以為可否?”
“說說看!”朱元璋鼓勵著。
“奉天承運。”劉伯溫只簡短地說了四個字。
“奉天承運,奉天承運。”
朱元璋聞聽重複唸叨了二遍,然後眉梢一挑,高興地接著說:“就是說,我們都是執行上天的命令列事。很好,一言以敝之,言簡意賅,很好啊!”
皇帝說很好,那就是很好。
因此,明清兩代,凡是皇帝詔書,開頭都用了“奉天承運”這四個字,作為固定的開頭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