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劉伯溫以太史令的身份,受時為吳國公的朱元璋之命,占卜選吉地,拓建“建康城”。
其實,這是朱元璋在為登基當皇帝做準備了。
因為,此時,朱元璋已經平定西線,原來實力最強的陳友諒所屬各地,已盡歸朱元璋所有。並且,按照劉伯溫提出的“先西后東”的策略,東線的張士誠已無還手之力,拿下他也已經指日可待了。
皇帝登基沒有宮殿不行,而蓋房子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提早做打算。正是想到了這一層,朱元璋才早早地就做此安排了。
而籌辦這件事的最佳人選,非劉伯溫莫屬。因為,劉伯溫上曉天文,下知地理,有占卜、預測之能。此時,戰事雖然未決,但衝鋒陷陣的事,自然有徐達、常遇春等武將,劉伯溫一介書生,最適合做這種事了。
可以說,朱元璋這絕對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雖然,朱元璋口上沒有明確說這是建新皇宮,只說是拓建一處“建康城”,但是,傻子都一看便知,何況智者劉伯溫了。
劉伯溫接受了在應天府建“建康城”這一重要任務,於是,他便開始著手選址、設計、施工……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近兩年過去了,時間老人也將人們帶到了至正二十七年臘月,即公元1367年陰曆十二月,也就是吳元年十二月,因為此時,朱元璋已由吳國公成為了吳王。
有一天,劉伯溫去察看已經竣工的宮殿的收尾工作。
劉伯溫剛跨進宮殿的大門,一個人就跪在他的面前,哭著喊“救命”。
“一個大老爺們,哭什麼?”劉伯溫一看跪地哭喊救命之人,正是他請來為宮殿錦上添花的雕花匠,於是忙問事情的原委。
“劉大人,賤民可能惹下殺身之禍了。”雕花匠仍然跪地不起地哭說道。
“快快說來,到底是怎麼個情況?”劉伯溫預感到事情的嚴重性了。
雕花匠哭述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昨日雕花匠在大梁上修飾浮花,正當他準備下來時,猛然看見一個氣質不凡的人進來了。定睛細看,雕花匠認出了此人,就是前幾日由劉伯溫大人陪著來過的吳王。
當然,吳王並沒有看到樑柱上的雕花匠。看到吳王到來,雕花匠本想馬上從樑上下來施禮,但還沒等雕花匠作出動作,意外的情況卻發生了——
哈哈——呵呵——哈——哈!
猛然,一聲大笑,在空曠的大殿內響起,碰到樑柱屋瓦再四散開去,形成衝擊波,在整個大殿迴響,簡直可以說是餘音繞樑,振得樑柱上的雕花匠險些掉落下來。
不僅如此。剛剛穩住心神的雕花匠低頭一看,見吳王在豪華富麗的宮殿裡,不僅狂笑不止,而且手舞足蹈。
偏偏就在這時,雕花匠忽然喉嚨一癢,止不住地咳嗽了一聲。雕花匠心想:壞了。他趕緊裝著幹活,大氣都不敢出。
咳嗽聲一出,笑聲立即就沒了。
朱元璋抬頭一看,見樑柱上有一個工匠正在雕花,紅著臉,尷尬地離開了宮殿。
吳王一走,樑柱上的雕花匠就開始六神無主了,心想:壞了,壞了,吳王定是看到華麗的宮殿,又以為無人,才一時得意忘形,竟被我看到了他的輕狂之態,那我豈不是要沒命了嗎?因此,今日一見到劉伯溫,雕花匠就跪下了,請他救自己性命。
劉伯溫聽完暗暗思忖:吳王確實是從不輕易露出自己本性的人,所以,別說是一個雕花匠,就是某個將帥看到他失態癲狂的模樣,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劉伯溫想了一下,便叫雕花匠俯耳過來,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
過了幾天,劉伯溫裝作不知道朱元璋自己去過宮殿,啟奏道:“建康城快全面落成,請吳王最後再去遊覽審視一下吧!”
朱元璋因恐洩了“天機”,不好說自己去看過,只好跟劉伯溫一起來到新殿。
兩人在大殿內轉悠了半天,正要離去。忽聽得樑柱上有人咳嗽,朱元璋抬頭望去,見正是前幾日那名雕花匠,頓時沉下臉來,就要問罪。劉伯溫見狀大聲喝問那雕花匠:“大膽刁民,見吳王不跪,還兀自驚擾,該當何罪?還不快快下來受死。”
那雕花匠好像沒聽見一樣,繼續幹他的活,並且又咳嗽了一下。劉伯溫張開嗓子放聲大喊,朱元璋在旁邊震得早已捂上了耳朵,可是那人仍然幹他的活兒。最後,劉伯溫只好命人走上前去,搖頭擺手地才吸引了那個人的目光。只見那人低頭朝下望過來,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又擺手搖頭,繼續幹他的活兒。
“原來是個又聾又啞的雕花匠。”劉伯溫說道。朱元璋高興地笑道:“聾得好!啞得好!”結果,雕花匠僥倖逃了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