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眾所周知的是,西夏的主體民族是党項族。那麼,党項族的起源在哪兒?它的民族成分的構成有哪些?它最後又是如何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和統一的民族?這些問題因為歷史的變遷和演化很難在如今得到一個準確的說法。

在唐宋之前的中國曆代古地圖裡經常看到在中原王朝的西面有一大片區域被標註為“西羌諸部”,這片地方包括瞭如今的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這一大片廣袤的土地,而這裡就是古羌族的聚居之地,如今的藏族和羌族皆是古羌人的後裔。

五胡時期地圖

所謂古羌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而是眾多部落的一個合稱,而党項這個民族就是由後來散居在青海和甘肅一帶的眾多羌族部落漸漸演化出來的一個獨立的族群。他們最初世代居住在今天的青海省黃河河曲一帶,東漢末年,這部分的羌人大量內遷,他們的活動區域由此擴大到了今天的甘肅和陝西北部。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其中尤以鮮卑族各部的遷徙最為頻繁。鮮卑各部諸如宇文鮮卑、段氏鮮卑、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以及從拓跋鮮卑分離出去的禿髮鮮卑紛紛在這一時期各領風騷相繼建立起自己的政權,這其中最為強勢的當屬拓跋鮮卑,他們所建立的北魏政權以及後來的東魏和西魏政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一度主宰著中國長江以北的廣闊天地。

我在這裡之所以突然跳躍式地提到了鮮卑族是有原因的,因為在拓跋鮮卑的大魏政權和禿髮鮮卑的南涼政權相繼覆滅之後,這些鮮卑人很有可能與散居在青海、甘肅和陝西一部的羌人諸部進行了一場民族融合,而這最終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民族——党項族。

党項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裡是在《隋書.党項傳》,在這之前党項人一直被稱作党項羌,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們被認定為是羌族的一個分支。總之,自隋唐開始,這些由散居在河西一帶的党項羌人以及遷徙於此的鮮卑族人就被合稱為党項人。

在動盪的歷史潮流和變遷裡,以遊牧為生的党項人以各自的姓氏作為部落的名稱,到最後整個党項族演變為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八個部落,即“党項八部”,這其中尤以拓跋部實力最為強大。

這個党項拓跋部到底是出自於羌人的原始部落還是其本身就是遷徙於此的鮮卑拓跋部,這個問題在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更有研究者認為所謂的党項拓拔部其實是羌人的拓拔部和鮮卑拓拔部在相互融合之後形成的一個部落族群。

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如此紛爭不斷很大原因就在於西夏的第一任皇帝李元昊在登基稱帝時自稱自己是北魏皇室拓跋氏的後人。按照他的說法,北魏衰微之後,鮮卑拓拔氏便輾轉至青海和甘肅一帶,然後用他們的刀槍與當地的各個羌人部落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溝通和交流,久而久之他們就揉合成了一個獨立的民族——党項族。

不過,這種說法有極大的爭議,很多學者認為這不過就是李元昊為了抬高自己的血統以及實現其稱帝的合理合法性才這樣說的,雖然他們都叫拓拔氏,可你李元昊的血脈到底是出自鮮卑拓拔氏還是鮮卑禿髮氏抑或是強人拓拔氏,這個根本無法考證和查實。

總而言之,在隋唐時期,党項人儘管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民族但卻仍然是一盤散沙,他們過著一種近乎於原始社會的生活。史書對此的記載就是: 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徭賦,不相往來。牧養犛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牆。

隨著楊堅建立隋朝並在隨後一統天下結束南北分裂的局面,身居青海、甘肅和陝北的党項各部也就此被夾在了隋朝和吐谷渾以及吐蕃這三大勢力的中間。青海境內的党項部落自然得臣服強大的吐谷渾,而陝甘地域的党項人則依附於隋朝,但以天朝上國而自居的隋朝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地盤並不感興趣,只要他們老實待著別到處搶劫殺人就算是對隋朝最大的忠誠了。

隋朝滅亡,大唐興起,唐朝在滅亡了突厥之後開始對盤踞在青海且經常犯邊的吐谷渾用兵,而西南方向的吐蕃在看到吐谷渾氣數將盡之時也沒放過這個可以趁火打劫的機會。在兩面打擊之下,由出自慕容鮮卑一脈的慕容土谷渾所建立並由其名字所命名的吐谷渾政權由此分崩瓦解。到了公元7世紀末期,吐蕃的實力開始急劇增長,他們將吐谷渾的殘餘勢力徹底逐出了青海湖一帶並由此成為了青藏高原的王者,就連唐朝也對其是奈何不得。

這件事所造成的的直接後果就是引發了青海境內原先依附於吐谷渾的党項人集體內遷。吐蕃人可不管你是党項人還是吐谷渾的人,在他們的刀槍面前所有被征服的人都一律平等。面對吐蕃人的血腥屠殺和欺壓,党項人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大唐王朝,他們派出使者到長安向皇帝請求歸附和接納。這回他們可是選對了靠山,先後經歷高宗和玄宗兩朝的大規模內遷之後,党項人終於是在甘肅東部以及陝西北部一帶紮下了根。

党項人遷居示意圖

安史之亂爆發後,有鑑於唐朝周邊各部戎人在安祿山這個光輝榜樣的帶動下開始各懷鬼胎,郭子儀覺得這些党項人聚集大唐的西北邊陲日後恐為後患,於是他向唐代宗建議將党項族裡實力最強的拓跋部分散遷至銀州(今陝西橫山)和夏州(今陝西靖邊縣)。

銀州和夏州正是當年南北朝時期已經被鮮卑化的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國”之所在地,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堅城“統萬城”正是指的這個夏州。讓郭子儀不會想到的是,就是這個拓跋部將會在往後的歷史裡統治西北五州,而在後來更是將河西走廊全部吞併,直到他們最後建立起與北宋和遼國三足鼎立的“西夏國”。

黃巢起義,天下再次大亂,眼看京城長安將要不保,唐僖宗下令各地進京勤王。居住在宥州的党項拓跋部首領拓跋思恭率領党項軍隊進京平叛,趕跑了黃巢之後,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並被封為夏國公,還賜姓其國姓李。至此,拓跋思恭有了大片的領地,下轄五州之地,分別是夏州、銀州、綏州(今陝西綏德縣)、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旗)、靜州(今陝西米脂縣)。

有興趣的話可以開啟地圖看一下這片土地的具體位置,簡而言之這片土地就是呈“幾”字型流向的黃河的那個隆起部分。緊挨著這片地方的正是唐朝的京畿重地延州(今陝西延安)和京城長安,日後雄踞中國西北的西夏王朝的雛形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唐末,中國再次動盪,五代十國粉墨登場,而党項拓跋氏的首領則牢牢地控制著定難五州。梁唐晉漢周,不管中原地區是誰稱王,拓跋氏都立馬第一時間上表稱臣,在此的幾十年時間裡他們一直安安穩穩地當著土皇帝。

印象中西夏是一個國窮民弱之地,但事實並非如此。這裡簡直堪稱一個得天獨厚,北邊的宥州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裡可以出產和提供大量的牛羊,最重要的是這裡盛產優質戰馬,有了它就可以建立一直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這是北宋王朝做夢都想得到的一塊可以產馬的土地。

在南邊以七里平為主的農業區則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出產糧食,另外這塊地方還出產可以當成貨幣在市場流通的青鹽,據史料記載這裡的青鹽產量每年可達到一萬取五千斛。可以說,這裡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馬有馬。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二戰盟軍靠充氣坦克、擴音喇叭贏了納粹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