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洪武七年臘月,即公元1374年的元旦前後,64歲的劉伯溫雖然有些行動不便,但是,他仍堅持著和所有在京的官員一樣,參加了元旦的早朝。

劉伯溫預感到: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參加早朝了。

劉伯溫眼含漸趨渾濁的淚水,環顧著奉天殿中的一切,那過去了的人和事,便一起浮上了腦海。曾經多少次,他站在這裡,參與軍機大事。到如今,有些人有些事都早已經遠去,不免令人感嘆:是是非非都如過眼雲煙。

何必爭論?何必附合?為什麼歡笑?又為什麼悲傷?

罷了,罷了,一切都罷了……

於是,劉伯溫在奉天殿上最後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詩。

洪武八年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伯溫的家中拜訪。

劉剛此次拜訪,是商談為宋濂出書的事兒。宋濂有一百多卷的作品留世。作為門人,劉剛認為自己有義務將宋濂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並已經編輯得差不多了。此番前來,是懇請劉伯溫為宋濂的這本書作序的。

劉伯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因此,向皇帝告假。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前來探望。御醫開了藥方,照單抓藥回來煎服後,劉伯溫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了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伯溫抱病覲見皇帝朱元璋,婉轉地向他稟告了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感覺到了心涼。

回來的路上,一股北風吹來,劉伯溫感覺心裡越發拔涼拔涼的了,他長嘆一聲道:罷了!罷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互相成全了吧!

三月下旬,劉伯溫已經無法自由活動。

劉璉向皇上請辭後,便陪伴著父親,自京師動身返鄉了。這是最後一次退隱,也是永久的迴歸故里。

車輪滾滾向前,奄奄一息的劉伯溫躺在車上,神智仍然是清醒的。他叨叨唸念著,兒子劉璉附耳過去細聽——

驅車出門去,四顧不見人。

迴風捲落葉,翊翊帶沙塵。

平原曠千里,莽莽盡荊槿。

繁華能幾何?憔悴及茲辰。

所以芳桂枝,不爭桃李春。

雲林耿幽獨,霜雪空相親。

“父親大人,您累了就閉眼休息一會兒吧!”劉璉關切地說。

然而,劉伯溫似乎沒聽到兒子的話,兀自陷在自己的情感中——

槁葉寒槭槭,羅帳秋風生。

悽悽侯蟲鳴,嚦嚦賓鴻驚。

美人抱瑤瑟,仰視河漢明。

絲桐豈殊音,古調非今生。

沉思空幽寂,歲月已徂徵……

回家後,劉伯溫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地維持正常的飲食。

兩個多月後,劉伯溫自知來日無多,便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交代完家人的後事,劉伯溫指點著長子劉璉,從書房的某處拿來一個發黃的油紙包,裡面是幾本天文書,說:“這些書跟隨我幾十年了。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些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能耽誤。而且,記住,從此以後,我們劉家的子孫,千萬不要學習這門學問。”

長子劉璉沒有問為什麼,只是含淚點頭答應了。

此時,有細心的讀者可能已注意到了那個油紙包。

對,油紙包裡的那些天文書,也就是人們盛傳的“天書”,乃是劉伯溫在青少年時期,機緣巧合所得。因為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成就了大明朝的千秋大業,這些書早已被宣揚得神乎其神。至於這些書,對於劉伯溫究竟有多大的幫助,只有劉伯溫自己知道。

彌留之際的劉伯溫明白,只有將這些書交給皇上,才能確保他的子孫平安,否則,他死後,他的子孫將永無寧日。

休息了一會兒,劉伯溫又對次子劉璟說:

“我僅有一部書是皇上不知道的。現在皇上身邊有胡惟庸這個紅人在,告訴皇上也會不以為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還會想起我,到那時,皇上定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你們再將我的話密奏給皇上。切記!切記!”

說完,劉伯溫示意劉璟附耳過來,如此這般地述說了一句話。只聽劉璟輕聲重複:“《百戰奇略》在奉天殿龍椅上方的樑柱上。放心吧!父親,孩兒記住了。”

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在故里壽終正寢,享年65歲。如巨星隕落,一代智者謀臣,結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朱元璋奪取天下,劉伯溫究竟出了多少力?看完感嘆:沒他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