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各大景區裡都是人山人海,人一多就免不了有不文明的行為出現,像什麼搖晃樹枝營造出落葉飄飛的場景好拍照啊,在石頭上刻字“到此一遊”啊,都是新聞裡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而且屢見不鮮。“刻字”既影響景區建築物的美觀,又破壞名勝古蹟。在中國曆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喜歡在石頭上刻字,幾乎可以說走到哪兒就刻到哪兒,而且這些字都是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論。
秦始皇自統一中國以後,曾相繼五次大規模巡遊天下,主要是到華中、華東、華北等六國舊地。沿途他以皇帝之名祭祀名山大川,表明自己是山河的主人,受命於天,代表神的旨意來統領秦國。“以示強威,服海內”,宣傳統一四海的功德。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第一次巡隴西、北地二郡,登雞頭山刻石,向匈奴表示秦始皇的權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這次是到著名的泰山封禪。東嶽泰山一直被視為神山,人們認為如果帝王真的受命於天,必須要到泰山頂上親眼目睹上天降下的祥瑞,因此,帝王們都把到泰山頂上祭天作為終身嚮往的大事。但是自周以來,帝王們都震懾於天威,只有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五帝,親登泰山之巔,隆重地舉行了封禪儀式。之後他又命令隨從在山頂刻石留念,其內容主要是歌頌秦始皇的功德,還申明了一些秦朝的法令,共計144字,相傳為李斯所寫,但留存至今的只有9個字。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東巡登之罘山刻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東巡至碣石山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在會稽山刻石,祭祀大禹。
這五次出巡,所到之處秦始皇皆刻石歌頌自己的功德,文字大多出自李斯之手。《文心雕龍》的作者,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劉勰曾說:“秦皇岱銘,文自李斯。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採也。”清末學者譚獻也說過:“其詞特鋪張盡致。”都表明了這刻字多溢美之詞,具有非常誇張的特點。
秦自戰國以來,重法家,崇尚暴力,由於經歷數百年的割據戰亂,因而集權意識非常強烈,在文化藝術方面,實行極端的政策,焚書坑儒,使得秦朝的學術與文學都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秦朝留給後世的文學遺產,便只有歌功頌德的刻石之文等實用性的文字了。
秦始皇這麼喜歡在石頭上刻字,無非是想為後人留下自己的豐功偉績,是當時宣傳政績的絕妙方法。現代遊客在景區的石頭上寫“到此一遊”留念,有的也是希望後世能夠看到自己的“古蹟”。但是這樣的行為和亂扔垃圾一樣,都是素質低下的表現,這種刻字的陋習應該堅決被摒棄。文明旅遊,文明參觀,才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景區環境也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