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鞅在秦國變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徙木立信,取信於民,為變法造勢,讓庶民百姓相信秦國變法是真的,提升官府的信譽,增強民眾對官府變法的信心。
徙木立信,就是在櫟陽南門立一個木樁子,昭告民眾,無論誰把這個木樁子從南門扛到北門,獎勵一百金。
一百金,對當時的秦國人民來說,那就是鉅款,可以蓋起來漂漂亮亮的房子,還能買不少田地,這可真是天上掉餡餅,瞬間暴富的事情。
烏央烏央的人群圍著官府告示,看著櫟陽令王軾和那些小官吏,七嘴八舌議論著,都是說著官府能否給錢,嚴重懷疑官府的信譽。
沒有一個人相信官府真的會給錢,也沒有一個人上去試一試。
這時有一個少年,穿得破破爛爛,但是人看起來很壯實,站出來決定試一試。
這個少年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是一個藥農,父親在與魏國的交戰中戰死,他和爺爺相依為命,靠採草藥為生,於是爺爺給他取名叫穿山甲,日子過得極其艱難。
爺爺生病卻沒錢看病,山甲決定相信官府,上去試一試,如果官府給錢了,就給爺爺看病,不給錢權當耍一趟。
就是這樣一個抱著試一試心態的窮困少年,為商鞅徙木立信打開了僵局,贏得的民眾對官府的信任,讓民眾看到秦國變法的決心,看到了希望,人人開始期待變法。
2
穿山甲選擇相信官府,官府也沒讓他失望,爽快地獎勵了他一百金。
其實信任很簡單,有時就是一句話,有時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
商鞅的徙木立信,讓穿山甲贏得了給爺爺看病的錢,更重要的是,讓他看到了希望。知道了新法能夠立功受爵,開始信任官府,相信他這樣的隸民一樣可以立功受爵,於是果斷報名從軍。
穿山甲改名山甲,成為一名秦國軍人,希望在戰場上立功,獲得爵位,光宗耀祖。
就是這樣的一個信任,一個選擇,穿山甲實現了階層跳躍,從一個隸農成為一個軍中將領。
3
商鞅變法後,開始秘密訓練新軍,山甲成為秦國新軍中的一員,開始了嚴酷的訓練,希望有朝一日,在戰場上殺敵立功。
山甲從小跟著爺爺在大山裡採藥,秦國的大山小山基本跑了個遍,秦國的每座山,每道溝都在他的心裡,這樣的山甲簡直就是軍隊的活地圖,許多工都是他帶著大家完成的。
山甲腦子很靈活,他把跟隨爺爺採藥時對付野獸的辦法應用到打仗中,把對付野獸的特製木頭做了改制,做成大木槌,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戰馬,只要用大木槌狠狠敲擊馬頭,把戰馬打趴下,騎兵沒有了戰馬,就能輕鬆解決。
秦孝公和商鞅巡視新軍時,發現了他這一奇怪的兵器,試用之後發現很有用,於是所有人全部配用,人手一個,而山甲也成為訓練全軍的木槌教練。
在秦國收復河西之戰中,秦軍就是利用山甲發明的這個大木槌對付魏國騎兵,把魏國騎兵打得落花流水,而這個大木槌就是後來威震天下的“短木大槌”。
4
山甲因為在軍中的突出表現,被任用為千夫長。
不要小看這個千夫長,可是管著一千人呢,我們國家現在一個營300~500人,一個團1200-2000人,這麼一看,山甲介於營長和團長之間,是不是很歷害。
在戰國軍中,能夠稱為軍中將領的最低級別就是千夫長,千夫長也是軍中最基層最中堅的將領層,山甲從一個光頭兵一躍成為軍中將領,這是很了不得的。
更讓人羨慕的是,戰國軍制,千夫長可以有大書姓氏的將旗號令,而千夫長以下的百夫長則不能有標名戰旗。
帶兵打仗的時候,有一面自己姓氏的旗幟,標誌著這是自己的軍隊,是不是很自豪。
進階到千夫長這個級別,不單單是能力的體現,級別的晉升,更是一種榮耀,一種階級的跳躍,爵位也有顯著的提升。
商鞅變法後,秦國官爵分為二十級,從一級公士、二級造士,一直到二十級公爵。其中最高三級爵位君、侯、公,基本就是一個激勵,很少有人獲得,商鞅變法後,秦國民富國強,遷都咸陽,收復河西,這麼大的功勞才被封為第十八級君,稱商君,可見秦國的爵位不是那麼好獲得的。
山甲是千夫長,在秦國爵位中通常是第四級“不更”,或是第五級“大夫”。
一個隸農出身,一個窮小子,最後實現階層跳躍,成為軍中將領,還給家裡掙了不低的爵位,不僅僅是光宗耀祖了,而是非常了不起了。
5
山甲的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一是,不要輕易地否定別人,也別用老眼光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商鞅徙木立信,大家都持懷疑態度,不相信搬個木頭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能給那麼多金子,都無動於衷,甚至看笑話。
唯有山甲,選擇相信,選擇試一試,其實很多事情,特別是新生事物,就需要試一試,不試怎麼知道。
他不僅試著搬木頭,還立即參軍,在軍中打磨自己,當商鞅訓練新軍時,他能夠很快地脫穎而出。
二是機會都是稍縱即逝,來了就要抓住。
山甲就是抓住了機會,他如果不抓住,很可能有別人願意試一試。
三是勇於創新,山甲創新的大木頭槌子,就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
他跟著爺爺採藥,經常會遇到野獸,用一個特製的大木頭打野獸。他就想出一個點子,把打野獸的大木頭改制成攻打戰馬的大木槌。
他的這一點點改變、創新,不僅使他自己的隊伍有著強悍的戰力,而且被秦孝公和商鞅商鞅這兩個大boss賞識,大木槌成為全軍標配,這個大木槌更成了後來名震天下的武器。
總結一下,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善於抓住機會,勇於創新,能夠做到這三點,人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