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美國曆史上,南北戰爭是一場重要的歷史事件,甚至某種程度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還要重要。美國透過南北戰爭,徹底擺脫了成為歐洲經濟殖民地的可能性,經濟也快速發展,就是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的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短短几十年就從世界第四躍進到世界第一,人口也得到快速增加,美國在20世紀初能成為大國,並且藉助兩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取代歐洲列強成為第一大國,關鍵就是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脫胎換骨的表現。

可以說,南北戰爭就是一場讓美國走向偉大的戰爭,不過代價也是慘重的,南北戰爭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爭,在戰爭中,交戰雙方動員近300萬士兵,共死亡65萬士兵,還有40萬士兵受傷,加起來都100多萬傷亡了。而平民的傷亡還未統計在內。相對應的是,當時英法和土耳其對抗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戰爭,交戰四國參戰計程車兵也不過就是150萬,傷亡總數近70萬。

而且考慮到當時美國總人口也不過3千多萬,這一下近2%的人口死亡,還都是青壯年,這也就是一戰時期歐洲列強的傷亡率可比了,要知道法國一戰損失幾乎上把法國的元氣打傷了,美國傷亡這麼多人,最後是靠移民才彌補上了損失。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亡人數都沒南北戰爭多,而且南北戰爭時期軍事技術還是停留在列隊射擊的時期,機槍要到後期才發明,飛機坦克毒氣還沒發明,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這麼大的傷亡,可見南北戰爭的激烈程度了。

當然,當時的南北交戰雙方都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損失,當時他們都覺得自己必勝,而且會速戰速決。

對於北方來說,自然是信心滿滿,當時美國的工業大都集中在北方,南方的工業少得可憐,鐵路也是北方佔優,人口北方二千多萬,南方只有九百萬,而且裡面還包括不可能參戰的黑奴。更奇葩的是,南方雖然以農業經濟為主,但多得是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糧食主產區還在北方。正如《亂世佳人》裡白瑞德所說的,南方處處都不如北方,根本不可能勝利。

何況北方還有聯邦大義在手,林肯是選出來的聯邦總統,南方是自行獨立的叛軍,就連蓄奴州最終也有四個州因為這個情況留在聯邦而不是參加南方。

當然,南方也有自己的籌碼,首先從道義上來說,南方各州認為自己有退出聯邦的權利,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也就是說,美國是由各個州組建起來的國家,就像前蘇聯一樣是各個共和國加盟而成,前蘇聯後來解體就是各個加盟國退出前蘇聯,而南方各州認為自己有退出美國的權力。當然,這實際上就是藉口,因為後來南方組建的美利堅聯盟國實際上也是幾個蓄奴州組建的聯盟,內容照抄美國憲法。不過並不妨礙蓄奴州以此為藉口退出美國。

其次,南方,或者說美利堅聯盟國也有著自己的籌碼,就是棉花,當時美國南方的棉花是美國出口的重要商品,英國的紡織業都用美國棉花,那些種植園主認為能依賴英國對棉花的需求要求英國干涉美國南北交戰,其實就是等於是要找洋大人撐腰而已。

這一點其實很嚴重的,要是這個做法得逞,美利堅聯盟國從美國中獨立出來,那不單純是美國分裂的問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點,就是美國其他州都有可能被英國法國等列強拉動脫離美國,比如西部各州,本來就加入美國沒幾年,完全也有可能獨立出去成為英國的附屬國,就像南美各國一樣。

這樣一來美國就真的沒崛起的機會了。

不過在歷史上英國沒介入南北戰爭,是不是南方佬都是胡思亂想,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英國人根本就沒把他們當回事呢?

並不是,英國確實是想介入南北戰爭,比如它為南方建造了艦船打擊北方船隻,也對北方進行過軍事威脅,可是最終沒有動手。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如下幾點:

第一:林肯政府能忍,當時英國對北方是有所挑釁的,幫南方建造軍艦不說,還派遣外交官到南方,結果被北方政府抓了,這其實是英國的不對,南北戰爭是美國內政,英國又沒承認南方美利堅聯盟國政府,派遣外交官是典型的干涉他國內政,被抓也是活該。

但是呢,英國人卻要求美國政府道歉,放人,用出動軍隊作為威脅,當時美國輿論一片譁然,許多美國人要求開啟第三次英美戰爭,但是林肯覺得在與南方作戰的時候又要和英國作戰,壓力太大,就放棄了,對英國進行妥協,實際上在南北戰爭過程中,美國對外一直保持很剋制的態度。

第二點:英國本身有一堆頭疼的事,當時英國不是不想幹脆美國,只是被其他事牽制住了,當時歐洲大陸風起雲湧,法國在拿破崙三世統治下,雖然和英國保持盟友關係,可是英國對它一直保持警惕,而普魯士正在崛起,英國如何應對是關鍵,還有俄羅斯當時一直和英國作對,公開反對英法介入美洲事務。(當時俄羅斯還保有阿拉斯加,正好和英國加拿大殖民地接壤,和美國隔得遠,也算變相的遠交近攻了。)英國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歐洲大陸。另外英國當時又鬧饑荒了,國內糧食不足,需要進口,而當時美國是糧食出口大國,尤其是北方,為了進口糧食,英國也要對美國妥協。

第三點:英國其實在南北雙方都有很大的利益,南方佬認為英國需要南方的棉花,其實英國和北方的貿易也不少,而且英國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扶持美國東北部的資本,進行英美貿易,所以英國人也下不了決心,為了南方放棄北方的貿易。

克里米亞戰爭

第四點:英國真的要干涉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南北戰爭戰況極其激烈,北方最終動員了二百萬軍隊,南方也動員了一百萬軍隊,英軍至少要像克里米亞戰爭那樣動員二十萬以上才行,而且就算如此也未必一定成功,此外還會影響英美貿易和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的安全,需要很慎重才能做出決定。要是干涉的話,萬一歐洲有情況英國就沒辦法處理了,所以決心很難下,當時美國的重要性還沒奧斯曼土耳其大,所以英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介入。

第五點就是棉花遠遠沒有南方佬想得那麼重要,在南北戰爭進行中,英國很快就透過埃及和印度解決了棉花問題,等到戰爭結束,美國南方發現,國際棉花市場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

其實除了英國之外,倒是法國對美利堅聯盟國很支援,因為法國當時正在入侵墨西哥,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拿破崙三世是希望美國分裂,這樣就沒人干涉法國人在墨西哥的行動了。(南北戰爭之後,美國人果然就干涉墨西哥,把法國人趕了回去。)

不過拿破崙三世不敢單幹,希望拉英國人一起,而英國人不幹,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當然這也是日後的事,當時南方各州的態度就是,有英法的支援最好,沒有我們也要幹。

他們的最大依仗是什麼呢?就是南方人都是能,一個南方人能打三個北方人。

你別說,還真的如此。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芝麻官的父親,培養出一位朝廷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