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代宦官專權始於玄宗,到德宗時期史書記載:“自貞元之後,威權日熾,蘭錡將臣,率皆子蓄;藩方戎帥,必以賄成;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大多數人由此斷定唐代宦官專權十分嚴重。但是,查閱史料發現,唐代宦官並非權勢滔天,不可一世之輩。

天子耳目

建中四年(783年)11月涇源兵變爆發,朝臣和武將相繼失節,只有百餘名宦官隨行護駕,讓德宗倍感失望。興元元年(784年),德宗回京三個月後就開始任命宦官分典禁軍神策軍。貞元二年(786年)神策軍被德宗擴建,到貞元十二年(796年),德宗又設立了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分別由竇文場和霍仙鳴擔任,這一職務直接由皇帝授任,成為地位高於神策軍大將軍之上的實際統帥,這在實際上架空了大將軍和統軍。從此,神策軍的統率權掌握在宦官手中,以宦官典禁軍便制度化了。 在貞元十一年(795年),德宗還將宦官任各地藩鎮監軍的辦法固定下來,專門為擔任監軍使的宦官置印 ,不僅提高了監軍的地位,更是開始了讓宦官監軍制度化。竇、霍二人未有欺君專權的記載,宦官監軍也只是天子耳目,朝廷可以透過監軍掌握各藩鎮的基本情況並加以控制。

唐代安史之亂後,河南成為叛鎮、跋扈藩鎮和唐中央政府反覆爭奪的重要地區。為了防範河朔地區及緇青、淮西等叛鎮對唐政府的威脅和保護運河的安全,唐政府根據形勢的變化先後在此地設立了一些藩鎮,比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設立的宣武軍就是適應這一形勢而建立的。

宣武軍長期轄有汴(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宋(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亳(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潁(治所在安徽省阜陽市)四州之地。多種原因造成宣武軍地區成為唐朝中後期軍亂多發的藩鎮之一,唐德宗貞元年間的軍亂就是被宦官監軍平定的。有力的加強了朝廷對地方藩鎮的控制。

俄進萬榮節度使。會病甚,以兵屬鄧惟恭。惟恭者,與萬榮同里閈。而署子李迺為司馬,出大將李湛、張伾、伊婁涗等於外,欲殺之,不果。李萬榮死,是夜鄧惟恭與監軍俱文珍執李迺送京師,杖死京兆府,以董晉代之。

及董晉卒,兵亂,殺陸長源,監軍俱文珍與大將密召逸準赴汴州,令知留後。朝廷因授以檢校工部尚書、汴州刺史,兼宣武軍節度觀察等使,仍賜名全諒。

立君嗣位

德宗駕崩,眾臣把翰林學士衛次公等人叫到金鑾殿,起草德宗的遺詔。有個宦官說:“內廷計議冊立誰人還沒有確定呢。”大家都不敢答話。衛次公趕忙說:“雖然太子身患疾病,但是身居嫡長的地位,為朝廷內外所歸向。如果沒有別的辦法,也應該冊立廣陵王。否則,肯定要出大亂子。”眾臣也隨聲附和衛次公的意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宦官在德宗逝世之後,也只有一個軍隊的管理權,沒辦法涉足其它事物。翰林學士為內朝之首,保護太子。宦官仍然沒有辦法,動搖已經中風太子的位置另立他人。在在這之後,憲宗設立樞密使這個職位給宦官,讓宦官得以“承受表奏、出納帝命”,逐漸參與到中樞政務。主政的左右樞密使,和主軍的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便被稱為宦官集團的“四貴”,更經歷數十年演化後,成為了能穩定傳承牢不可破的宦官既得利益集團。雖說後來宦官殺了憲宗,但是仍然無法行廢立之舉。穆宗和敬宗都是太子繼位。憲宗之死,也很有可能是穆宗背後的郭貴妃集團所為 。郭釗的一番話很有意味:

唐憲宗寢疾,宦豎或妄議廢立者。當時為太子的唐穆宗問計於郭釗,郭釗答曰:“殿下為太子,當旦夕視膳,何外慮乎?”時稱得元舅體。

郭釗囑咐,一定要盡“孝謹”之心,不要考慮其他的事。說明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著唐憲宗死去。唐憲宗一死,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恆(唐穆宗)的以外都盡數被誅滅。

敬宗之死,就是很常見的之前南朝少帝皆是如此殞命:

上游戲無度,狎暱群小,善擊球,好手摶,禁軍及諸道爭獻力士,又以錢萬緡付內園令召募力士,晝夜不離側。又好深夜自捕狐狸。性復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遜,輒配流、籍沒。宦官小過,動遭捶撻,皆怨且懼。十二月,辛丑,上夜獵還宮,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從寬、閻惟直等二十八人飲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蘇佐明等弒上於室內。

敬宗被他鞭打的宦官殺死後,宦官從文宗到僖宗,擁立了五帝。昭宗是僖宗遺命繼位,哀帝為朱溫所立。情況各有不同,而從文宗續嗣這件事的主導宦官王守澄的表現來看,仍算不上大權獨攬,而是由代表禁軍宦官王守澄、代表內朝的翰林學士韋處厚、和代表外朝的宰相共同完成,是朝野一致商議的結果。

屬盜起禁闈,宮車晏駕,度與中貴人密謀,誅劉克明等,迎江王立為天子。以功加門下侍郎

守澄等以翰林學士韋處厚博通古今,一夕處置,皆與之共議。守澄等欲號令中外,而疑所以為辭。處厚曰:"正名討罪,於義何嫌,安可依違,有所諱避!"又問:'江王當如何踐祚?"處厚曰:"詰朝,當以王教佈告中外以已平內難。然後群臣三表勸進,以太皇太后令冊命即皇帝位。"當時皆從其言,時不暇復問有司,凡百儀法,皆出於處厚,無不葉宜。癸卯,以裴度攝冢宰。百官謁見江王於紫宸外廡,王素服涕泣。甲辰,見諸軍使於少陽院。趙歸真等諸術士及敬宗時佞幸者,皆流嶺南或邊地。乙已,文宗即位,更名昂。

甘露之後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

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史稱其擅權攬政20餘年,欺上壓下,排斥異己,橫行不法,貪酷殘暴,先後殺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從表面來看,仇士良確實夠狠,是唐代宦官專權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真的能夠權勢滔天嗎?

甘露之變時,仇士良大肆殺戮,是因為利用手裡的兵權發動了兵變,這是特殊情況,即便是趙武靈王和唐玄宗這種強勢君王也無能為力,更何況唐文宗這種優柔寡斷者。但是史書記載甘露之變一個月後,仇士良並非軟禁了皇帝。文宗皇帝透過一系列舉措,平息了亂局,而且大大打擊了宦官集團的囂張氣焰。

甘露之變後,文宗選擇了新的宰相,鄭覃和李石,這兩人一個是李黨成員一個是皇室宗親,李黨素以反對宦藩縱亂,收復西北失地為主張,如果仇士良大權獨攬,完全可以找兩個庸人充數,沒必要找一個反對派成員和皇室力量給自己製造障礙,很明顯這是文宗皇帝的意思,仇士良無法干涉。朝廷開始正常運轉。

自京師變亂之後,宦者氣盛,凌轢南司,延英議事,中貴語必引訓以折文臣。石與鄭覃嘗謂之曰:“京師之亂,始自訓、注;而訓、注之起,始自何人?”仇士良等不能對。其勢稍抑,縉紳賴之。

卒之仇士良之威不敢逞,文宗得以令終,而武宗能弭其亂,自二子始基之矣。皎皎硜硜之節,惡足為二子責邪?唐無靜正誠篤之大臣,李石其庶幾乎!覃其次矣。

後來雖然透過刺殺的方式逼李石辭去相位,但局勢並未逆轉。

甘露之戰後,禁軍仍橫暴不法。京兆尹張仲方不敢繩之以法,宰相因其不勝任,出之為華州刺史,以司農卿薛元賞為京兆尹。一日,薛元賞至宰相李石宅,聽見有人正與李石爭辯,其聲甚囂張,便派人檢視。其人回報說,是神策軍(禁軍)將在與宰相論事。薛元賞聞言急入內,責怪李石說:“公輔佐天子,綱紀四海,而近不能制京師一軍將,使其無禮如此,何以治天下鎮四夷!”言罷急步出上馬,命手下人擒拿那禁軍將,使之待罪於宮城下馬橋。薛元賞至其橋,該將已被解衣待杖。該將的同僚急忙報告神策軍中尉仇士良,仇士良立即派人召薛元賞,薛元賞對來人說:“眼下我有公事,稍後即至。”乃命左右杖殺該將,然後素服往見仇士良。仇士良見而斥責道:“痴書生,何敢杖殺禁軍大將!”薛元賞道:“中尉為大臣,宰相亦為大臣,宰相手下若無禮於中尉,你會如何處置?今中尉之人無禮於宰相,豈可寬恕!中尉與國同體,當為國惜法。我今衣囚服而來,生死皆由中尉。”仇士良知軍將已死,無可奈何,便呼人置酒與薛元賞歡飲而罷。

文宗皇帝的新任京兆尹薛元賞,殺禁軍大將止暴,仇士良仍然無可奈何,還置酒以待,說明正常情況下宦官權力受到皇權的制約。而後為宦官陷害的宋申錫平反,文宗還下了一道旨意,削弱宦官:

開成以來,神策將吏遷官,多不聞奏,直牒中書令覆奏施行,遷改殆元虛日。癸未,始詔神策將吏改官皆先奏聞,狀至中書,然後檢勘施行。

對此,仇士良也沒有任何表態。

綜上所述,唐代宦官專權並不是普遍認知中權勢滔天,欺主禍國擅行廢立。其行為只是特殊情況下的表現,其權力在一般情況下,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羅馬史:父親為何無奈刺死淪為奴隸的女兒?羅馬平民和貴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