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將楊開慧和孩子們安頓在長沙的東鄉板倉時,毛澤東一定沒有想到,這是他和妻子楊開慧的最後一面,也沒有想到,從此之後,他要和兒子們分離達十多年之久。

但是歷史的車輪就是這麼滾滾往前奔走,沒有攜帶人間的一絲留戀和感情。

毛澤東告別妻兒,趕赴省城和湘贛邊組織和領導秋收起義,隨後上了井岡山。從這裡開始,父子天各一方,長期資訊斷絕。在戰火紛飛的舊中國經歷著不同的悲歡離別,甚至是生死兩別。

1930年10月,8歲的毛岸英和母親楊開慧、保姆陳玉英一起被捕入獄。小小的年紀,毛岸英已經隨父母奔走過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參加革命活動。

1930年11月14日,被捕的楊開慧拒絕退黨,並堅決反對宣告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她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在獄中照亮黑暗,但隨之被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失去了母親。

之後,經過黨組織的多方營救,毛岸英兄弟和保姆獲釋出獄,看似獲得自由,卻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處境十分危險。

1931年春,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龍被送到地下黨領導的中國互濟會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可是在這裡還沒有多長時間,1931年4月,大同幼稚園受到了巡捕房注意。年僅4歲的毛岸龍正在生病發燒,受到巡捕房的驚嚇後病情愈加嚴重,送到上海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不久後便去世了。

毛岸英兄弟被迫離開大同幼稚園,暫時寄養在地下黨員家裡,隨後又流落街頭,在點心鋪當小夥計,他們在磨難中悄然成長。也許作為革命家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從小注定了顛沛流離。這是戰爭年代無數家庭的縮影,正是那個年代的人們負重前行、一生波折,換來了今人的和平與安寧。

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毛岸英和毛岸青時,他們正在靠賣報紙、撿破爛、幫人推人力車來維持生活。粗算一下,當時作為哥哥的毛岸英也不過14歲而已。

隨後黨組織決定安排他們去蘇聯學習。毛岸英和毛岸青在1937年初來到了莫斯科。

1938年初,毛澤東收到從蘇聯帶來的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照片,並給兩個兒子去信。這是毛澤東與兒子毛岸英、毛岸青離別十年之後的第一次通訊,也是目前見到的毛澤東寫給兒子的第一封家書。自此,魚雁不斷。

原文:

親愛的岸英、岸青:

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並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託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後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祝你們健康,愉快,與進步!

毛澤東

一九三八年三月四日

許久沒有兒子的音信並不代表毛澤東不牽掛他們,與一代領袖的威嚴形象相比,毛澤東在信中訴說的骨肉思念之情是柔情又細膩的,但又是剋制的,沒有讓孩子立刻回到自己的身邊,是為大局考慮先忍下了這份迫切。但這份心情在信件來往中毫無遮掩地表露出來,他希望孩子們多給他寫信,告訴他們的情況,直接用“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這樣的語句。

1939年,毛岸英進入蘇聯十年制學校的六年級插班學習,並經常向父親毛澤東彙報自己在蘇聯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在回信中,毛澤東用平等的態度,細細訴說自己的感受:“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說自己的同時,也在告訴孩子們珍惜讀書的時間。

原文:

岸英岸青二兒:

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

你們進來好否?有進步否?

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裡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

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託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下次再寫。

祝你們發展,向上,愉快!

毛澤東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都說父愛如山,作為父親的毛澤東用自己的行動教育著孩子,為他們樹榜樣,但在細節上卻體貼入微。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為了讓包括毛岸英、毛岸青在內的革命後代學到更多知識,他幾次託人購買書籍寄往蘇聯,親自挑選21種60本書,包括哲、經、史書,也有古典文學和武俠小說等等。

原文:

岸英兒:

別後,晉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進步中,甚為喜慰。永壽這孩子有很大進步,他的信寫得很好。復他一信,請你譯成外國語,連同原文,託便帶去。我們在此很好,我的身體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腦子休息了。你要看歷史小說,明清兩朝人寫的筆記小說(明以前筆記不必多看),可託周揚同志設法,或能找到一些。我們這裡打了勝仗,打得敵人很怕我們。

問你好!

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二日

毛澤東並不吝嗇對孩子們的誇讚,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進步,他像每一個普通的父親一樣,高興與自豪著。他對孩子的愛如山般頂天立地卻不和山一樣沉默,對優點進行鼓勵,對缺點進行批評,而且充滿著一種樂觀向上積極自信的精神,那種情感隔著薄薄的信箋,在字裡行間遊走。

原文:

岸英:

告訴你,永壽(即毛岸青)回來了,到了哈爾濱。要進中學學中文,我已同意。這個孩子很久不見,很想看見他。你現在怎麼樣?工作,還是學習?一個人無論學什麼或作什麼,只要有熱情,有恆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你給李訥寫信沒有?她和我們的距離已很近,時常有信有她畫的畫寄的,身體好。我比上次寫信時更好些。這裡氣候已頗涼,要穿棉衣了。再談。

問你好!

毛澤東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正是因為他對子女的成長非常關切,所以他的教育方式是有遠見地將子女造就成對社會有益的人才。這份細心與妥帖穿插在與孩子交流的每一個細節中。

毛澤東是愛孩子的,正是因為這份愛,才讓他更顯柔情與溫暖。在他與孩子的對話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偉人,一位期待與孩子交流,耐心對待孩子每一步成長的毛澤東。

毛岸英也在這樣的影響下奮力成長,他在蘇聯學習期間,非常刻苦認真。

有次他在圖書館看書,忘記了是週六,圖書館只開半天館。管理員中午吃飯回來,發現他並沒有在經常坐的座位上,以為他走了便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了。毛岸英一直投入到閱讀中,直到肚子開始餓地叫起來,才發現天色已晚,而大門也被鎖住了,於是,他索性在圖書館裡看了一整晚的書,等到第二天毛岸青和圖書管理員找來,毛岸英才回到宿舍。

毛岸英回國之後,毛澤東對他的教育也沒有鬆懈。1946年初,毛岸英回國,毛澤東僅僅和他吃了兩天的飯,便讓他去機關食堂裡一起吃大灶。之後他把毛岸英介紹給當時著名的勞動模範吳滿有,讓他到吳滿有家裡學種地,就這樣毛岸英開始跟著鄉親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髒活累活搶著幹,等到他再回到毛澤東身邊,已然變了樣子。

從吳滿有家回來,毛岸英被安排到中宣部工作,他在業餘時間擬定了大量的讀書計劃,準備系統學習各類歷史和馬列著作,並堅持做讀書筆記,虛心向別人求教。

1947年毛澤東將毛岸英安排到中央土改工作團,在山西臨縣郝佳坡參加土改工作,同年8月份,毛岸英又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參加全國土地工作會議。在參加工作期間毛岸英經常向毛澤東寫信,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與父親交流。

毛澤東對子女的愛是小愛,他和孩子們書信往來諄諄教導,希望他們能朝著棟樑之才不斷髮展,但毛澤東的愛也是大愛。

1950年10月,才結婚一年的毛岸英隨著志願軍奔赴北韓戰場,1950年11月25日誌願軍總部遭到美機轟炸,毛岸英不幸犧牲。聞此噩耗,毛澤東忍住悲痛,嘆了一口氣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向葉子龍擺了擺手說:“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

毛澤東把愛子毛岸英送上抗美援朝戰場,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後來有次毛澤東的老同學、老朋友周世釗問毛澤東:“如果你不把毛岸英送到北韓戰場上,我看他是不會犧牲的。”

在悲痛的寂靜中,毛澤東這樣開口說:“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到北韓戰場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極力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我作為黨的主席,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長的,憐子之心都是一樣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兒子去,而別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也不派他上戰場,光派別人的兒子去上前線,這還算什麼領導人呢?”

白髮人送黑髮人,讓誰能不心碎。但在國家大義面前,在中國革命事業面前,毛澤東作為領導人,只能忍下這份悲痛,將父愛沉於心底,在家庭小愛面前,他選擇的是對中國革命事業的大愛。

只是這次,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毛岸英,不會再有來信了。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臺兒莊戰役中消滅多少鬼子?我軍傷亡5萬,日軍人數你也許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