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9、徐達

歷史總有相似的地方,劉邦打天下有漢初三傑,朱元璋的手下也有這麼三個人,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李善長的職能也確實如蕭何一樣為朱元璋管理後勤,被朱元璋授予首功。

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為朱元璋指明正確方向,作出正確的選擇。

徐達其實職能和韓信差不多,為朱元璋開國第一功臣,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只不過明初這三個人的結局和漢初三傑的結局卻不同,蕭何雖然坐了幾天牢,但是卻依然坐在高位上善終,張良最為瀟灑,很早就急流勇退,退出高堂修仙去了,而韓信最慘,被呂后命人戳成了篩子。

明初這三個人,李善長在古稀之年被牽連到胡惟庸案中,連同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起處死,劉伯溫本來只是感染了風寒,朱元璋得知後,派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看病,卻越看越嚴重,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肚子裡就象好幾塊石頭擠壓著,十分痛苦,找朱元璋說了這種情形,朱元璋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安慰話,沒兩個月劉伯溫就死了。

徐達之死廣為流傳的就是他的背上長了個毒瘡,這個時候朱元璋卻賞賜了一隻燒鵝給他,知道朱元璋意思的徐達,含著淚把燒鵝吃掉,沒多久就瘡發而死。

朱元璋有沒有想殺徐達?

徐達和朱元璋是同鄉,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農家,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朱元璋參加義軍後回鄉募兵,徐達應召跟隨,自此開始了他戎馬生涯,才能出眾的徐達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戰四方。

在四處征戰中,徐達和常遇春配合,屢立戰功,二人衝鋒陷陣、勇冠三軍,在朱元璋佔據應天(今南京)後,處在各路義軍的包圍中,這時候徐達更是顯露了他的才華,在與陳友諒作戰中,所乘戰船著火,徐達臨危不亂,一面撲火,一面指揮戰鬥,很好的表現了他卓越的將帥之才。

1367年到1369年,兩大軍隊在中原和西北廣大區域內展開了一次大戰,也就是徐達北伐,這次戰役充分顯示了徐達在軍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勝利,那麼徐達北伐背景是什麼呢? 

朱元璋是在他24歲時起兵的,然後經過幾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慶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後,自立為王。修建了自己的宮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以後,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人的勢力,從他們的手中獲得了兵力,為以後北上滅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對於要北上,朱元璋可是很謹慎的,無論是作戰的戰略部署還是進軍路線,都做了完全的籌劃。為了提高成功率,他首先徵求了將士們的意見。平章常遇春提出直搗元朝、一勞永逸的主張。朱元璋覺得太過冒失,沒有同意這個輕敵冒進的方案。朱元璋根據當時元朝的兵力部署和各部之間的關係以及各部內部的政治傾向、軍事實力進行分析,覺得元建都百年,防守勢必固若金湯,如果大軍打去不能深入內部攻破都城,那麼到時就只能被困在城牆外,勢必會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萬一再糧草供應不足,北上就會以失敗告終。

如果我們回顧下歷史上的北伐,驚人地發現,此前所有的北伐,竟然都失敗了。

孫權北伐(226年),失敗

祖逖北伐(320年),失敗

褚裒北伐(349年),失敗

殷浩北伐(353年),失敗

桓溫北伐(354年、356年、369年) ,失敗

謝萬北伐(359年),失敗

謝玄北伐(384年),失敗

宋武帝劉裕北伐(400年、416年),失敗

宋文帝北伐(430年、450年、452年),失敗

梁武帝蕭衍北伐(505年),失敗

吳明徹北伐(573年、577年),失敗

南宋張浚北伐(1136年),失敗

岳飛北伐(1140年),失敗

端平北伐(1234年),失敗

可以說,如果說南征的成功性遠遠大於北伐,那麼北伐此前根本一個成功的也沒有。

是戰略不對嗎?也不是,劉裕、岳飛都是頂級的軍事家。

是北方實力太強大嗎?也不是,東晉北伐的時候,北方是混戰的十六國時期,連個統一北方的政權也沒有。

那麼,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麼多北伐都失敗了,朱元璋還敢北伐?他有信心能成功嗎?

朱元璋相比他們來說,有幾個優勢。

1、朱元璋擁有經濟基礎

此前的南方人口太少,經濟太過於薄弱,而南宋完成的經濟重心南移幫了朱元璋的忙,此前,無論是東晉,還是南宋,實力都無法和北方相比,但是經過百年元朝,南方經濟已經超過了北方,所以朱元璋北伐的經濟基礎是具備的。

2、朱元璋統治的南方沒有內亂

此前,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佔有江西、湖北、湖南地區。消滅了張士誠,佔有江蘇、浙江等地區。消滅方國珍、陳友定等,佔有浙江、福建等地區,可以說,整個南方,除了巴蜀的明玉珍政權和雲南的梁王政權外,沒有絲毫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敵人。

南方的內亂大多發生在荊州和南京之間,南方政權立都多半選擇南京,但是長江在接近南京一段的時候,江面豁然開朗,南京無險可守,荊州之兵可順流而下,隨時兵臨城下。所以歷代荊州和南京的矛盾,就是南方政權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劉裕還是岳飛,長江段上都有各自的敵人,劉裕佔據長江下游的建康,長江中游的桓玄是他的敵人。岳飛佔據長江中游的鄂州,長江下游的張俊等人跟他也不是一條心。

至少朱元璋時代,長江的中游和下游都處在他的控制下,沒有相互掣肘的情況,所以朱元璋統治的南方比較團結。

3、朱元璋時代剛剛建國,還沒有安逸享樂的氣息

無論是東晉還是南宋,在北伐的時候都已經建國數十年了,經濟發達的這些國家,即便偏安一隅,也享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舒適感,打仗要死人的,他們寧可守著半壁江山,也不願意去打仗,所以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甚至劉裕北伐,也是因為寒門的他,需要軍功,等到建康一亂,他還是回國爭奪王位了,並沒有多大的決心。

也就是說,之前的北伐之所以都失敗,因為這些北伐,大都不是北伐,而是打著北伐的幌子,進行的政治活動,用以鞏固政權和各集團的利益。

可是朱元璋的時候,軍隊還都處在善戰狀態,且還沒有安逸享樂起來,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朱元璋時代,既有著經濟基礎,兵精糧足。又有著穩定的政治基礎,以他為主要核心。更重要的是,還沒有安逸享樂的氣息,鉚著一股勁要北伐,在氣勢上顯然已經贏了。

但是,有了好計程車氣,還需要好的作戰謀略和規劃。朱元璋親自制定了北伐的計劃,和李善長、劉基等謀士反覆商議,最終制訂了作戰計劃。

朱元璋否決了這個提議,他想的不是震懾元軍,而是滅亡元朝。

朱元璋說:“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師深入,不能即破,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退無所據,非我利也。”

這個計策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北伐從速戰速決變成了持久戰,可能要持久到半年或者一年,由許多戰役組成。

那麼,具體的北伐策略是什麼呢?

朱元璋說:“吾欲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走行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矣。”

具體來說,就是戰爭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攻克潼關,取得天下的中樞。這個第一步還需要分成三步驟,就是先攻取山東,再攻取河南,最後攻克潼關,有了潼關,就能遏制住關隴的敵人。因為當時元朝雖然在中原混戰已久,統治十分混亂,但是廣大的西北都堅若磐石,西北的察合臺汗國實力強大,西夏王國演變來的甘肅行省也是元朝重兵把守,還有陝西行省,更是兵多將廣。所以朱元璋第一步只是守住潼關,但不招惹潼關以西,大西北的敵人。

也就說,此時不要去招惹山西和陝西的敵人,尤其是山西,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很容易陷進去,北宋之所以攻打幽雲十六州失敗,就是因為先去滅亡北漢,雖然攻克了太原,卻已經人困馬乏,沒有戰鬥力了。

第二步,直取大都。在攻克潼關後,第二步就是出其不意,攻克大都,大都是元朝統治中心所在,攻克大都,就能宣告元朝的滅亡。

第三步,攻克雲中九原。在攻克大都之後,揮師北上,攻克雲中、九原,取得大同等軍事重鎮,和今天內蒙古部分地區,然後南下,攻佔山西和陝西地區。

這一點也很重要,李宗仁在評價日本人的時候就說,日本人沒有好的戰略家,如果他們攻克內蒙古後,居高臨下,南下,攻佔山西和陝西地區,從西往東打,而不是反過來,從東往西打,陷在華東出不來,很可能日本人就成功了。(見《李宗仁回憶錄》)

也就是說,大同等地區至關重要,從古自今統一天下的,不管是北魏滅掉胡夏,還是多鐸滅亡李自成,都是居高臨下,從北往南攻佔山西和陝西地區的。

制定了這樣的北伐策略,派多少人北伐,引發了爭議。

朱元璋的軍隊至今已經有了50多萬人,其實在鄱陽湖之戰的時候,朱元璋還只有20萬軍隊,當時的陳友諒有60萬軍隊之多,後來不斷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收發了降軍,軍隊人數越來越多。

很多人覺得軍隊越多越好,不如派50萬人,從西面八方北伐,最好把俘虜的人派上,讓他們做炮灰。

朱元璋否則了這個提議,他覺得,兵在精不在多。最終他決定只派遣徐達和常遇春的嫡系部隊,也就是25萬人北伐,其餘的部隊,尤其是招降而來的,大多留在南方駐守。

有人有疑問了,有兵不用是為何呢?一來,徐達和常遇春的部隊一直跟著朱元璋,忠誠度可以,戰鬥力更是強。二來,讓招降計程車兵前去,就會像前秦苻堅一樣,出現叛變軍隊,大敗而

北伐的主要執行者——徐達

就這樣,25萬精兵出發,前去北伐。

當時的朱元璋還只有吳國的半壁江山

1367年農曆十月,雖然朱元璋還沒有稱帝,但還是開始了北伐。

幸運的是,消滅張士誠後,朱元璋佔有了張士誠的江蘇地區,尤其是徐州,這座軍事重鎮在朱元璋手中,這就有了很大的北伐基礎,以徐州作為基礎,北伐大軍出發山東,徐達在徐州作出了兵分兩路的部署,攻克了元朝在山東的重鎮益都。隨後攻克了濟寧和濟南,山東被攻克,俘虜了士兵3.2萬多人。

攻克山東之後,按照朱元璋的部署,不是長驅直入大都,而是繞一個大圈子,去打河南。朱元璋的部署是,河南是大都所在的河北的腹部,如果河南沒有平定,貿然去打河北,會腹背受敵,所以一定要先攻克河南。

徐達率領大軍立刻進攻河南,同時,南路大軍也由鄧愈出馬,攻克了南陽。北部繼續是徐達率領,主要進攻的是宋朝古都開封。開封被攻克後,沒有什麼難度,主要的決戰爆發於進攻洛陽時。

聽說山東丟失,元朝也很慌亂,元順帝覺得元朝還有實力,所以命令脫目帖木兒帶領五萬蒙古騎兵,在洛水北岸塔爾灣設定防線。阻擊的軍隊也是從蒙古草原徵調而來的土生土長的蒙古鐵騎。要知道當時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也只有12萬人,這裡就有五萬了。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此後北伐的便是明朝了

但是此時的蒙古鐵騎也退化了,而且因為元朝在淮西養馬的策略,讓此時的明朝也有了騎兵,由常遇春率領,雖然人數不多,戰鬥力也強悍。

不過這一場戰役還是以步兵為主的,徐達率領的五萬步兵到達了洛水北岸,明軍開始渡河。在渡船上架上床弩大炮,百舟齊發直衝對岸,蒙古騎兵當然得讓出安全距離。於是明軍步騎在戰船掩護下登陸佔領了灘頭陣地,這一步初步成功。

明軍開始陸續登陸,元朝準備趁著明軍登陸的時候半渡而擊,如果成功,就相當於一場淝水之戰了。

關鍵時刻,要有猛將,常遇春率領敢死隊衝出來,左衝右突,給明軍爭取了渡河時間,後來明軍全部渡河,徐達不愧是名將,知道陣型是軍隊的靈魂,立刻規整了陣型,明軍規整好,向元軍發動進攻,最終戰勝了元軍。

至此,河南陸續被平定,而宋都開封的平定,也暗示著正統的迴歸。

而潼關也已經按照既定目標也佔領,此時,北伐的第一步驟已經完成。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大都的屏風山東被撤掉了、羽翼河南被剪掉了,門戶潼關也被佔領了,那麼,下一步就是攻克大都了。

既然佔領了潼關,為何不一鼓作氣攻克長安呢?因為潼關以西仍然有大量元軍,並且在名將王保保統帥之下。又有李思齊、張良弼等也都是百戰之將,所以扼守潼關,先不正面對決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驟是攻克大都,明軍在扼守潼關的時候,開始長驅直入,北伐大都。

朱元璋對北伐大都也是很重視的,親自來到了開封,坐鎮指揮大軍。順便考察下開封這座都城怎麼樣,準備遷都開封,後來發現開封在宋金戰亂中受到黃河摧殘已經破爛不堪,就放棄了此想法。

從1367年十月到1368年正月,攻克山東用了三個月。

從1368年正月到1368年六月,攻克河南用了五個月。

也就是說,北伐到目前為止,還是穩紮穩打的,沒有冒進。

因此,1368年七月,徐達在山東臨清,正式誓師,北伐大都,接連攻下滄州和直沽(今天津),七月二十五日敗元軍於河西務(今天津市武清東北),七月二十八日攻克北京通州,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大都的東方和南方都已經被攻克,元順帝沒辦法,只好逃到北方的大草原去了,八月初二就攻克了大都,用了一個月。

也就是說,第一步用了八個月,但是第二步僅僅只用了一個月,進展之快,別說徐達沒想到,恐怕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

但是第三步驟也是很困難的。攻克大都之後,徐達揮師向西,攻打山西,此時王保保率領十餘萬軍隊,佔據山西、甘肅,成為元朝實際掌兵者。丞相納哈出帶領二十餘萬軍隊守遼東。而云南還有十餘萬元軍。而且元朝退出中原,來到塞北之後,丟失了桎梏,戰鬥力反而又提升了

只用了一年時間,明朝就擴大了一倍

徐達兵分兩路,出奇兵,他率兵夜襲,大敗元軍,王保保西逃,徐達攻克太原,和攻取大同的常遇春會師,最終平定山西。

攻克山西用了五個月,到了第二年三月,明軍經過休整,才進入陝西,最終攻克陝西和甘肅

這就是明朝北伐滅元的統一之戰。此後朱元璋居然還進行了十三次北伐,雖然沒有滅亡北元,但是重創了北元的元氣,成果最大的就是藍玉捕魚兒海之戰。

總結北伐,我們可以發現,朱元璋之所以能完成成功的北伐,關鍵在於一點:

攻克潼關之後,沒有立即攻打陝西關中,如果陷在大西北之內,兵力損耗,就難以北伐成功了。

徐達北伐,一舉推翻了元朝,結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同時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可以說,徐達在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達這位軍事才能卓越的人才,大明開國的軍事統帥,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朱元璋還和徐達成了親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不過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當皇帝的總歸是不放心,特別是朱元璋這個從苦哈哈出身的,對於功臣們更是不放心,也因此就有了明初幾大案,試想真有那麼多功臣要造反的話,難道不是當皇帝的有問題?還牽連誅殺了那麼多人。

徐達有韓信之能,政治覺悟卻比韓信高出太多,一直守著為臣之道,從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一直恭恭敬敬地,從不多講和亂講話,私生活也很自律,不貪圖女色財寶,朱元璋也多次試探徐達,曾經以自己稱王時的府邸送給徐達來試探他有沒有私心,徐達是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接受這個王府的結果,堅決不要。

還有就是兩人經常下棋對奕,徐達棋力高於朱元璋,害怕有勝君之罪,都是以失子告負,有一次朱元璋和徐達對奕的時候,朱元璋要徐達放開手腳,不準讓棋,徐達只好拿出高招,在勝了朱元璋的同時,在棋盤上走出了“萬歲”兩個字,朱元璋雖然輸了,卻是大悅,將兩人下棋的地方賞賜給徐達。

其實徐達可以說是明朝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自古帝王之心大多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享福,特別是對那些在開國中有卓越貢獻的功臣,那說明這些人的能力都很強,你說哪個帝王會放心?所以說“狡兔死、走狗烹”是條鐵律,只不過徐達不僅軍事才能出眾,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

徐達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歲,死後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至於說朱元璋送燒鵝給徐達吃,因此使得徐達背癰大發,潰爛而死,這個只是野史的說法,不過有這種傳聞流傳下來,與朱元璋大殺功臣是有一定關係的。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45年日本投降,舉國歡呼,而他們卻死在了祖國勝利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