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世紀的捷克,有過這樣一支起義軍:他們屢次大敗前來討伐的神聖羅馬帝國十字軍,標誌著波西米亞民族意識的覺醒,他們就是胡斯起義軍。
12—13世紀,德意志人向捷克大規模移民,教士和僧侶把持了捷克教會和寺院的主要職位,廣佔土地;教會為鞏固和擴大勢力,從德國招引大批騎士,讓他們分享土地。捷克國王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也讓大批德國商人和手工業者進入捷克,並許可建立各種自治城市,享有各種特權。德國人大量移民的結果,在捷克國內形成了一個德國教俗封建主、城市貴族和礦山主的特殊社會集團,作威作福。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由捷克教士組成的革新派,他們用捷克語講道,揭露教會的罪惡,是捷克民族意識的萌芽。到15世紀初,運動的規模越來越大。領導這一運動的是布拉格大學教授揚-胡斯。他認為教會佔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沒收教會財產,收歸國有,教士應當堅守清平,而且聖餐不應當被少數人壟斷。
但是1414年,胡斯因為他的激進言論和先見之民,被召參加在康斯坦茨舉行的宗教會議,被教會逮捕,於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廣場上以異端罪名把他焚死。胡斯的慷慨就義激起捷克人民極大的憤慨,1415年9月,布拉格舉行多次集會,抗議教皇和神聖羅馬皇帝的背信棄義,市民開始驅逐德國教士,並不顧康斯坦茨會議的集會,實行俗人用酒杯領聖餐的宗教儀式。到了1419年7月,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在胡斯意志的指引之下爆發了。
當時德意志和捷克雙方都有著類似的步騎兵,騎士們有著鳥嘴盔、筒型盔或者巨盔,內襯是緊身衣、緊身褲和長筒襪,外披全套板甲;相比之下胡斯派騎士的裝備雖然略顯寒酸,但是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風格和武備大同小異,此外為了加強防禦功能,騎士們會特意增加關鍵部分的防禦功能和護具,以免受到更多的傷害。
波蘭人復原胡斯起義軍車堡
而最初發動戰爭的農民主要是農民、礦工還有一部分小貴族,裝備上除了少數人有類似於騎士的全套板甲之外,多數人都是裝備農具或者布衣、棉衣。正是因為在防禦上處於劣勢,而且沒有足夠的反制騎兵的手段,這才有了胡斯大軍提出的反制騎兵的車堡戰術。
現代人復原的胡斯起義軍戰車營地
這種維持車陣的戰術在古代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中比較常見,從漢軍的武鋼車陣到匈奴王阿提拉,再到1241年匈牙利抵抗蒙古西征的圓形車營,這一戰術廣泛存在於亞歐各國的中世紀軍隊中,常見的遊牧民族部落也會將大車圍城環形營地,防止敵人的夜間突襲。
但是胡斯起義軍的兵源主要是農耕和定居民族,他們居住在農耕區和礦區裡,不存在遊牧習俗,所以這一戰術應該來源於所在地的其他傳統。在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軍隊都有用大車運輸軍糧的傳統,所以胡斯想到這個辦法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除此之外,根據傑士卡的個人經驗,他在1409年和1410年為波蘭國王討伐過條頓騎士團,所以他曾經目睹過立陶宛人對抗條頓騎士的戰術,其中就有用大車抗擊對方騎士的傳統,應該是受到這一習俗的啟發,傑士卡才有了組織車堡的經驗。後來的羅斯人和哥薩克也有組織車壘對抗韃靼騎兵的戰法,但是莫斯科人和哥薩克絕對不是傑士卡戰車戰術的源頭。
但是和遊牧民類似的是,車堡為起義軍攜家帶口作戰遷徙提供了便利,因為家人就在車堡中,一旦車堡淪陷,家人就會遭殃,所以這讓起義軍和那些封建服役部隊和僱傭軍相比,有了更加強大而持久的戰鬥動力,為了親人和信仰,讓起義軍有了額外的戰力加持,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住在大車裡遷徙的吉卜賽人。
住大篷車的吉普賽人
這一戰術在1420年的塔波爾之戰中,傑士卡組織的7輛大車藉助地形圍城半圓形,組成交叉火力射擊進入阻擊圈內的敵軍步兵,結果在敵軍步兵能近身之前,就將對手放倒大半;王家軍隊的騎士們一開始試圖直接衝擊車堡,後來還對著車堡投擲長、射箭,但是都受到了木寨和火器的阻擋,最後無功而返。在這一戰勝利之後,這一戰發迅速流傳開來,並被其他的胡斯起義軍學習利用,並屢試不爽,最後甚至被他們的敵人王家軍隊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以及後來的波蘭、匈牙利人學習。
2.車堡的編制和戰術按照胡斯軍隊的編制,一輛戰車可以由4匹戰馬牽引,在下馬或者戰車圍城營地的時刻,這些馬匹可以作為戰馬使用。在戰鬥人員上,車堡配備了2名車手,4-8名火門槍手,2個長戟兵,2個盾牌手,6-8個連枷手。車堡這種裝備主要來源於當時農民和礦工的運輸工具:貨車的四面被加上了一人高的厚木板,用於防禦火器的射擊和武器的打擊。在對外的一側,有一排木板上開有射擊口,可以從內對外施放火炮或者弩機、火門槍,射擊口一側的木板後有著放置投石和火藥盒的木匣,以便戰士迅速補充火藥彈藥。在對內的一側,從車上可以放下一塊木板,供戰士們上車或者下車,以及替換作戰人員,或者遞送火藥等動作。在關鍵的時刻,車堡可以顛覆90度,以便將車底對外,而對外的射擊擋板成為車頂,以防止敵人進入車堡之中。車堡的前板和後板可以開啟相連線,在車堡圍成一圈之後,戰士們可以在車上走來走去,進行機動支援。
車堡的間隙可以佈置弩手和火門槍手,防止敵人衝入車堡的間隙中作戰。巨大的盾牌是為了給弩手在裝填弩箭時提供有效的保護,防止士兵因為裝箭時喪命,得不償失。
車堡作戰的效果圖,火門槍、火炮和弩機形成了交叉火力
在車堡的底部還有儲存水源的水槽水罐,用於撲滅大火;每輛車堡的空隙之處還可以架設火炮,用於射殺敵人。當時每隊可以配備10輛車堡,在行動中,車堡是4個一排地向前移動,一旦車堡內的士兵向外衝鋒,中間的車堡就需要開啟前後擋板,讓士兵們向外衝鋒。在騎士們和步兵向車堡進攻的時候,一般走到100米左右的時候就會受到火力壓制和打擊進攻者將會非常難以接近車壘。而且車堡可以在必要的時刻形成U形工事,對敵人實行合圍或者包抄,在U形包圍圈內射殺敵軍,將敵人分割包圍,逐個擊破,有著不錯的作戰效率。此外為了防止敵軍騎兵靠近,車壘前還有木寨和壕溝起到加固作用。
除了傳統的冷兵器,胡斯軍隊使用的武器還有火炮和火門槍。作為早期武器的火門槍並不是一種貴族的武器,總體來看非常平民,但是這種火器製造的硝煙和聲響,卻可以對戰馬和敵軍士氣造成影響。為了使用這種武器,這種火門槍有很長的手柄,類似於中國的突火槍,士兵可以用火柴點燃火門,激發火槍;還有的戰士會在槍支前面加上鐵鉤,用鐵鉤勾住擋板;還有的戰士發現火門槍後坐力較大,於是使用了架槍的槍架來緩解火器的後坐力。
胡斯起義的時代正好是歐洲封建時代的末期,位於冷兵器和熱兵器時代的交接時代,胡斯軍隊開始靈活的在軍隊中使用早期火炮,用於攻城和射擊成群結隊的敵人。
一旦發現敵人的步兵或者騎兵以密集的隊形集結,起義軍的戰術是用火炮集中轟擊之,然後迫使對手離開穩定陣型,以煙霧防止各敵軍單位之間有效聯絡。
胡斯軍隊與王家軍隊的激戰
胡斯起義軍的成分非常複雜,包括農民、礦工、小貴族
3.起義軍的軍紀同時,讓胡斯起義者區別於大多數同時代封建軍隊和流氓僱傭兵的,是他們十分嚴明的軍事紀律。作為一支崛起於德意志壓迫中的軍隊,當時波西米亞民族意識高漲,捷克籍教士對於德意志教士的胡作非為深感不滿,所以為反抗壓迫而戰的胡斯起義軍的軍紀非常嚴明,會避免不必要的殺戮和擾民,以便爭取更多的支援,拉攏中立者。對於當時僱傭軍慣用的打劫和搶劫,胡斯限制了軍中的搶劫行為,並要求軍隊不得隨意通過打劫或者擄掠的方式獲得補給。除此之外,傑士卡還給起義軍制定了嚴厲的軍規章程:
大肆搶劫的歐洲僱傭軍,對當時平民百姓禍害極大
在行軍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大軍的輜重,所有人不得在前面騎馬或者步行猛衝,導致輜重處於保護的狀態,從而被敵人襲擊;
在紮營的過程中或者行軍的過程中,除非是被選中的人士或者有任務在身者,不得隨意點火以免暴露行蹤或者位置;
軍隊所有的部分按照各自的單位有序前進,所有的軍隊按照軍旗的序列前進,以便大軍維持良好的紀律;
在交戰之後獲得的戰利品需要集中起來,按照戰功和年級來合理分配,做到公平;
任何違反軍中紀律者,不論男女或者職位,都會被嚴厲地懲戒;
只有有了優秀的將領,才會有優秀的騎士
......
相比之下,神聖羅馬帝國拼湊出來的封建騎士部隊和如同烏合之眾般的五次十字軍,在軍紀和號令統一上遠遠不是胡斯起義軍;此外,封建部隊號令不嚴、進退不一的問題也是屢屢被胡斯起義軍利用,並用火炮-車堡=騎兵配合的方式各個擊破。
誤入包圍圈中的德意志騎士被起義軍圍攻
雖然車營看起來似乎堅不可摧,但是也有其固有弱點。從本質上看,車陣是基本陣型----圓陣的升級版本,及時結合了最新的火炮武器打造了一個加強版圓陣。但是主要問題是這是防禦性陣型;為此傑士卡的解決方法是以4個車堡為單位一組前進,逐步構建半圓形的包圍工事分割包圍敵軍。
但是一旦打開了車營,就意味著陣型中的步兵離開了堡壘庇護,敵人有機可乘。在1434年的裡龐之戰中,普羅科普的起義軍因為敵人騎兵的佯敗而主動衝出陣型,結果被佯退的騎兵半路殺回。當時胡斯軍除了貴族有不錯的護甲和繳獲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鎧甲之外,主要的農民和礦工戰士,穿的是波西米亞農民常見的寬沿帽子、亞麻衣服和羊毛襪、皮革靴;後來為了統一軍容,以壯觀瞻,戰士們大量使用厚棉布和硬亞麻布製作廉價的棉甲,然後使用連枷、長戟、長斧或者叉子、刺錘等長柄武器,有了車堡這樣的武器會威力巨大,但是一旦以沒有紀律、沒有隊形的陣勢追擊,就很容易被衝散,畢竟胡斯軍不是瑞士長槍兵,這一說明車堡是為了掩護步兵弱點設定的臨時防禦工事,但是對於提升步兵野戰素質和列陣能力缺乏幫助。
除此之外,破解車堡的方式是派騎士猛攻車堡的一點,然後魚貫而入。1421年的比爾森之戰就是胡斯軍前面的部隊潰逃導致後方軍隊的陣型動搖,軍心不穩,結果導致敵方騎士突入車營當中,造成了大軍的被屠殺。最後,隨著部分軍隊加入王家軍隊,王家軍隊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也有了類似的胡斯車堡,在戰場上開始用胡斯車堡構建自己的臨時防禦線,用火炮對射掩護騎兵衝鋒的方式互相廝殺,有往有來,技術洩露導致了敵軍對於胡斯車堡的恐懼心理消失,最後讓鎮壓者一步步反敗為勝。後期帝國軍隊使用的騎兵衝鋒-炮火掩護壓制-車堡前進壓陣的打法,其實就是來源於胡斯軍隊自己的戰術。
而總體來看,隨著出身小貴族的聖盃派軍隊帶著起義文書布拉格條例前往羅馬,接受教皇的祝福和修改,這讓胡斯起義軍四分五裂,再也無法凝聚。但是胡斯軍隊多次擊敗十字軍,和他們良好的軍紀、嚴明的起義紀律,都預示著未來的宗教改革和民族國家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