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學家多是提到了察哈爾部東遷之前的事情,但是關於蒙古的大汗東遷的過程細節相提甚少,僅僅是認為迫於土默特部俺答汗的威脅,從而往後的學者也重視甚少。事實上東遷是十分重要的歷史環節。蒙古的中央宗主部落、大元王朝的正統血脈攜帶著親屬和部族十萬人東遷,到達大興安嶺東南遊牧生活在歷史上也是罕見少數。東遷對蒙古內部帶來巨大的變革和對明朝控制遼東地區也帶來重大危害,將不久後又為大清王朝的崛起鋪墊了基礎。
達賚遜汗所屬的察哈爾部東遷至遼河平原,而他們開始的新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提到翁牛特部首領滿會王,《皇明北虜考》中『又東有岡留、罕哈、爾填三部。岡留部營三,其酋滿會王。……局沙漠東偏,與朵顏為鄰』以上所說三部分別對應現在耳熟的翁牛特、喀爾喀、科爾沁。翁牛特部在古北口外,東界阿魯科爾沁,西界承德府,南界喀喇沁、敖漢,北界巴林及克什克騰。在博迪汗時期,翁牛特部被佔領,所以到了達賚遜汗時期懼怕土默特部俺答汗的逼迫下東遷才有了可能。
《全邊略記》中《薊門略》簡略地記載了這一事件。主要關心的是明朝所屬的朵顏三衛被達賚遜汗收復,察哈爾部不斷壯大。《開原圖說》下冊提到遼鎮以北有虜患,元小王子苗裔達賚遜收復三衛駐潢水(西拉木倫河)以北,明朝的薊門、遼左等地開始有了邊患。
我們都知道,蒙古是一個遊牧民族,歷史上的蒙古帝國依然也是遊牧屬性特別明顯,所以蒙古的大汗不會一年四季只會定居在一個地方,而是按照環境的變化遷徙生活。關於記錄察哈爾部東遷最詳細的史書當屬《武略志》。
其中《兵略》中記載,『察汗兒達子大部落山後、地名阿力速等處駐牧,系遼東、遼西邊外。離邊三百里,近努爾哈赤』,文中出現的察汗兒達子指的是察哈爾部,落山後是指松嶺山之後。就松嶺山將察哈爾部分為了山陰和山陽,山陰的大部落乃是大汗舊部,後來明朝萬曆年間察哈爾部落開始定居下來,蒙古牧民有建立寺廟和房屋的相關記載。阿力速指的是哪裡至今尚未明確,依照文中所說離邊境三百里,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相近來看應遠在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