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眾所周知,唐朝的時候,設立了一個祭祀良將的廟,叫做武廟。其中被祭祀的人就是姜太公以及各朝各代有名的良將。

這個武廟中有個“武廟十哲”,其中包括諸葛亮、孫武、吳起、司馬穰苴、樂毅、韓信、白起、李靖、李勣以及張良十人。除了“武廟十哲”,還有“武廟六十四將”,其中包括張飛、關羽、范蠡、孫臏、廉頗、管仲等各個朝代的六十四位名將。

但是,很多人對於可以進入武廟接受祭祀的人選非常困惑,諸葛亮是個以治理內政聞名的人,在軍事方面和其他各朝各代的名將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的。要知道,蜀國的荊州,巴蜀,長沙四郡以及漢中,最終成為蜀國的領地和諸葛亮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後期諸葛亮進行北伐,但是並沒有創造出軍功。那麼,為什麼像諸葛亮、張良這樣的謀士、文臣,幾乎沒有戰功的人,也可以進武廟呢?

首先來看一看諸葛亮被列入武廟十哲的時間,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期。而當時儒道釋三教合一,正是唐朝的主流思想。這樣看來,儒家思想在唐朝也是重要的思想之一。當時的儒家思想在以韓愈、柳宗元為首而掀起的古文復興運動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諸葛亮、張良正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中所強調的忠義、“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以及重視個人的發展,都可以從諸葛亮身上看出。

諸葛亮的忠義從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以後,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劉禪這件事上顯露無疑。除此以外,諸葛亮在治理蜀國的內政的時候,實行的也是以民為本的仁政,諸葛亮曾說過“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這就是以民為本的思想。當然,治理國家只靠仁政是不夠的,還得有忠厚、優秀的人才幫助。諸葛亮就是這麼一個樂於傾聽旁人意見,並且非常重視人才,鼓勵人才的自我發展。

這樣一個象徵儒家思想的諸葛亮,也就成為了當時統治者所重視且大力推崇的人物。例如,明朝時期,姜太公的主神位置就被換成了關羽,為的就是推行統治者認為更有利於自己統治的思想。畢竟以統治者的身份來說,只要是有利於自己形象並且有利於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的人物,肯定是得被大力推行的,這也就是諸葛亮作為幾乎沒有戰功的謀士被選入武廟十哲的原因。

至於張良,在《留侯世家》中,“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意思就是,張良在單獨領兵與秦兵對抗的時候,被一個秦國的將領打的只能在潁川附近遊蕩。這樣一個在軍事上並不出眾的人和諸葛亮一起成為武廟十哲,靠的也是儒家思想。《史記》中曾記載,“良嘗學禮淮陽”,也就是張良也是學過儒家思想的。

參考資料:《史記》、《三國志》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衰敗時期有多荒唐,兵部大印不翼而飛,廚子都敢刺殺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