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將軍王賁從燕國迂迴南進攻打齊國,齊王田建不戰而降,最後一個諸侯國齊國滅亡,秦國終於一統天下。此年,秦始皇嬴政39歲。雖正值壯年,但離他去世也只剩下11年了。

這13歲繼位為秦王,39歲滅六國統一天下的一代雄主,在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天下共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實行前無古人的政治改革,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因此奠定了中國封建王朝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與此同時,還開展了一系列的經濟、文化改革,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方針上,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當這一切順利完成之後,這位自稱“始皇帝”的龐大帝國最高統治者,皇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個人威信達到了頂峰,終於可以歇口氣了。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生命最後的短短11年的時間裡,秦始皇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先後五次出巡。人有將秦始皇的五次出巡,解讀為遊山玩水,一代千古帝皇不畏車馬勞累,長途跋涉只為遊山玩水,有點說不過去。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在較短的時間內,不斷出外巡視,究竟是出怎麼樣的考慮呢?

第一次出巡,發生在公元前220年。《史記》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這一年,是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第二年,應該說天下仍未太平,人心尚未臣服,帝國的各項工作千頭萬緒,這個時候的秦始皇,絕沒有心情外出遊歷觀光。這次出巡,秦始皇選擇從咸陽出發,向西北方向經北地郡治(甘肅慶陽),穿過雞頭山,越過六盤山,再到隴西郡治(今甘肅臨洮),返回咸陽。秦始皇此行的目的地,是北地郡和隴西郡。這兩個地方,原來都是少數民族的戎狄之地,北地郡原屬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設定北地郡;隴西郡,也是秦獻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滅西戎部族狄,設定狄道縣,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設定隴西郡。隴西郡和北地郡,雖都已歸屬秦國,但仍然是西戎的遊牧民族,民風彪悍、行動迅速、民心未完全臣服。同時此兩地區,距離秦朝的都城咸陽以及秦朝心臟地帶關中地區都很近,直接關係到大秦帝國的安危。

剛剛統一全國,就出巡西北地區,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作為一代帝皇的敏銳和警覺。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為安撫和威懾西北的少數民族,視察西北邊境地區的安全。

第二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9年。《史記》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於是乃並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始皇還,過彭城,……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秦始皇第二次出巡,主要目的地是齊魯大地,也就是原齊國的地盤。為什麼選擇原來的齊國呢?其一,齊國原本就是六國中的大國強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民風強悍,而且又緊鄰中原大地;其二,在秦國統一六國的程序中,是主動投降,並沒有經歷大規模戰爭,人力和財富都沒有經過大量的損耗,也就是說齊國的實力猶存;其三,齊國是最後一個被征服的東方大國,秦國進兵齊國之前,已經滅亡的其它五國王室殘餘勢力聚集齊國,希望藉助齊國翻盤復國。因此,在秦始皇心中,原來的齊國是大秦帝國的一個不穩定的區域。所以,秦始皇借封禪泰山之際,視察民間動態、展示秦朝武力、宣揚秦王武功,震懾、教化民眾,維護帝國穩定和安全。

第三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8年。《史記》記載: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第三次出巡的目的地和路線,大體與第二次一致,只是在返回時取道原趙國舊地,經邯鄲、上黨、安邑、蒲津渡回到咸陽。目的也是希望透過宣揚秦國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教化原來齊國與趙國民眾,宣揚統一是為了“烹滅強暴,振救黔首”,結束原來六國之間的“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的征伐。通俗地說,就是為秦國統一六國唱讚歌,宣揚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是為了拯救黎民百姓,是除暴安良的正義之舉。原六國的民眾,因此就沒有必要再去謀求復國謀反了。

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6年。《史記》記載: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如果說第一次巡視,秦始皇選擇的是咸陽西北方向,重點是視察西北部戎狄地區的國家安全形勢和防務,第四次出巡則是選擇咸陽及關中地區的北部及東北部,關注得是上谷、關中、上郡等東北部防線,防範中原地區的最大敵人匈奴。秦始皇北部巡視回到咸陽之後,下令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拆毀“魏、韓、趙、齊”等原六國修築的黃河堤壩以及阻塞交通的關卡城堡,打通從關中核心地區直達北部邊境的交通要道,為討伐匈奴做準備;二是修築長城,從榆中往東,直達陰山,沿黃河修築長城要塞,防範匈奴騎兵突擊;三是命將軍蒙恬統精兵三十萬,北擊匈奴,奪取陰山河套地區的高闕、陶山、北假等地。

第五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0年。《史記》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秦始皇的這一次巡遊,本不在他的計劃之中,而是由幾件偶然事件促成的。公元前211年,發生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在當時的解讀為帝王有災。同時,在原來的齊國降落了一顆隕石,石頭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句。同年秋天,秦國一個從函谷關而來的使者,自稱其經過華陰時,遇到一個手持玉璧的人,那人告訴他五字預言,“今年祖龍死”,然後便突然消失了。接二連三的詭異事件,讓秦始皇感到了深深地恐懼,他詢問太卜當如何消災避禍?太卜算卦後,回覆說“遊徙最吉”。於是,秦始皇決定開始第五次出巡。

從秦始皇出巡目的地的選擇,以及出巡回來之後採取的一系列作為來分析,他的前四次出巡,絕不是為了所謂的遊山玩水或者尋仙問藥,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為了大統一新生秦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安定天下、成就萬世基業。第五次出巡,也是他最後一次出巡,則是由於當時的認知侷限性,因迷信而避禍。秦始皇,絕非我們今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千古一帝名至實歸。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不存在的這四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