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在看戰國前期的地圖時,會發現韓、趙、魏三國的領土是七零八落的,就拿魏國來說吧,領土在前期就是東西兩塊分開的,中間隔著個韓國,這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多不方便管理啊。

其實,這是我們現代人對古代封地的一種錯誤理解。在先秦典籍中,有兩個詞很重要,一個是“城池”,我們經常會在史書中看到報軍功的時候,都是奪城多少,而不是後世的拓地百里、千里。還有一個詞是“野人”,這個野人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野人,而是和國人相對的一個詞,是指不接受政府統治但也享受不到政府保護的人。

作為現代人,我們看慣了用顏色標註的地圖,認為一個國家,領土就該在一塊,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真實的地圖卻不是這樣的,那時候的地圖應該是一系列的圓點和細線,圓點表示城池及其周圍已經開發的土地,細線代表道路,線和圓點之外的地方,是不屬於任何國家的。

之後各國經過互相征戰,彼此的界線越來越清楚,但是韓、趙、魏是個特殊的情況,因為他們原來是在同一個國家,都是屬於晉國,後來分裂成了三個國家。

韓趙魏三國的國君原來都是晉國的卿大夫,今天國君給你一塊地,明天自己在別的地方掙一塊地,後天再搶別人一塊地,所以一開始他們自己的地盤不挨著是很正常的。另外,戰國時是貴族治國,各個城池的城主都是各家的子孫或者姻親,晉國統一的時候,將各家的子弟分封到各地,到晉國分裂時,各個城主們自然是選擇和自己比較親近的一方投靠。

所以,這種領地分開的情況對於戰國初期的韓趙魏來說是正常的,就算沒有別國干涉,他們也會透過征戰或協議,透過換城的方式將國界劃定清楚。

在那個年代,城池代表了已經開發的土地,所以對於那個時候的國家來說,城池多少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弱,而不是疆域遼闊與否。就像當時的楚國,雖然地域廣闊,但是城池建設跟不上,彼此距離較遠,所以在史書上很少見到楚國各個城池互相救援的例子。

這和中原各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秦國的郡縣制,又比貴族制更好的適應新佔領的城池。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抗美援朝初期,斯大林死活不肯派蘇聯空軍參戰,後來為啥又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