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公元221年,也就是劉備稱帝后的三個月,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舉兵攻打孫權,氣勢如虹!

孫權求和不成,一面向曹丕稱臣避免兩線作戰,被曹丕封為吳王!

另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迎敵!

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劉備戰敗前,曹丕看了劉備的布軍曾說劉備不知兵,豈有連營七百里可拒敵乎?

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裡,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破備書到。

-《三國志.文帝紀》

曹丕為何說劉備不知兵,並且說數日後劉備敗報必到呢?

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

連營就是有多少人馬都駐紮在一塊,在古代排兵佈陣中是很弱智很沒有技術含量的那種。

一般排兵佈陣要根據地形的不同和敵人的部署,把戰鬥力不同兵種不同的部隊,駐紮與不同的部位,形成一定的陣型,從而最大化的發揮它們的戰力。

不根據實際情況,不考慮對方的部署,一味的連營是瞎指揮。幾十萬人擠在一塊,連營很容易造成指揮的混亂,一旦被偷襲,分散的兵力還能互相支援,連營的後果卻只有混亂和失敗。

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

包、原、隰、險、阻是指五種地勢,這五種地勢不適合大軍安營紮寨。【包】,通“苞”,草木茂盛的地方。這裡紮營視野很不開闊,並且容易遭到火攻。【原】,廣闊平坦的地方。這裡紮營目標明顯,容易被人發現。並且無險可守,無依無託,敵軍可能從各個方面攻來,增加防守壓力。【隰】,窪地沼澤,很潮溼的地方。這裡紮營行進不變,不利於機動。並且潮溼地勢易於細菌繁殖,瘟疫容易在軍中傳播。【阻】,行動受阻礙的地方。狡兔三窟,在限制行動的地方,大軍不容易展開,容易被困。【險】,險要之地。這個就不多說了!

劉備之敗,可以說陸遜戰前就已經看破了!

劉備雖然征戰一生,經驗無數,但也大都是勝少數多,不單是陸遜,就連千里之外的曹丕都覺得劉備必敗!

可想而知,劉備的軍事才能並沒有他識人的本領強!

3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20世紀的N個瞬間之30 巨頭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