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英國還處於為疫情焦頭爛額的階段裡,2020年12月。英國突然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體讓全球防疫系統重新緊張起來。英國早在疫情之初提出的"群體免疫"終於被現實的殘酷打敗,同時也不禁讓人感嘆昔日的大英帝國在這場抗疫戰裡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

不禁讓人回想在漫長的中世紀和近代初期,大英帝國是何等的風光無限,甚至一度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殖民帝國,領土遍佈了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但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卻在二戰後日漸式微。

要探尋大英從何時起開始走下坡路,與其說是被美國和印度"搞"垮的,不如說是因為美國和印度的獨立猶如削去大英帝國之臂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經濟不斷衰落下去。

崛起反抗的美國

從1607年英國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建立了它的第一個海外永久殖民地開始,經過三個世紀的擴張和鞏固,在17世紀中期已經在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也就是之後美國獨立的十三個州。

他們為英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甘蔗、菸草、棉花和大米,以及大片可種植的土地,英國的殖民經濟從此起航,可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正是憑藉著美洲大陸才完成了原始的財富積累。

同樣,大英帝國瓦解的第一步也是從美國獨立開始的。18世紀後期,這時的英屬美洲殖民地已經在經濟方面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北部的工商業發展較快,造船業成為其支柱性產業;中部土地肥沃適宜種植,生產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遠銷歐洲;南部則盛行種植園經濟,除了作為生產糧食的稻米,菸草、棉花的產量也十分可觀。

除此之外,紡織、採礦、冶鐵等產業也發展迅速,許多北美生產的工業產品甚至可以與英國本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爭高下,為日後獨立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作為殖民地,北美的發展自然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重視和警惕。

要知道,英國此時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作為殖民地,北美最大的任務是為英國提供足夠的原材料和工廠,成為英國的產品傾銷地,而不是冒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

高傲的大英帝國因此對北美採取了強硬的措施,嚴格限制了殖民地向西發展的腳步,同時對北美殖民地不斷增加稅收,對殖民地人民進行了嚴酷的壓榨和殘忍的剝削。

後期更頒佈了印花稅、《茶葉法》、《波士頓港口法》、《馬塞諸薩政府法》、《魁北克法》等法令用以增加賦稅、壟斷市場、傾銷產品,終於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人民與英國政府之間的矛盾,他們開始奮起反抗。

腹背受敵的英國

可以說美國的獨立並不容易,不管是前期僅僅擁有少數兵力就敢提出《獨立宣言》對殖民地人民宣揚自由獨立的勇氣,還是後期聯合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的計謀,每一步都充分體現著美國早期領導人的膽識和魄力。

回顧美國獨立戰爭,最巧妙的一招應該就是利用了當時英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運用到極致,成功建立起反英聯盟。

說到歐洲列強對英國的敵視,就不得不提"搞垮"英國的另一個主角——印度。

進入18世紀,印度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肥沃富饒的恆河平原、溫順聽話的印度人民、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印度具備了成為一個完美殖民地的所有條件,她像一個誘人的果實,吸引著歐洲侵略者不斷地索取,因此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之間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在這場競爭中,首先是實力較弱的西班牙和荷蘭退出戰場,隨後英法之間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戰爭。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拉響了與孟加拉王公之間的普拉西決戰,並最終以22人死亡、53人受傷的代價,成功擊潰孟加拉大軍,從此佔領了肥沃的恆河三角洲。

七年戰爭後,法國戰敗,英國將法國軍隊趕出印度,併成功獲得印度的話語權,與此同時,英國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在印度戰場受挫的歐洲三國轉而與美國合作,先是法國和美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向英國宣戰,西班牙和荷蘭也緊跟法國的步伐,組成了反英聯盟。美國的獨立戰爭由此變成多個國家參與的支援軍與英國之間的戰爭。

在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的共同宣戰下,腹背受敵的英國漸漸無暇平衡多個戰場,終於在1783年9月簽署《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同時還宣佈將北起英屬加拿大邊境,西至密西西比河,南到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邊界的約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向美國開放,遠遠超過當時美國的國土面積。這意味著英國不僅承認美國獨立,還給美國附送了大片的土地,大英帝國猶如放虎歸山,還為其準備了充足的乾糧,親手培養了自己未來最大的對手。

英國想要獨霸印度的念頭,最終導致了歐洲三國全力幫助美國實現獨立,還在此基礎上還額外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可以說英國這印度控制權贏得慘烈。

乘勢而為的印度

如果說美國與英國之間的矛盾是殖民地與宗主國內部之間的矛盾,那麼印度則是由於二戰對英國造成的連鎖反應。幾千年以來,印度人始終在被征服,對於他們來說,侵略者是阿拉伯人、法國人還是英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他們更願意同溫和征服的英國人合作。

就是這樣一個習慣了逆來順受的國家,出現了一位名為甘地的民族領袖。甘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投身政治領域,開啟了他爭取民族獨立的艱難道路。如果說美國對付英國用的是勇氣和計謀,那麼印度則更多的堅韌。

甘地一生數次入獄,但始終沒有放棄帶領印度獨立的決心,在他的努力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逐步得到印度人民的擁護。抵制政府、罷工罷學、抵制英貨、抗稅、拒絕為英國軍隊打仗等舉措打了英國一個措手不及。

印度這把"非暴力不合作"的"軟刀子"正是戳到了英國的痛處,不吵不鬧就這樣耗著,此時的英國顯然已經耗不起了。

美國獨立已經帶走了英國大量的殖民地,大英已見頹勢,二戰對英國的打擊更無疑是致命的。持續數月之久的空戰摧毀了幾乎大半個英國,德國陸軍更是在歐洲戰場上碾碎了英國軍隊的驕傲,為了抗擊德軍,英國向美國欠下了數百億美元的軍火外債,昔日的殖民地和宗主國變成了債主和欠債人的角色。

戰爭過後的英國,本土成為一片廢墟,曾經稱霸海洋的皇家艦隊支離破碎,國內經濟發展更是遭受沉重打擊。

巨大的傷亡讓英國上下都沉浸在傷感的氛圍之中,英國人民也產生了厭戰的情緒,接替丘吉爾成為英國首相的艾德禮不得不採取溫和恢復的措施,將重心轉移到恢復和發展國內經濟上來,主動收縮的策略以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

與此同時美國為獲得戰後霸權地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讓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的槓桿,而要摧毀英鎊就必須讓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使英鎊失去流通環境,印度是其中的關鍵環節。

因此內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抗爭,外有美國和蘇聯等國家的去殖民化的推動,英國終於在1947年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此方案,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英國在失去北美后再一次失去了印度這一完美的殖民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威力終究還是抵禦住了大英的長槍短炮。而美國也成功拿到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英國只能同眾多歐洲國家一樣,接受美國援助,投身戰後重建的大軍中。

美國和印度,一個靠勇氣,一個靠堅韌,成功地對大英的霸主地位構成了致命一擊,持續多年的大英帝國的輝煌的瓦解就這樣由美國崛起開始,由印度的獨立而結束。

回顧大英的多年發展史,他利用殖民擴張崛起,也因為殖民地獨立而衰落。美國和印度都曾為其發展的最大助力,也分別為其後期的衰落唱響輓歌。

如今美國的國際地位早已趕超英國,印度也成為新興的潛力市場,反觀經歷了去殖民化、去工業化的英國始終發展平平,才從脫歐的漩渦中掙脫出來就因新冠疫情再次遭受重大的打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何時能走出陰霾,大概還是一個未知。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國哪些總統「在任職期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