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仁宗朱高熾在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後,對楊士奇說:“把當地的稅糧免除一半。”楊士奇趕緊答道:“這個還是跟戶部和工部說一下吧?”我就在想,這個楊士奇竟然拿皇帝的話不當事,還提出來對下屬說一下的建議,不禁想問,這個大明朝到底是誰說了算的?但是如果真的瞭解明朝的內閣制度的話,就會打消這個疑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1內閣制在明朝時期的作用

在明朝的時候內閣制也就是皇帝的智囊團,雖然最後的決策在皇帝,但是對於智囊團的建議和意見,皇帝還是很在意的,這一點在“仁宣”兩朝很是盛行。畢竟皇帝對於國家所有的事情並不是什麼都知道,特別是對於國家的稅收使用情況和具體的執行情況。

內閣作為一個為皇帝出謀劃策的機構,往往能想到皇帝不能想到的地方,或者能夠查漏補缺,這是最重要的作用,楊士奇的這個建議,雖然沒有被採用,但是並不是說智囊團沒有用,而是在特事特辦的情況下,皇帝的決定更能很好地處理問題。

2面對內閣的質疑,說明他們只是站在一個方面看問題,作為皇帝,給出解答或許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楊士奇提出通知下戶部和工部,並不是說對皇帝命令的懷疑,而是出於對朝廷事務的慎重處理。這一點朱高熾還是很明白的,因此並沒有埋怨或者責備楊士奇,而是說:“救民就像救火一樣,不能夠遲疑的。如果把這件事情交給戶部和工部處理,那麼他們一定會考慮很多因素在裡面,最後決定好這件事的時候,最佳的救助時間就過去了。”

明仁宗朱高熾對於這件事的處理還是很恰當的,自己“獨斷專行”一次,救得是天下的百姓,自己的子民,對於自己的責任,他沒有後退,“仁”也是有原因的。

3內閣制能夠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也有他的弊端。

朱高熾進行特事特辦,說明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也知道內閣的侷限性,那就是保守,以守成為最大的目標,這一點也怪不得內閣這些人,畢竟上面還有皇帝,處理不好事情,對上對下都不好交代。

因此在處理特事特辦的事情的時候,一家之言或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朱高熾為什麼沒有經過內閣商議直接下命令的原因。

朱高熾在位短短的一年就駕崩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是被上了“仁”的廟號,不得不說,朱高熾在對待百姓方面做得很多,在朝廷下達的利國利民的大事情上做的也足夠多,才有了這種高榮譽的待遇。而今天說到的這件事情,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抗戰時期:日本軍方記載遭到中方猛烈攻擊,160架日機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