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的孟後主有一位如夫人,又稱花蕊夫人,她才藝冠絕一時,深得孟後主寵愛。趙匡胤滅了後蜀之後,特地在開封為孟後主建造了一座花園別墅。落成之際,孟後主滿心歡喜率領姬妾、臣僚、親族一同前往參觀,但身邊這位花蕊夫人卻並不開心。有詩為證: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宮中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這位花蕊夫人雖為女兒身,卻有英雄志。而貴為國之主的孟後主,卻只知吃喝玩樂、不思治國理政。同時期的南唐李後主痴心吟詩作詞,既沒有汲取三國蜀國劉後主的歷史教訓,又沒有從眼前孟後主的結局中警醒自己,最終只能以一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後蜀、南唐只是五代十國的一個片段。從907年後梁開國,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短短五十三年,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光明與黑暗、公忠與奸佞、黑與白、是與非、人與獸、貪墨與廉潔、正義與邪惡”在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政權更迭中輪番上演。這場持續半個世紀的軍閥混戰,在李奕定的《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
“背叛、背叛再背叛”是這段歷史最“閃亮”的“標籤”。
朱溫背叛了大齊,建立了後梁;石敬瑭背叛了後唐,建立了後晉;劉知遠背叛了後晉,建立了後漢;郭威又背叛了後漢,建立了後周;直至趙匡胤背叛後周,建立大宋,五代十國宣告結束。
背叛的理由有很多種,根本原因無外乎個人利益受損、宏偉藍圖受阻、脆弱心靈受傷。於是,殺出一條血路、打出一片新天地成為這些亂世英雄或盜賊們不約而同的行動。當然,也可以說這種“背叛”是逼不得已,而且“背叛”的結果直接創造了另外一種人才選拔形式: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英雄。不闖出一條新路,何以成為時代的英雄?
蔚縣,古稱蔚州,為燕雲十六州之一。
但是,究竟是不是英雄,當事人說了不算。李奕定對五代十國期間的“兒皇帝”進行了排名。這些人為了稱孤道寡不惜出賣靈魂、出賣國家,比如石敬瑭,當將軍時也算一方豪傑,為了當“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這算什麼英雄呢?不過是賣身求榮的國之竊賊罷了。
強權即真理、拳硬可稱帝是這個時代最公認的“常識”。
誰兵強馬壯誰說了算,誰能打勝仗誰說了算,至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已經被踩在腳下,殺紅了眼的將士們既害怕兵敗之後腦袋搬家,也渴望勝仗之後的名利雙收,那還顧得上什麼仁義禮智信、溫良謙恭讓,誰搶佔了先機,誰就抓住了生機,誰就可能在群雄爭霸中拔得頭籌。
五代十國後梁彩繪,威武霸氣
尤其是皇帝的寶座,更令群強垂涎已久、覬覦已久。李奕定引用成德節度使安重榮毫不遮掩的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各路草莽豪強的心聲:
“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後梁的朱溫、後唐的李存勖、後漢的劉知遠、後周的郭威、南唐的徐知誥等無不如此。不然,安史之亂之後晚唐尚有一息尚存,何以出現如此多的割據大吏擁兵自重、自立為王的情形?而這,也是趙匡胤稱帝之後杯酒釋兵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理由。
人心不古、人性泯滅、人慾無限膨脹是這個時代最深的“內傷”。
背叛的種種陰謀自不必說,單是這些不管英雄也好盜賊也罷的風雲人物在戰爭中對待民眾的行為,就很能說明問題。李奕定在本書“開場白”中著重強調了五代十國時期“民眾的痛苦”,不管是從軍、守城,刺字、洗城,交稅、被搶,哪一個帝王君主沒幹過?沒放縱自己的部屬幹過?號稱農民起義領袖的黃巢殺入長安後縱兵屠殺、血流成河。
黃巢起義仙霞關遺址
至於父子相殘、嫋獍食母也司空見慣,官拜河陽行軍司馬的李彥殉做官之後從未向父母供奉過一文錢,老孃被對手安排“陣前喊話”更是被他直接一箭射死,更神奇的是李彥殉還因此升了官。這是“大義滅親”還是“衣冠禽獸”?只有走進五代十國那段歷史,才能看得更清楚。
李奕定的《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上下兩冊,突出“崩裂”這個極具震撼力的詞語,分南北兩個地域,逐一描述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及十國的興衰成敗,各個帝王在位時的政治表現、品行修為,以及聚集在他們身邊具有代表性的文臣武將、後宮妃嬪的生命沉浮,鮮明刻畫了一幅五代十國軍閥混戰、王權更迭、民不聊生的風雲變幻圖。這個時代社會亂、政權弱,明君少、豪強多,征戰頻、殺戮狠,百姓苦、人情薄,就是這樣一個世道!
前署高祖皇帝墓
李奕定雖然是上個世紀生人,受過舊式的正統教育,但完全沒有一絲學究氣。也許是十年的獄中經歷,讓李奕定對歷史的認識多了一絲深刻,對人性的洞察多了一份通透。全書聚焦重點、刪繁就簡,將五代十國的人和事,以自己精闢而不失犀利的見解,逐一娓娓道來。行文通俗幽默,情境再現生動傳神,讓人在無障礙閱讀中認識現實的真相、戰爭的殘酷與歷史的沉重。@天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