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天涯論壇 > 煮酒論史
樓主:嘰嘰喳喳侃大山
在宋朝三百年的歷史中,大規模的、正規的、有效果的議和有五次,北宋與金的議和無效果,也就不算了。在北宋的兩次是與遼國、夏國的議和;在南宋是秦檜的一次,張浚、韓侂冑北伐失敗後各一次。其實紹興和議是兩次,頭一次不成功,如果成功了,南宋會佔很大的便宜。也是秦檜的命不好,該著他倒黴,背上了千古罵名,他才是天下第一冤的人。
為什麼紹興和議在人們的眼裡很糟糕,為什麼秦檜很不幸,是因為有失地要不回來了,等於是割地了;再就是趕上殺岳飛了。如果沒有這兩個內容,秦檜也臭不到這個程度。但是失地要不回來是秦檜事嗎?武將在戰場上的表現不行,秦檜有什麼辦法呢?而岳飛被殺,是他咎由自取,是高宗忍無可忍,與秦檜關係不大,但想不到全讓秦檜揹負起來,這就很沒有道理了。
和議好還是不和議好,有人主張不和議,這樣多好,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犯你,不是很簡單嗎?五十萬匹兩不就省下來了嗎?但是這些人沒有想過,戰爭的風險隨時存在,這樣好嗎?如果不議和好,北宋為什麼要有兩次議和呢?
這裡說說北宋的議和:蕭太后知道對宋的戰爭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如果長期下去於己不利,想要得到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唯有議和一途。於是採納了宋朝降將王繼忠的建議,派人與宋議和。宋朝也不想打仗,於是派出以曹利用為代表的議和小組,來到遼方。遼也想讓宋割二州之地,宋不肯,寧可多出些金帛。真宗對曹利用說過“必不得已,雖百萬亦可”。如果真的是這樣,不是出的錢財超過南宋的數倍嗎,南宋的二十五萬匹兩就不算什麼了。而寇準對老曹說:如果超過三十萬,我殺了你。結果老曹以三十萬成交。宋每年輸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主為兄,遼主為弟,宋主稱蕭太后為叔母;雙方不得互相攻伐;有越界逃亡者,必須送還。這就跟現在的引渡是一樣的。這就是花錢買平安,兩國的關係比以前是大為改善了。
現在有句話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還有人說,錢是什麼,錢就是王八蛋。所以看重錢的人,不是個聰明人。同樣,過於的看重土地的人,也一樣不是個心中有大局的人。一個能夠成為士兵的勞動力,一年能產生多少財富,如果他會織布,一年織個五十匹應該是沒問題的,而生產的糧食和其他的東西產生的價值,也有五十兩吧。這些給遼國的財富,有個五千人就解決了,充其量用上一萬人。而戰爭的話,至少十萬之數,且消耗也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澶淵之盟的成功,真宗賦詩有這樣的句子:“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那麼秦檜的議和不是也有這樣的效果嗎?而陳毅元帥也曾對澶淵之盟有詩曰:“能擲孤注寇萊好,退避三舍晉文強”。這個陳元帥,也沒有說什麼屈辱啊,復仇啊,賣國啊。
有人說,當時北宋的實力比遼強得多,議和不該;後來也有人說,南宋的實力在岳飛時,已經在金國之上了,滅金的條件已經具備,而讓秦檜破壞掉,他不該遺臭萬年嗎?其實這些人是不能全面看問題。就北宋來說,遼兵為30萬,北宋為90萬,其中禁軍40多萬,為遼的三倍。但是人家的戰鬥力可以一比五,至少一比三,這樣人家的30萬,甚至超過北宋的90萬。人家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北宋是望其項背的,故難以扭轉被動局面。再說還有西夏問題,還有內亂問題都需要解決,如果長期與遼國糾纏,是因小失大。再說了,兩次北伐失敗,北宋已經不再貪圖燕雲十六州了,那麼何必再打仗呢。
在澶淵之盟後,宋遼就有了“世修歡契”,宋遼之間的使臣往來共計388次,在議和之後為379次。雙方以南北朝稱呼,以示遠近一家。宋朝每年贈遼的物品摺合70萬貫,而遼的回贈,也不相上下。雙方互市,為40萬貫,這樣的歡盟持續了百年有餘。後來金國出現了,北宋又想人家的燕雲十六州了。這些人如同惦記人家小娘子的高衙內,捱了打也不死心,逮住機會就下手。這樣北宋與金勾結,扼殺了遼國,這樣的事情北宋的“二聖“也幹得出來。好意思叫“二聖”,實則為“二蠢”。後來他們的境況悽慘,顯然是咎由自取了。他們該有這樣的報應啊。
宋遼之間能有這樣好的關係,宋金之間為什麼不能有,至少有個一半也好啊。南宋與前朝不同的是,屈辱過於的大了,金國做得有些絕了,搞得北宋、南宋過於的慘了,所以難以得到原諒。你把“二聖“還了有什麼呢?河南、陝西還了有什麼呢?說不好聽點就是欺人太甚,所以南宋才耿耿於懷了。但是和議是必然的趨勢,怎麼樣也要走這一步,不走是沒有出路的。
秦檜和高宗為什麼必然議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對武將的失望,而不是實力佔優而主動屈辱。看看岳飛的抗金態度,竟然到了拒上戰場的地步;看看老韓、老張等人在濠州的敗樣,這仗還能打嗎,說不好聽就是一幫子窩囊廢。再這樣下去,不僅戰場上要繼續死很多人,就連高宗自己恐怕也會被氣死。高宗不是因為受驚而陽痿了嗎,如果再被武將們一氣,說不定眼也瞎了,鼻子也歪了——人說鼻子是可以被氣歪的。
說什麼屈辱,那些喊屈辱的人,從來不去戰場,他們該吃吃,該喝喝,什麼都不耽誤。
像胡銓那樣忙著把小妾肚子搞大的,就更是瘸子打圍——坐著喊了。而秦檜有什麼責任,他是宰相,仗打敗了他的責任;議和被反對了,他是眾矢之的;議和出了問題,他要擔責;諸將不規矩了,他甚至還有生命危險。秦檜能撈什麼好,而得利則是大家的事情。第一次紹興和議,諸將提升,國家大赦,皆大歡喜。像岳飛的一品銜開府儀同三司,不是很得利嗎?不是沾了秦檜的光嗎?到頭來秦檜落個不是,一些人是太不講良心了吧。
請注意一點,我們現在那些罵秦檜的人 ,全是秦檜議和政策的得利者,不管你是南宋的後人還是金朝的後人,無一例外。至於那些與宋金無關者的後人,對秦檜表示不敬,則要想想這個議和是不是對中華民族有利,想想你是不是願意中國人自相殘殺,你是不是願意以和為貴?想清楚了,你就會對秦檜有好感了。
秦檜應該愛誰
秦檜應該愛誰?這恐怕是個許多人都不好回答的問題。是啊,他愛誰呢?他既然是個漢奸,就應該愛金國才是,可是他再也沒有回金國去,再說金國給了他什麼好處呢?即便議和成功,也沒有給他一錢的銀子,一寸的絲絹啊。那麼要問,他憑什麼愛金國呢?說秦檜愛高宗,可以說他是愛的,這樣看來,他就是個忠臣了,忠君即忠臣,還有什麼疑問呢?說秦檜愛老婆王氏,那麼他就是個好丈夫了,忠於夫妻感情。儘管老婆沒有給他生下個一兒半女,但秦檜仍然是個愛妻典型,這也是許多人需要學習的好榜樣了。
不說岳飛愛國家、愛人民,那是太空洞了,總要有個具體物件才是。說秦檜愛父母嗎?討論這個沒有意義。我們在認定秦檜愛什麼的時候,沒有個前提是不行的。如果說秦檜是個好人,他可以正常的愛,如果說秦檜是個壞人,他又愛了誰?王次翁嗎?万俟卨嗎?其實說誰都不對。秦檜是個壞人,他應該愛的人是岳飛。這是真愛,而不是假愛,其前提是岳飛也是個壞人。如果說岳飛是好人,秦檜斷然不會愛岳飛的,但是岳飛是壞人呢?秦檜肯定會愛他的,哪有壞人不愛壞人的道理啊。
秦檜跟岳飛產生聯絡是在比較晚的紹興年間。當年岳飛在東京的時候,按說秦檜是不會注意到他的。南宋的軍事人物很多,岳飛當時是不算什麼的。後來建炎三年杜充沒有守住長江南岸的馬家渡,如果秦檜回國,稍微留心一點的話,想知道長江是怎麼失守的,他就有可能發現岳飛這個名字。他心裡應該想的是,這個人打仗也不是什麼高手,不過名字不難聽,歲數也不大,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這樣他就記下了岳飛的大名。
後來秦檜會知道,張俊手下有個叫岳飛的,跟內盜打仗表現得還不錯,頗能打勝仗。作為一個軍人,其本事全體現在打仗方面了,如果打仗不行,其他再好也沒有用。
直到收復襄陽六郡,平了楊么湖寇,秦檜進一步瞭解了岳家軍的戰鬥力和岳飛的本事。不過他在中線扛著,也沒有更大的體現,秦檜不認為岳飛是他的對手,因為他的影響力很小,沒有誰把他放在眼裡的。
自岳飛去了鄂州之後,岳飛當面是偽齊的國境,雖然他有過幾次規模有限的軍事行動,但傷不了金人的半根毫毛。紹興四年和六年的東線作戰,跟岳飛沒有什麼事。此時秦檜對岳飛是既沒有惡感,也沒有好感的。直到張浚與岳飛發生矛盾,酈瓊發生兵變,秦檜才會覺得岳飛是個犟脾氣,是個想要大力擴充實力的人。
秦檜應該有所擔心,他要這麼多人幹什麼,想跟金軍大打出手嗎?得看他的行動,而不是看他說什麼。
很快紹興十年到了,秦檜驚喜地發現,金國早就開始收復失地了,而岳飛遲遲不動。秦檜心裡肯定有數,這個人抗金不積極,是個值得利用的人。看看岳飛吧,一路上緩緩而行,大有故意拖延時間之嫌。到了穎昌的岳家軍,死活不肯再前進一步。而在郾城的岳飛,一樣停止了前進的步伐。這表明什麼,當然是岳飛不思進取了。金人既然不受威脅,秦檜怎麼能不喜歡岳飛呢?在七月十九日這天,岳家軍置友鄰部隊於不顧,急速南逃。好啊,秦檜希望岳飛殺金人越少越好,岳飛就是這樣做的,那麼岳飛不是更遭秦檜喜歡了嗎?
隨後就是紹興十一年的對金作戰了,岳飛如果讓金人給他打分的話,絕對是一百分滿分而給岳飛應該是一百二十分。
岳飛做了三個讓金人滿意的事情:
一是沒有置身戰場,一個金兵不殺,金人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二是讓高宗大為失望,幾乎被他氣死,秦檜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高宗的痛苦,是奸臣秦檜的快樂;
三是打亂了南宋抗金的部署,徒耗了南宋的糧餉,加深了相互間的猜疑,破壞了內部的團結,為再次的紹興議和創造了大大有利於金人的條件。這樣的岳飛上哪找第二個去,真的愛死他了。但是實際的情況可不是這樣,反而是“秦檜、張俊皆恨之”——秦檜竟然恨岳飛了。
岳飛不援淮西,秦檜應該高興得跳起來啊,恨是為什麼呢?莫非秦檜希望岳飛援淮西嗎?
認為秦檜希望岳飛援淮西那就對了,因為有了一個前提,秦檜是個愛國者,他才會這樣。看看岳飛還沒有充分暴露他不抗金之前,他可是官職飆升的,高宗為什麼讓岳飛三十二歲建節,還不是願意讓岳飛唯他的馬首是瞻嗎?指哪打哪嗎?現在好了,岳飛這個“鵬舉”翅膀硬了,不聽話了,高宗不但有恨,還有了“誅飛意”。
在這一年,岳飛被人指控謀反了,想搞兵變了。如果秦檜的奸細,他就應該秘密遣人通報岳飛,讓他逃走,去鄂州順利實施兵變計劃,讓南宋自酈瓊之後,再接受更加沉重的打擊。
至此現在就有了結論,秦檜壞,就必定愛岳飛,秦檜好,就必定恨岳飛。現在秦檜恨了,結論也就出來了——秦檜是個好人,不僅是好人,還是個大好人。不管是他也好還是高宗也好,殺岳飛體現了他們的愛國之心。再不要認為岳飛抗金高宗才殺他,韓世忠和張俊都抗金了,劉錡和王德、楊沂中在紹興十一年都顯身手了,為什麼他們都不死,唯獨你岳飛嗚呼哀哉?
不管你是真抗金還是假抗金,你的行動說明了一切。在過去,許多人是好糊弄的。而現在不行了,看清岳飛本質的人是越來越多了。秦檜是真賣國還是真愛國,歷史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結論,只不過被一些人肆意歪曲了。真正被冤的是秦檜,而非岳飛。這就是在研究秦檜與岳飛之後得出來的正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