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講到了周朝中央政府由於嚴格貫徹周禮制度,使得周朝的日常運營日趨穩定和諧,甚至讓司馬遷發出了刑錯四十餘年不用的感慨。
司馬遷
按照周王室的政治制度,被周王朝分封的大諸侯國或者是重要的諸侯國國家領導人是要到周王朝的中央政府來兼任官職的。其實就是要把諸侯國的主要領導放在周天子的眼皮底下,用以監督你、管理你、防止你作亂。另外,還經常派遣使臣干涉諸侯內政的形式管理各諸侯國,相當於中央在地方派遣了紀委或者叫長期的巡視組。當然這些策略的實施都有一個前置條件,也就是說你周天子本人必須軍事強大、權威強大。而作為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則擁有獨立的軍隊、獨立的財政權。
周天子的軍事強大
國內的各項官制的設定大概與周王朝的中央政府相差無幾,各自成為一方之主。但每年需要定期向中央朝見述職,定期彙報工作,同時繳納一定的稅賦。與之對應的是享受周王朝這個大家長,也就是天下共主的保護。封建就是由作為社會最高階層的天下共主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處於第二階層的各個諸侯,讓他們成立一個一個小的諸侯國,一旦獲得了封地意味著這塊土地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你的,這裡的人民由你統治,這裡的土地跟你一個姓,這裡的山川、河流、森林、湖泊、飛禽走獸啥都是你的,這是一個值得你用生命去捍衛一切的地方。封完以後,天子就不再管你了,再說了,世界那麼大,他哪兒管得了呢?
諸侯爭霸
可是管不了就會出問題,這不到了最後諸侯國們相互之間就很不睦鄰友好了。因為一些個大事小情、雞毛蒜皮的事情,動不動地就打架大打小、強打弱打了六百多年的漫長光陰,土地還是那些土地,河流還是那些河流,只是最多的時候,一百七十多個國家打的就剩下了七個。
這七個都屬於實力強勁、肌肉發達型別的,相互僵持分不出勝負很多年,史稱戰國七雄。後來還是遵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規律,七雄變成了大一統。這些後話我以後慢慢地講,諸侯國君把獲得的封地再一次分封給下面的大夫,這塊土地上的一切也都歸大夫所有,啥都歸他。
戰國七雄
同樣這是一個值得大夫們用生命去捍衛一切的地方,這塊土地的政治待遇和諸侯國君是一樣的,就是稍微小一點兒大夫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在自己的封地搞這個搞那個。總之一句話,獨自經營,自負盈虧。土地經過兩次分配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
中國的封建社會,嚴格意義上的講,自周朝滅亡以後就沒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以後,周朝遺臣貴族們的土地都被無條件地沒收了。土地沒收了,就讓那些貴族們去當官兒。
秦始皇統一中國
作為一個官僚,為人民服務,畢竟大家都願意做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覺悟的人,國家根據你個人的能力和發展需要,你該去哪兒就去哪兒。於是就出現了今天這個人去開封當知府,明天那個人去鵝城當縣令。雖然還有采邑十億的說法,但那個呢也只是象徵性的了,因為鵝城它又不歸你,如果你在上任的路上遇到了不測呀,那就再派一個人去,因為鵝城也沒法兒歸你,根據革命需要,指不定什麼時候又把你派到了鴨城呢?
等級示意圖
中國自此進入了官僚社會,或者你叫他萬惡的舊社會也行。天下共主,諸侯國君、卿、大夫是這四個階層統稱為貴族。貴族的下面是貧民,貧民之下就是地位最低的奴隸。在沒有科舉而且政治世襲的年代,人民的階層地位從一出生就幾乎確定終生了,很難得到改變,這就是人民的悲哀啊,他沒有辦法選擇出生。
如果你不幸出生在奴隸的家庭,那就沒有任何的途徑來改變人生,終身瀰漫在你身邊的只有下賤。嚴格意義上的講,在封建之下,大周王朝的土地並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由周王室分給各諸侯。
周天子分封諸侯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諸侯們的土地按理說在其死後可以由周王室收回。但是別人的嘴裡的肉哪那麼容易拿出來啊,還不都是世襲。大周王朝的階層層次分明,處於貴族階級集團裡,第一位的自然是大周王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氣勢宏偉的周王朝
這段出自詩經小雅的讚頌之言,就是周朝的詩人寫的。周朝在中國曆朝歷代裡經營了八百餘年,遠遠超過了後面的強漢、盛唐等朝代,這其實和他的封建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而上面這段話裡強調的就是國家的土地問題。普天之下,意思就是說這土地都是周天子的,個人沒有份兒,就算你有錢也不給你,不好意思,我不賣,但是我可以分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