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陳壽在《三國志》中將他和曹操的謀主、荀攸並列一傳,並且稱讚他算無遺策,謀劃能力堪比漢初的張良、陳平。他的機智和權變的能力從他早年便已經顯現,賈詡曾因病、辭官回鄉。途中,他同數十人被氐人攔下。氐人、羌人當時都是西涼一帶的異族人,民風剽悍、作風凶殘,落入他們手中不是好事。
當時形勢危急,賈詡對氐人說“我的外公是段熲(jiong,第三聲),你們不要謀害我,我的家人會用重金贖我回去”,結果除了賈詡被氐人釋放外,其他同行的人都遇害了。實際上,賈詡並不是段熲的外孫,兩人只是同鄉。那麼,這個段熲是個什麼狠角色,為何賈詡假借他的名號就能唬住氐人,從而保命呢?
賈詡
這個段熲當年可是涼州響噹噹的大人物、狠角色,他和張奐、皇甫規並稱“涼州三明”。涼州因為異族人導致了長達數十年的亂象,這三人是穩定涼州局勢的大功臣,而這個段熲,是其中最能打的一位。段熲一生征戰180多次,殺敵38600人,自軍僅陣亡400來人,其中大部分的仗是同羌人打的,堪稱涼州小霸王。其實他的戰績看起來十分無趣,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部分對羌征戰史。
公元159年,段熲在羅亭大勝羌人,殺敵2000人,俘虜萬餘人;公元160年,段熲多次平定羌人叛亂,殺敵2000餘人,俘虜8000人;公元165年,段熲擊敗涼州西部的羌人,殺敵400餘人,俘虜2000人;公元167年,段熲殺敵3000餘人,徹底平定涼州西部的羌人之亂;公元168年,段熲對陣先零諸羌,以少敵多取得勝利,殺敵8000餘人;公元169年,段熲追擊涼州東部的羌人,殺敵19000人,俘虜4000人,平定了東部的羌人之亂。通過這些戰績可以看出來,段熲率軍在同羌人作戰中,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破敵軍、俘虜敵手,讓人不禁萌生疑問,是不是對手太弱?實際上羌人可不弱,羌人勇武、擅長騎兵作戰,他們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詳,極具戰鬥力。羌人之亂一直是讓東漢頭疼的存在,後來董卓進京和馬超攻打曹操時,所依仗的涼州軍,其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羌人。然而,段熲不僅是單方面碾壓敵手,而且時而能夠以少勝多,其征戰能力恐怖如斯。
西涼軍
在段熲連年的調教之下,羌人等異族人對於段熲難免產生畏懼之情。想想張遼在逍遙津一戰便打的孫權聞風喪膽,而段熲這種壓制狀態持續了10年,想來涼州的異族人也是到了談“段熲”色變的程度。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何賈詡只是說了自己外公是段熲,氐人就不敢對他下手。誰想惹段熲這個恐怖的大殺器呢?萬一賈詡說的是真的呢?
賈詡
可惜,這個戰神級的人物,晚節不保。為了自保,段熲依附宦官,與宦官王甫等人結為黨羽。最後由於王甫倒臺,被牽連下獄,落個飲鴆自盡、家人發配邊疆的下場。不過後人對於他的評價還是挺高的,在唐朝供奉的64名將,宋朝供奉的72名將中都有他。三國時期能同時入圍這兩個榜單的人有關羽、周瑜、陸遜等人,從中也可以看出後世對於其能力的肯定。
賈詡和段熲都是武威人,賈詡能在被氐族人抓住的危急情況下,想出這樣的說辭來自保,可見其確實是機敏、聰慧、應變能力強的人。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