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首次將中國視為威脅。”據拉脫維亞國家通訊社28日報道,拉脫維亞成為繼立陶宛之後,又一個把中國列到所謂“威脅”名單中的波羅的海國家。有識之士,對此當然只能付諸一笑。命運多難的波羅的海小國,似乎忘記了自己歷史上真正的危險來自何方……
劍與十字假如有人站在歐洲地圖前,將東北角的烏拉爾山脈與西北角的直布羅陀、西北角的蘇格蘭與東南邊緣的高加索山脈,或是北方的挪威與南方的希臘之間連線的話,這些交叉點都會在波羅的海沿岸附近相交。雖然這裡往往被看作東歐地區,但這裡實際上才是歐羅巴大陸的地理中心。
波羅的海政治地圖
這片土地今天屬於立陶宛(Lithuania)、拉脫維亞(Latvia)與愛沙尼亞(Estonia)。它們現在被統稱為“波羅的海三國”。三國居民的祖先,可能早在四千年前就定居於此。立陶宛語更被看作最古老的印歐語言之一,就像法國語言學家安東尼·梅耶(Antoine Meillet,1866-1936)所說的,“如果想知道我們的(印歐人)祖先是如何說話的,就來聽聽立陶宛語吧。
到了公元12世紀,西方的斯堪的納維亞人與德意志人打破了波羅的海民族歲月靜好的生活。他們都覬覦波羅的海沿岸的土地。這裡的地勢平坦,1147年4月13日,天主教教皇尤金三世(Eugenius Ⅲ)釋出聖諭,號召德意志、丹麥等北方天主教國家向他們身邊的異教徒進軍,掀起了一場“北方十字軍運動”。波羅的海部落雖然從來就不缺少反抗的決心和戰鬥的勇氣,但其裝備卻是簡陋的可憐。他們很少有盔甲,武器也很粗糙,他們的堡壘通常是由木頭圍成的柵欄,在防禦中不堪一擊。狂熱的十字軍戰士強迫當地居民接受基督教洗禮,否則的話他們只能選擇死亡。結果,到了12世紀末,東波羅的海地區的政治面貌已經被基督徒的軍事征服改變,“一個由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組織的新型十字軍國家在波羅的海東岸和南岸建立了起來”。生活在波羅的海南岸的普魯士部落與他們的語言一起消亡,只把“普魯士(Prussia)”這個名詞留給了後來的日耳曼入侵者。地處波羅的海東岸的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也未能倖免,德意志北部的普通百姓跟隨十字軍而來殖民此地。雖然在總人口中不超過7%,但城鎮中的統治階級,包括商人與有影響力的市民幾乎全部是德意志人,其中就包括今天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Riga),巴克倫琴(Bakluchin)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說,“里加是一個非常大而且很漂亮的城市,但是它唯一的錯誤就是那裡有太多的德意志人。”
條頓騎士團建立在愛沙尼亞的城堡
在日耳曼化的浪潮中,唯有地處稍南方的立陶宛是一個例外。1381年,立陶宛為了自身的安全與利益考慮,與天主教國家波蘭結成了聯盟。異教的立陶宛最終投入了基督教的懷抱,成為最後一個皈依上帝的歐洲國家。1410年,立陶宛-波蘭聯軍在坦能堡(Tannenberg)戰役中重創條頓騎士團,使其一蹶不振。當時的立陶宛大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一度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它的版圖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包括今天的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
俄國人來了!公元1569年,波羅與立陶宛的聯盟轉變成了一個王國。由於吸收由波蘭教會和貴族所傳播的語言和文化,立陶宛的精英基本上被波蘭化了。在17、18世紀弱肉強食的歐洲,軟弱的和權力分散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無力與其侵略成性的鄰居競爭。特別是它們發現自己正橫亙在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的野心勃勃的君主們擴張的道路上。這3個國家連續3次共謀瓜分這個國家。結果,在1795年,今天的立陶宛的土地與波蘭一起為沙皇俄國兼併,波蘭-立陶宛聯邦徹底亡國。
至於北方的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十字軍的統治結束之後,先是瑞典人在1629年征服了這裡,並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那些最重要的城市——塔林(Tallinn)、里加和納爾瓦(Narva)。但只過了不到一個世紀,贏得“北方戰爭(1700-1721)”的彼得大帝就將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併入了俄羅斯帝國。
又過了一百年,在19世紀民族主義的浪潮中,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將這兩個省份整合進整個帝國的“俄羅斯化”運動某種程度上卻推動了這一程序。自從十字軍征服以來,德意志貴族就主導著波羅的海地區的社會生活(他們與俄國同行用法語交流)。但俄國先是解放了農奴,摧毀了德意志貴族對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農奴的人身控制,然後俄語又成為行政與教育用語,打破了德語的統治地位。這兩方面保證了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不會重蹈古普魯士人被“德意志化”的覆轍。在1867年,里加的10萬人口中拉脫維亞人只佔23.5%,42.8%是德意志人。里加——未來的拉脫維亞首都——那時仍然是座德意志城市。只過了30年,隨著鄉村人口的湧入,1897年的全俄人口普查裡,里加已經擁有28萬人口,是帝國第六大城市。其中的最大族群已經變成了拉脫維亞人(佔45%)。在同一年的普查裡,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已經成為全俄文化程度最高的民族,其識字率分別是92%與95%,而全俄只有30%。就連聖彼得堡統治者最後也意識到,文化上的優勢使得這兩個民族不再可能被“俄羅斯化”。
愛沙尼亞塔林大學
儘管如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914年8月,民族自治甚至在最野心勃勃的波羅的海地區民族主義者看起來也好像是一個遙遠的景象。當時的觀察家只能推斷:德國人的勝利將意味著把波羅的海諸省合併入德意志帝國,實現條頓騎士團未竟的“德意志化”;另一方面,俄國人的勝利將同樣進一步加強聖彼得堡與這些省份的現有關係,帶給這些作為帝國臣民的民族的好處同樣也會非常之少。
痴人說夢竟成真但歷史的程序就是這樣出人意料。戰爭暴露了俄國的虛弱,1915年5-9月間,德國攫取了整個立陶宛。到了年底,德軍已經兵臨里加城下。但德國人在該地區的目標並不清晰,猶豫於將其兼併還是建立一系列環繞俄國西部邊界的傀儡國之間。這一點在立陶宛表現地尤為明顯,一方面,德國佔領軍在這裡鼓勵反俄的立陶宛民族主義,另一方面,由於立陶宛橫亙在北上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道路上,德國人又不願意放任其獨立。
1917年俄國的二月革命推翻了帝制,也結束了德國人糾結。一方面,德軍在東線繼續前進;另一方面,1917年7月,帝國宰相貝特曼-霍爾韋格(Bethmann-Hollweg)制定了一個計劃,準備在波蘭與波羅的海地區建立一系列的“自治”國家。在德國人眼裡,未來的波羅的海國家是不可能完全獨立的。它們太過弱小而不能起到阻擋俄國西進的“藩籬”作用,故而只能“完全地依靠德國,無論經濟、政治還是軍事”。
與此同時,波羅的海地區各民族也正在利用俄國革命帶來的混亂局面塑造他們自己的未來。1917年11月,拉脫維亞國民議會(Latvian National Assembly)在尚未被德軍佔領地方宣佈:“拉脫維亞”,是俄國內部的一個自治的單位。2個月後,國民議會進一步宣佈成立獨立的拉脫維亞共和國。幾乎在同一時期(1918年2月24日),愛沙尼亞長者委員會(Estonian Committee Elders)也在首府塔林宣佈該國獨立,同時建立了一個新的臨時政府。儘管次日德國軍隊就進入塔林,並一直在那兒呆到1918年年中。
德軍進入塔林
早已在德軍佔領下的立陶宛,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民族委員會”也宣佈“恢復”國家的獨立,這一用詞意味著這個小小的國家將是昔日領土廣袤的“立陶宛大公國”的繼承者。在得到將來與德國密切合作的必要保證後,德皇威廉二世於1918年3月25日決定承認獨立的(但實際上在德國佔領下)立陶宛國家。
既然新生的蘇俄已經在1918年3月的《佈列斯特和約(Peace Treaties of Brest-Litovsk)》放棄了波羅的海地區,按照德國人的如意算盤,這些國家從俄國的獨立只是第一步。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的德意志裔居民幾乎迫不及待地準備將當地王冠奉送給威廉二世,即使沒有什麼德意志居民的立陶宛,“民族委員會”也被迫在1918年夏天宣佈將迎奉德國符登堡公爵威廉·烏拉赫(Wilhelm von Urach)為立陶宛的立憲君主。
但德皇的夢想隨著同盟國在1918年的崩潰宣告破滅。正是俄羅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同歸於盡,使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再是俄國的一部分,也擺脫了波羅的海地區德意志裔精英的統治,得以建立獨立的國家。戰後的國際形勢也對他們有利——作為戰勝國的協約國集團將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和奧匈帝國瓦解後出現的中歐、東歐的各個繼承國家放在一起考慮,“把它們作為‘防疫帶’(cordon sanitaire)的一部分,將布林什維克限制在東方,並把俄國與德國分開”。
此後,蘇維埃政權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和約》,並出兵波羅的海三國,但被擊退。1920年7、8月間,蘇俄分別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簽訂了《和平條約》,承認其主權並放棄其領土的一切權利。這標誌著初生的波羅的海地區諸國終於向全世界宣佈了它們存在的事實。然而,他們的將來仍是不確定的——這一次的獨立,最終只維持了二十多年。導致波羅的海國家再次亡國的,仍舊是他們的東西兩邊的老對手——蘇聯與德國劃分彼此勢力範圍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協定。
-
1 #
-
2 #
斯大林應該把這三國除俄羅斯族以外全發配西伯利亞。
-
3 #
你有哪些方面值得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去威脅你?!
-
4 #
同波蘭一樣,向美國送投名狀,本來反俄即可,但川普上臺後對中扼制強化,於是反華便成了向美國表忠心的手段之一。其實只是一種手段,中國本與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無過節,現在也無政治經濟軍事利益衝突,這幾國都是利用向美獻媚時扯上中國找存在感。
-
5 #
中國什麼時候威脅拉脫維亞,中國不要跟這樣的國家交往!
-
6 #
這個小國很有眼光,也許再過50年,全歐洲都感覺到中國的威脅了。
-
7 #
克里米亞已經給他們敲了警鐘,再加上地理上它們是反俄橋頭堡,可以從歐洲和美國獲取不少資助。把中視為威脅,大概是因為認為中站在俄的陣營。中還是要努力發展自己,成為美俄外單獨一級,不搞戰爭不搞侵略,與世界他國和平共處。當然,要是“鬼子來了,迎接他們的只有獵槍”。
-
8 #
二戰前蘇聯對這個國家太仁慈了。
-
9 #
欣賞作者,俄羅斯和歐洲的情仇一覽無餘。
-
10 #
對世界危害最大的是俄羅斯。
-
11 #
這又是花了多少錢請的龍套選手啊,黑中國最起碼要找個差不多同量級的選手吧。
-
12 #
芝麻大的拉脫維亞、立陶宛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
-
13 #
哈哈 這個國家在哪 太高看自己了
-
14 #
拉脫維亞是什麼呀?
-
15 #
主要原因是兩個國捱得太近了,畢竟中間只隔了一個俄羅斯。
-
16 #
沒明白我們怎麼就成了拉脫維亞的威脅?要不要將航母戰鬥群開過去?那才叫威脅!
-
17 #
一個乞丐高喊馬雲對他的生存有了重大威脅,你以為馬雲會搭理他嗎?
-
18 #
人家也就隨口一說你還當真了!
人家把我們視為威脅,編者卻大談特談,一下拉高了關注度,馬上旅遊,留學的人準能填滿拉脫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