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也許是真相,但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就好像正史一樣,寫出來的那只是想讓後人看到的一部分,不想讓你看到的也不會出現在上面,因為歷史怎麼寫是由勝利者決定的,所以去美化也好,醜化也好,平民老百姓都沒有辦法做主。
就比如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晚期的時候,腐敗無能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史書上不會這麼去寫他們,儘管後人知道清朝是什麼樣子,但史書上還是留了很大的情面給清朝的,就像有一件事情,在史書上絕對看不到,186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很慘的戰爭,當時清朝派了三萬多個精兵去和敵人對抗,結果只殺掉了人家兩個人,這在戰爭史上也算是創造紀錄了吧?這麼屈辱清朝肯定是不會提的。
但也是因為後人翻閱國外的歷史記載,這才知道了那場戰爭的真實性。1860年的時候天津大沽被攻了下來,當時僧格林沁帶著自己的蒙古軍隊,七百多個馬隊,一萬多個步兵從天津一路上推到了八里橋,可是他不甘心就這樣被英法聯軍給打退了,所以要和英法聯軍誓死抵抗到底。可是沒多長時間,咸豐就過來和英法聯軍認輸了,看能不能談判。
但談判並不順利,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去北京,所以又開始去八里橋那邊,他們發現僧格林沁的部隊在這裡駐防,英法怕有埋伏,就在這邊先觀察觀察,後來終於等不及了,就發起進攻,當時英法的人也不過八千,而僧格林沁在等來支援後,人數達到了三萬,英法聯軍和清朝蒙古大軍碰面了,這場戰爭也爆發了,但在實力相差懸殊情況下,清朝輸得很慘。
對方只死了兩個人,清軍反而差點被全滅了,主要是因為英法聯軍有先進熱武器,而清朝的軍隊用的是冷兵器,就那些弓箭,長矛,而作為首領的僧格林沁更是覺得作為蒙古大軍就應該有英勇無畏的精神,嘴裡面喊著衝啊,手裡卻拿著冷兵器,這把英法聯軍都給嚇了一跳。
而英法聯軍除了槍,還有手榴彈,很輕鬆的就把清軍給制服了,當時法國軍隊還把大炮也給搬過來了,直接就開始轟炸,結果三萬多的士兵就這樣犧牲了一大半,但就是這樣,蒙古大軍還是繼續向前衝,這種精神讓法國的軍官吉拉爾很是欽佩,甚至還寫文章說過當時在八里橋的蒙古大軍,讓英法聯軍都表示欽佩。
不過為什麼三萬多的清軍甘願赴死?其實還得怪僧格林沁,他本人也是知道自己的兵器落後,根本打不過人家,就是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他帶著自己手底下的人把英法聯軍給擊敗了,所以心裡就驕傲起來了,覺得三萬人上肯定沒問題,搞得清軍慘敗。
不過這場戰爭輸的如此慘,也並非是因為武器的問題,更多的還是清政府官員的封建思想,太落後了,不會指導戰術,所以一個國家發展強大,與時俱進還要將軍事發展起來,要懂得自省。
-
1 #
-
2 #
武器只是一個方面,先進的戰術思想才能起決定作用。我們說,武器決定戰術,其實,這話也能反過來說,戰術決定武器。中國的戰術思想在這幾百年來,一直是落後於世界的。在我們還迷戀盾陣防禦,長矛穿刺的時候,先進的戰術思想已經把精力放在了遠端打擊,快速機動上面。終於中國也從被征服中學會了騎射,世界卻因為工業革命進入到火器。中國終於學會了購買火器,卻沒學會瞄準。火器被用作像弓箭一樣的拋射。對面的敵軍一個沒死,天上的飛鳥卻一個都難活。中國終於學會了瞄準,可是世界先進的國家已經懂得了閃電戰。將坦克用於叢集突擊。這時中國的將軍還在沾沾自喜,我們不怕坦克,我們有燃燒瓶。不能給士兵提供直升機打坦克就算了,不能給士兵提供坦克來打坦克也算了,不能給士兵提供炮和鐵拳來打坦克也算了,總不能把提供燃燒瓶當成最正確的選項而沾沾自喜吧。還沒看明白閃電戰,大縱深戰役理論又來了。中國最後一場戰爭到來,還沒等使用剛學習的縱深理論,就被自己擅長的山地游擊戰打懵了。只好撤回坦克叢集,派出更多的步兵用手榴彈和半自動爭鋒。還沒等重新學會游擊戰,世界先進國家就已經開始跨境界了。斬首行動,地毯式轟炸,空中禁飛區,零傷亡。。。一連串聽都沒聽過的
-
3 #
那死的兩個說不定是火槍炸膛自己人搞死的
-
4 #
清軍對付自己人咋恁怪呢
-
5 #
這一仗徹徹底底的宣佈蒙古騎兵的終結。
-
6 #
北韓戰爭,不怕死的決心讓美國兵嚇了一跳
-
7 #
電影《火燒圓明園》有這一仗!
明朝就有火器了,而且當時清朝也有戰艦。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戰爭只能說明清朝對國防有多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