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美味,大家現在已是不陌生,在寒冷的冬季裡,若是能來上一杯熱乎乎的巧克力,加上兩顆棉花糖,那真是讓人溫暖一個晚上。不過,關於巧克力的奇聞趣事,大家可能了解不多,其實巧克力早在清朝時期就進入過中國,然而當時的一位皇帝在接觸巧克力之後,說了三個字,讓中國人吃巧克力的時間,被推遲了整整59年。
康熙皇帝,就是第一個吃巧克力的中國人。那時候的巧克力還不叫巧克力,而是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綽科拉”,很明顯就是直接從chocolate音譯過來的。當時把這種美味送來的是一位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名叫赫世亨,當他知道中國人還不知道巧克力這種珍貴的食物,而西方皇室已經把巧克力當成尊貴的代表時,赫世亨將巧克力送來中國,獻給康熙皇帝。
不得不說,赫世亨可真是一位送禮達人,他不僅要把珍貴的巧克力送給康熙皇帝品嚐,還要把巧克力包裝一番。他不僅精心挑選了50塊做工精細的巧克力,還用黃楊木製作了用來攪拌巧克力的籤子,就連吃巧克力的器皿都是用白銀打造,然後一併獻給康熙帝。
然而,那時候的康熙皇帝已經不是一個注重什麼東西好吃的吃貨了,那時候的康熙飽受瘧疾困擾,滿腦子想的都是這東西治不治我的病?這玩意兒看起來挺苦,吃起來也苦,是什麼中藥?為什麼沒有講它治療什麼?於是在看過赫世亨關於巧克力洋洋灑灑將近千字的說明書,吃了苦苦的巧克力之後,康熙帝說:“知道了”。
“但未寫有何效益,治何病。殊未盡善。著再詢問。綽科拉不必送。”這意思就是官方表明“綽科拉”不好吃,既然康熙皇帝都那麼說了,老百姓們更不可能享受到巧克力的美味,於是陰差陽錯,巧克力離開中國市場,在59年以後迴歸,一舉成為中國人用來暖身、表達新意、緩解壞心情的美味零食。
那麼為什麼在我們現在看來,好吃甜美的巧克力會被康熙皇帝頻頻吐槽呢?除了當時康熙皇帝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治病,還因為當時的巧克力確實不是什麼好吃的東西。最早期的巧克力,應該被稱為可可飲品。將可可豆烘烤後研磨成糊狀,加入辣椒、香草等配料泡成水,所以巧克力實際上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喝。
大家想想,加入了辣椒和香草的巧克力能好吃到哪裡去?再加上當時的巧克力大多是提純巧克力,不像現在的巧克力加入了牛奶、糖、堅果等配料,讓巧克力純度下降,甜度上升,吃起來更美味。那時候的純巧克力飲品就是又苦又澀,不過喝完以後卻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
可惜,康熙皇帝不知道啊,喝下了苦苦的巧克力,還以為是中藥,所以巧克力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才開始風靡中國,我們也整整落後人家幾十年的時間,沒有吃到甜甜的美味的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