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民不聊生,中原各地相繼爆發了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農民起義軍。他們互相攻伐,最後,朱元璋戰敗陳友諒、張士誠後,建立大明。他在建立大明後,頒佈了《諭中原檄》,核心內容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朱元璋派出徐達、常遇春帶領20萬大軍,揮師北伐。沒想到元軍早已是一個紙老虎,不堪一擊,明軍勢如破竹,很快打到了北京,趕走了元順帝及元朝大批貴族。元順帝只顧著自己逃跑,沒管那些手無寸鐵的蒙古女人們。
這也是可以想象的,在朱元璋大軍打到北京城下時,元順帝連自己的小命都不一定能夠保住,倉皇而逃,連自己的後宮女人都沒帶走,至於大批普通蒙古女人,那就更顧不上了。這些來不及逃走的蒙古女人們,成了朱元璋的俘虜。朱元璋該怎麼處置這些蒙古女人呢?
有人提議,將這些被俘虜的蒙古女人們都殺了,為被殺的漢族同胞報仇雪恨;也有人提議,將這些被俘虜的蒙古女人貶為最低賤的奴隸,讓蒙古人也嚐嚐當奴隸的滋味;還有人提議,將這些被俘虜的蒙古女人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們當小妾。
朱元璋聽完後,輕輕搖頭,都否決了。朱元璋說出了他的處置辦法,說出來你們別不信,那就是將這些被俘虜的蒙古女人都放了,讓她們自由選擇,想回蒙古的就送回蒙古,不想回的就留下來生活。不過,對於留下的蒙古女人,有一個小小的限制,那就是她們不能保留蒙古族的習慣,要全面漢化,衣食住行都要和漢人一樣,嫁人也只准嫁漢人。
這其實也不算什麼限制條件,入鄉隨俗,這些蒙古女人留在中原,自然就會按照中原的習俗生活。至於嫁人,她們嫁給誰,也是嫁人,只需要嫁個疼她、愛她的男人就行了,這一輩子平平淡淡下來即可。
朱元璋對待曾經的仇人蒙古人,真的是太仁慈了,簡直是“以德報怨”。我們知道,蒙古人統治下的元朝,將人劃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中原漢人、四等南方南人。朱元璋等人屬於南方南人,社會地位最低,飽受蒙古人剝削。
相傳,十幾戶老百姓才能夠共用一把菜刀,出行都受到限制,他們還需要供養蒙古士兵。蒙古人並不將地位低下的漢人當“人”看待,經常打罵,殺死漢人,也不需要償命,只需要少量賠償即可。
別人不說,朱元璋本人就受到蒙古人的剝削和殘害。他的祖父、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被蒙古人壓迫而死的,因此,朱元璋對蒙古人恨之入骨。可是現在,朱元璋放棄了報復蒙古人的機會,將俘虜的蒙古女人們都放了,讓她們自由選擇。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朱元璋只是痛恨蒙古統治者,對於普通老百姓,他並沒有恨意,至於蒙古女人,那就更沒什麼深仇大恨了。在蒙古等遊牧民族,女人地位並不高,也不是她們虐待中原漢人的。因此,殺伐果斷的朱元璋非常大度地放過了數十萬蒙古女人。
朱元璋之所以放過這些蒙古女人,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他想通過對蒙古女人的恩惠,拉攏蒙古人。當時雖然元順帝放棄北京,一直逃到蒙古草原,可是還有不少軍隊。元朝只是丟了北京,軍事實力尚存,還能夠和朱元璋軍隊一較高下。在蒙古本土,還有數十萬沒有被漢化的蒙古騎兵,來無蹤去無影。這些騎兵的存在,對於朱元璋剛剛建立的大明來說,始終是一個後患。
朱元璋如果殺了這些被俘虜的蒙古女人,那麼蒙古軍隊就會對朱元璋恨之入骨,同仇敵愾,和大明軍隊決一死戰。現在,朱元璋卻放了這些蒙古女人,她們回到蒙古,回到自己的丈夫身邊,就可以消除這些蒙古軍隊對朱元璋大明的敵意。蒙古軍隊沒有了報仇的動機,也就不會和大明軍隊魚死網破了。
結語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他“以德報怨”,放了被俘虜的蒙古女人們,有效減弱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數十萬蒙古女人,習慣了中原的生活,不想再回到物質極度匱乏的草原,多數留在了中原,接受了漢化,與漢人通婚,幾代人之後,就徹底被同化了。我們應該為朱元璋處置敵人的這種辦法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