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自古至今都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事情,古代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一個人想要改變命運,在正常情況下,除了讀書,沒有別的辦法。因此,讀書就成了寒門子弟魚躍龍門的唯一方式,因此那些類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話也受到了眾人的認同。
那麼讀書,自然需要到學堂,需要有老師教導才行。但是古代的學校可不是像現在這麼多的,而且入學門檻也不像現在簡單。
古代學校,稱為私塾,大多是教書先生開辦或者是一些有錢人家辦學後請先生給家族子弟上課。
那麼要想做私塾老師,什麼資格和學歷才行呢?
這就需要先看看古代的學歷是什麼了。
古代學歷主要是童生、秀才、舉人以及進士這幾個等級,在舉人和進士之間還有一個貢士,這個學歷是由禮部主持全國的舉人參加考試後選拔出來的。
那麼要是想成為私塾先生,到底需要什麼學歷呢?
古代相當教師,怎麼也需要考中秀才才行。
有的人就說了,秀才不是挺好考的嘛!電視上人人都是秀才,就前三甲不容易。
你怕不是腦殘劇看多了吧!
以清朝為例,清朝260多年曆史,大概3、4億人左右,每年錄取的秀才佔總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國錄取博士7.5萬,約佔人口的1/20000。
你這麼對比一下,秀才還好考嗎?
就教育等級來說,秀才可能相當於今天的大、中專學歷。
但秀才是一種功名,有政治地位,雖然沒有官職,卻還有一定的特權。現在的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雖然學歷高,卻沒有秀才的這些政治地位,從這方面看,秀才也相當於本科學歷了。
另外,古代高等教育普及度很低,很多落後地區只有一個秀才主持一個村級行政單位的文化活動,就人口比例和綜合素質上講,古代考上秀才的人,智力水平大概也相當於現在的重點大學和研究生之間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