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4世紀的時候,佛羅倫薩共和國做了一次人口普查。當時所謂人口普查,就是要數清有多少人以及這些人都叫啥,最後形成一個花名冊。聲勢浩大的調查員隊伍,深入到了佛羅倫薩的鄉村街頭。他們逮著人就問你叫啥,然後登記在小本子上。花了金錢、費了時間,終於搞出了一個花名冊。

但這個花名冊根本沒法用。因為光叫喬瓦尼的,就有800多個;叫皮耶羅的,就有1200多個。一張EXCEL表格裡全是這種內容,還能怎麼用?

但是,商鞅變法的秦戰國,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別管你叫阿貓還是叫阿狗,先說出你姓啥,沒有就分你一個。然後,你爹姓啥、你就姓啥,你姓啥、你兒子就姓啥,父子傳承不能搞亂。靠姓加名的組合,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秦國硬是把自家有多少人給數清楚了。

但是,別以為秦國的這張EXCEL表格只能統計人數。《商君書》足足開列了十三項資料,是國家必須要搞清楚的。包括糧倉、金庫、成年男子、成年女子、老人、體弱的人、官員、吏員、遊士、商人,牛、馬、飼料。別說人口有多少要數清,就是牛馬這些大牲口也得數清,甚至連大牲口的草料也要數字化。

這就是中國政治的早熟。

中華帝國能夠長期領先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種超前的政治設計和超越時代的統治能力。商鞅變法不止是一種政治制度的變革,而是中華文明對其他文明,在政治上的碾壓超越。這種文明級的超越,足足讓歐洲國家追了兩千多年。

在九百年前的北宋,中華帝國試圖再一次實現這種超越。這就是王安石變法。

法國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貝爾說:稅收是一種拔鵝毛,儘量讓鵝少叫的藝術。到十八世紀,歐洲人關於財政的理解還是一個對鵝拔毛、與民爭利的事情。而王安石卻根本不這麼看。王安石變法是透過增加商業行為來增加財政收入。這是一種政府養鵝和與鵝共贏的設計。

青苗法的初衷是什麼?

青黃不接的時候,官府手裡有錢,而農民家中無糧,那就政府向農民出貸。在大河有水而小河無水情況下,大河向小河輸血。在上繳兩稅之際,農民隨同兩稅一起還本付息。在大河無水而小河有水的情況下,小河向大河輸血。

一來一回的動態交易中,政府府庫的財富就能增加20%的收入,而農民也扛過了青黃不接。還有市易法、均輸法,都是透過增加商業交易行為,實現動態理財。

在秦漢隋唐時代,充當組織社會的,要麼是信陵君,要麼是王謝豪族。這些人有足夠的意願和足夠的能力,去組織平民開展大規模公共基礎建設。

但是,在沒有豪族的宋朝平民社會,公共基礎建設該由誰來負責?政府必須出面。就像曹操組織屯田一樣,北宋政府要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以及推廣更先進的農業技術。農田水利法,就是在做這個工作。政府只有搞好基礎建設,百姓才能生產更多的財富。百姓富足了,政府財政也才會有錢。

免役法,方田均稅法,這就是一種均衡財政負擔的改革。讓有錢的地主和官僚承擔更多財政責任,讓無錢的百姓少承擔責任,甚至不承擔責任。這就是現代政府的財政設計理念。

取士之法,就是試圖從民間選拔有政務能力的官員,而不是選拔詩詞歌賦的才子。科舉也是一項超越同時代文明的制度。

即便這個制度,王安石變法仍要把它向前再推一步。保甲法和保馬法是在轉嫁政府的國防責任。但在和平時代,預備役制度儼然就是現代國家的標配選擇。不打仗,就沒有必要養活那麼多的職業軍人。

王安石變法,是要完成一種新的政治超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場商鞅變法。但這一次超越沒能成功。

民情大於法治、法治大於自然條件。

商鞅變法,對宗法民情的顛覆是禮下庶人和刑上大夫。這不是徹底顛覆,而是擴大了範圍、建立了法治。但王安石變法卻要來一場古今之變。

要增加商業交易行為,一要確認私有產權;二要健全金融中介組織。但是,在前現代國家,這是無法做到的。權力只屬於君主,而人民沒有權利。民情和法治都不支撐這種轉變。

要實現工商業的大發展,政府就要承擔更多的經濟和社會職能。北宋的確在努力,但北宋畢竟只是一種開明專制。開明專制也是一種專制,它無法建立一個現代性政府。還是一種法治的不允許。

最主要的是官員群體,這夥人畢竟是傳統時代的產物,不可能人人都是王安石。王安石變法要落地,就要官員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這需要重新塑造官員隊伍的倫理價值體系。但關鍵是要有人民對官員的監督、限制,甚至決定去留。民情和法治都不允許。

所以,王安石變法只能失敗。

民情不支援、法治也不允許。變法的各項舉措,閃爍著光輝的理想;在具體落實上,卻只能接受現實無情的打擊。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 有捨身求法的人”。每一種人都很需要,也都很可貴,但為民請命和捨身求法的人更少。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會種地、諸葛亮會製作武器,三國時期誰最會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