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后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此外,慈禧皇太后對於李鴻章等漢臣的重用,以及對於洋務運動的接受,均乃出於維繫清廷統治的現實需要,而非出於真心支援。因其本身的保守心態及攬權私慾,慈禧皇太后表面上雖讓光緒皇帝於1894年起親政,並容許皇帝及一班主張維新的臣僚在1898年實施變法,實際上對於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卻從未放鬆。終於,帝后兩黨之間的矛盾衝突在一場帝黨方面倉皇籌劃的流產政變中爆發;皇太后大權在握,在守舊派親貴朝臣的主持下,順勢從皇帝手中收回政權,實際上等於後黨政變成功。於是,史稱百日維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實驗,尚未及實施,即嘎然中止,這對於當時中國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強大的阻力。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皇太后排斥維新改革,並重新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援,不敢奏廢。
龍椅寶座上的慈禧太后雕塑,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陳列
當義和團大舉進京時,慈禧未能及時意識後果並阻止他們,最終釀成全民殘殺教民”、攻擊外人、殺死德日外交人員等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服氣殘殺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大臣,並率爾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聯軍入京,禍及華北多省,帝后西狩,最終於簽訂辛丑和約解決;和約規定懲辦禍首、謝罪賠款、使館區駐軍、軍備限制等,並造成日俄軍隊長駐滿洲的局面,中國的主權以及清帝國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損失。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慈禧皇太后諸般考量均以個人權位為重,結果嚴重損害國家利權以及無辜人民生計,堪稱其主政期間最大的過失。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場景雕塑,南京市靈谷景區陳列
慈禧是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如此的昏庸,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比慈禧還要昏庸的人---宋高宗趙構,談到趙構,人們對他評價都不高,據說他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管不顧父兄死活,還指使奸臣秦檜密謀害死岳飛,這也是他一生的汙點。
江蘇淮安:驚現民俗婚禮市民爭相觀看
當年開封被圍困時,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並沒有及時救援,反而移師東平府,避開金軍鋒芒。後來1127年五月初一金軍攻破東京,俘虜徽欽二帝,北宋滅亡。1132年,趙構的南宋小朝廷終於在杭州站穩了腳跟,他任命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等人負責江北防務,同時吳階吳麟兄弟在和尚原一戰擊敗金軍,使宋朝有了喘息機會,1140年,由於宋金合議,完顏宗弼率大軍再次南下,而南宋為了獲得和談的主動權,命張俊、韓世忠及岳飛北伐,岳飛率領岳家軍在郾城和穎昌擊敗完顏宗弼的鐵浮屠和柺子馬,取得大捷,進軍朱仙鎮,故都開封盡在咫尺。此時將士感懷,人人用命,正是收復故土的大好時機。
而此時,韓世忠、張俊的軍隊在朝廷的壓力下悄然退軍了,前線只有岳飛一隻軍隊孤軍奮戰,最終宋高宗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稱合議已成,命岳飛退軍。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其後,為了收回兵權,宋高宗殺死了積極北伐的岳飛,宋高宗指使秦檜殺了岳飛,以為給自己找了個替罪羊,但是這件事瞞不過世人的眼睛,就連秦檜都說過殺岳飛是聖上的旨意。這件事情千百年來一直受人詬病。
在秦檜死後,趙構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湯思退等奸佞小人執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鉅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訪送去。趙構就是這麼的昏庸無道,比起上面所說的慈禧有過之而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