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朝和清朝只有300年差距,但是皇上和大臣們對於政治的表現卻完全不一樣,清朝甚至都沒有流傳下來明朝多少朝廷傳統。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官員。在明朝,大臣們是出了名的“狠角色”,甚至皇上都得給大臣們點面子,這些明朝大臣們一個個都是直言敢諫的人,皇上一旦做錯了事,那真的是在上朝的時候一點情面都不留,就直接當著大臣面開個“皇帝的批鬥會”,然後用盡各種言語讓皇帝頒佈利國惠民的政策。

而清朝的大臣,可以說完全是皇上的“舔狗”。即使是紀曉嵐、劉墉這種清朝出名的敢於進諫的忠臣,對皇帝也是唯唯諾諾。在歷史上,清朝的大臣們是出了名的怕皇上,皇上一個眼神,這些大臣們就嚇尿了,除非逼急了,否則根本也不太敢進諫。

在明朝,皇帝甚至被大臣們的進諫逼得不敢上朝。比如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除了個人原因外,他們之所以不上朝還跟大臣有關。

尤其在萬曆皇帝執政期間,朝廷的官員們經常反駁皇帝的觀點,皇帝一旦說錯話發錯指令,這些大臣們就抓著皇帝不放,非要申辯出來個結果。所以萬曆皇帝實在受不了這些“敢直言”的大臣們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不上朝了。

在朝廷上頂撞皇上,這在清朝官員眼裡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事。不是因為清朝大臣無能,而是根本就沒有這個膽量,也不是他們不為國家思考,而是為國家思考也沒有好果子吃。我們再看看清朝的例子。

比如三朝元老張廷玉,他在康熙皇帝的時候很受重視,到雍正皇帝的時候,雍正甚至給他打包票,讓他配享太廟。但是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張廷玉因為直言敢諫,處處挑毛病,乾隆皇帝不斷打擊他。由此可見,就算是做到了張廷玉那樣,曾經得到了兩朝皇帝的高度信任,依然最後免不了被打擊的結局。

可能你會覺得這是因為雍正和乾隆作風不同的原因,那我們再看看同樣的皇帝對大臣又做了什麼。

雍正皇帝有一個心腹大臣叫年羹堯,這是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名臣了。每次國家有事的時候,雍正都喜歡把年羹堯叫進宮裡,跟他商討對策。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他有權向雍正直接上報,把諸如內外官員的優劣、有關國家吏治民生的利弊興革等事,隨時上奏。

就是這麼一位平步青雲的重臣,所有人眼裡的紅人,雍正的心腹,結果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令自盡。

為什麼想必不用多說了吧?必然是因為太過於直言,惹得雍正皇帝不高興,讓皇帝丟了面子。本來和皇帝好好的,結果最後被賜死。所以你看,在清朝雍正這麼廉明公正的皇帝下,大臣們都難保自身,誰還敢跟皇帝對著幹呢?

所以清朝的朝廷出現了一個現狀,就是沒人敢頂撞皇上。對於皇上頒佈的錯誤的指令,即使有不同意見,基本上也不敢給皇帝直接提出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背後有民族和皇權的原因。

首先,明朝和清朝雖然時間上間隔不遠,但是大臣的地位完全不一樣。

明朝是漢人掌朝的時代,朝廷的執行都是從漢朝、唐朝、宋朝流傳下來的規則。尤其是經過唐朝和宋朝這兩代漢人的朝廷,大臣們為了維護國家百姓向皇帝們提意見已經是一個優良傳統了。

並且在皇帝眼裡,這也是大臣們的職責,所以為什麼唐朝能出現魏徵這種人呢?人們把直言當成一種榮耀,皇帝也把直言的大臣,當做是忠心的表現,即使可能有些話比較不愛聽,但至少都是為國家考慮,為了朝廷考慮,那皇帝也不敢有什麼反駁的想法。

畢竟那時候皇帝如果反駁了一個忠臣進諫的意見,迎接他的可能是更多的不好聽的話,所以乾脆也就別惹麻煩了。

當然這也有朱元璋本來就是底層出身的原因。不光是明朝,唐宋都是這樣的傳統,大臣的意見在皇帝眼裡地位非常高。可是這種傳統,到了清朝,就蕩然無存了。

因為清朝本來就是滿人的世界,清朝的大臣們有兩批:一批是漢人大臣,一批是滿人大臣。而且滿人是怎麼來的呢?他們原本就是從奴隸社會走出來的,在滿人的心裡權利是至高無上不能反駁的。

所以滿人的大臣們認為皇帝才是自己的主子,自己只是僕人,去做主人交代的事即可,要對主人絕對忠誠,別添亂。從稱呼上也可見一斑。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凡是清朝的滿人官員,都自稱“奴才”,稱皇帝皇后為“主子”。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只是不折不扣執行命令的機器。

除了民族原因,還有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清朝的皇帝“比較好學”,他們掌握了前朝沒有的御臣之術。

因為清朝的皇帝們,他們文化水平比前朝都要高(畢竟明朝是農民開朝),清朝的皇帝們吸收了很多前朝的經驗,他們在管理這件事上,真的都是優秀的CEO。

清朝的皇帝既學習了中國古代帝王管理的傳統,又延續了少數民族的統治經驗。這樣一來,清朝皇帝在進行管理的時候,既有“忠孝仁義”這一套,也有“主子奴才”這一套。

所以他們對於漢人大臣,是不會給什麼太高的權利和地位的。如果有漢人大臣不想當奴才,就會受到皇帝各方面打壓。皇帝也擅長旁敲側擊,告訴這些漢人大臣們要老老實實的,結果這就導致即使有剛正的漢族官員,也變得唯唯諾諾,趟了這攤渾水。

而明朝皇帝呢?他們可不掌握這種管理辦法,對大臣們的管束也不嚴格。而且明朝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皇上們即使對大臣不滿意,也不會表現出來,內心深處還是認可的,所以不會打擊大臣。

所以結合民族原因和管理原因,就導致了這個奇怪的局面:明朝的大臣一個個都很剛,而清朝大臣卻不敢惹皇上。其實清朝的沒落,和這個局面脫不開干係。

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禹一言造九鼎,楚子問鼎王孫滿,周王室的命運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