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關於元朝有很多謠言,其根本就在於西方某些歷史不承認中華民族的存在,其中最典型的謠言就是元清非中國。元朝自1271年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在進行著政治上的“儒家化”,習俗上的漢化。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這種“儒家化”中道崩殂。上文,我已經對元順帝所面臨的比較悲慘的經歷進行了介紹。本文以“太子制”形成,講述元朝的“儒家化”的百年曆程。
正文
元朝的“儒家化”從忽必烈時期開始大規模拓展,像定國號、太子制、科舉制等逐步定型。但是因為忽必烈篤信佛教,以及國內四種文明之間的較量,造成忽必烈既是儒家文化推行的最大動力也是最大阻力。例如佛教與儒家的競爭。
在這方面,大和尚劉子聰(劉秉忠)作為元世祖的股肱之臣深受信任,他為元朝定國號、建大都,對於太子制、科舉制地推行有著居功至偉的作用。但劉秉忠畢竟不是皇帝,作為一名漢臣面對著勝利者的蒙古族、受到重用的色目人,他本身就有固有的弱勢。所以,元朝的儒家化從忽必烈到元亡一直都是在路上。
失敗下的太子繼承製:忽必烈與太子真金
元世祖的嫡長子真金比忽必烈更加儒家化,在漢人幕僚建議下,為了防止地位爭奪,元世祖在至元十年(1273年)三月立其為皇太子,選擇王恂、李謙、何瑋、徐琰等儒臣為官署。因為,真金受漢文化影響頗多,其在治國理念上也多接受儒家治理。為此,真金與忽必烈之間在治國理念上發生嚴重分歧。
真金與忽必烈近臣阿合馬發生嚴重政策分歧,因為阿合馬乃是皇后的陪嫁奴隸,所以,真金在忽必烈面前也敢毆打重臣。但很顯然,這對於忽必烈和真金之間的關係也必然會產生不好影響。
1285年,一位南臺御史(江南行御史臺的官員)上奏:要求忽必烈禪位真金,原因是年齡大了(70週歲),同時要求皇后南必不要後宮干政。
太子真金的姨弟、木華黎的四世孫,中書右丞相安童等人得知後非常害怕,劉秉忠、張文謙等漢大臣推薦的尚文把奏摺藏了起來。阿合馬的餘黨們趁機要將太子告倒,在元世祖首肯下搜查奏摺。
在此情況下,安童等人在尚文建議下向忽必烈交代了經過,並告發阿合馬餘黨們的所作所為。元世祖大怒,下令徹查。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禪位風波”,因為與父親關係不睦,真金為此竟然憂心病卒。元世祖死後,支援真金的一方力排眾議立真金三子鐵穆爾為帝。
四次內戰,不僅阻礙了“太子制”的形成,更阻礙了儒家化歷程
雖然“太子制”在元世祖時期已經出現,但蒙古傳統的繼承製度仍然存在著。為何如此?首先就是在元朝這個世界性都市內一直存在著四大文明思想。即佛教、儒家、畏兀爾、蒙古文明。
武仁授受:從皇位繼承可以看出:成宗是忽必烈的孫子,無子嗣;第三位皇帝元武宗為真宗之子答剌麻八剌的兒子,也就是成宗的親侄兒,因為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其爭位過程中功勞很大,武宗竟封其弟為皇太子,兄弟二人:兄終弟及、叔侄相傳。
南坡之變:仁宗死後將帝位並沒有傳給武宗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1316年,碩德八剌被立為皇太子。1323年,一直推行儒化的英宗,被權臣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南坡店刺殺(南坡之變)。
兩都之戰:鐵失殺死英宗後,立刻北上將玉璽交給晉王也孫鐵木兒,其後晉王稱帝、其子為皇太子。
1328年泰定帝駕崩後,燕帖木兒便以奉武宗遺詔為名,立武宗次子為帝是為文宗、也孫鐵木兒的兒子阿速吉八則在上都稱帝,雙方爆發“兩都之戰”,一個月後文宗勝利。
文宗繼位後,因為篤信儒家,所以在坐了四個多月的皇位後便禪位給兄長是為明宗。但明宗登基後不久(封文宗為皇太子),卻在與文宗相聚後的第四天暴亡。文宗再次繼位,1329年,立嫡長子阿忒納答剌為皇太子,次年竟夭折。
1332年去世時,孩子們中也僅有次子活著,因為年幼才6歲,文宗怕其後不得善終,希望立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為帝,那時妥歡帖睦爾已經12週歲了,也算是對當年的所作所為的一種補償。
哪知權臣燕鐵木兒卻立了明宗的次子懿璘質班為帝,在位不足兩個月就暴亡。
父子內戰:燕鐵木兒沒有辦法只好立了元惠宗,元惠宗也按照漢制立了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但在奇皇后鼓譟下,元惠宗與太子之間在農民起義烽煙滾滾中卻仍然在1363年到1365年打起了“父子內戰”,孛羅帖木兒和擴廓帖木兒(王保保,他只不過取了個漢化名字,實際仍是蒙古族,朱元璋稱其為“天下奇男子”)兩個大軍閥之間的混戰。大軍閥之間的戰爭,又引來元朝大軍閥下的各地軍閥之間、小軍閥與大軍閥之間的戰爭。
儒家化在內戰中,迎來了滅亡:大元變成北元
這種內戰直到徐達大軍攻入大都、元惠宗父子北逃之後才開始消停。父子二人這才開始和緩,愛猷識理達臘也才與王保保間不再爭鬥。原來,1365年七月,元惠宗在殺了大軍閥、曾經的擁護者孛羅帖木兒後,請太子回大都。九月,王保保即將與太子到京時,接到奇皇后命令,要求王保保脅迫惠宗讓位。
王保保聽聞,在離城三十多里時拒絕大軍跟隨太子進城,由此反目成仇。在農民起義壓力下,王保保守住自己的老巢彰德(河南安陽)自保。無奈之下,惠宗於1367年八月任命太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他卻派兵進攻王保保。
在內戰中,朱元璋命徐達北伐,一舉收復大都,大元也就成了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