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咱們中學上歷史課的時候啊,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起因是這麼寫的:“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中國出兵朝鮮,日本偷襲清朝運兵船,爆發了豐島海戰,成為了甲午戰爭的導火索。”
關於這個東學黨起義呢,教材也沒多說什麼。那麼咱們就要問了啊,這個東學黨到底是個啥黨呢?這場朝鮮的起義,為什麼中日兩國都派兵了呢?日本和清朝又是怎麼就打起來了呢?
今天啊,咱們就來聊聊,朝鮮的這個東學黨起義到底是怎麼回事。
東學和東學黨的起源
尤其是這個朝鮮,受咱們中國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最深的了,而他們的這個所謂“東學”呢,也就是相對於“西學”而言的。
那這個東學黨又是咋冒出來的呢?
其實這個東學黨啊,早在1860年就創立了,是朝鮮的一個叫崔濟愚的哥們創立的。那他好好的,為啥要創立這麼一個黨呢?
因為當時啊,在朝鮮的基督教傳教士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了,教堂也不少,信徒也很多。這個哥們呢,就覺得朝鮮要完了,人們都信仰這些外來的邪教,長此以往,我們自己的文化不都沒了嗎?振興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的重任就看我了,這杆大旗得我來扛啊。
這位憤青大哥就一拍腦門,我成立一個組織吧,就和你們這些基督教傳教士對著幹!於是他就成立了一個天道教,自任第一任教主。
咱們聽聽這名,天道教,咋聽咋像邪教。跟東漢末年張角的太平道似的。後來由於他們宣傳“東學”,所以又被稱為“東學道”或者“東學黨”。東學黨到這也就算正式成立了吧。
之後這哥們就周遊各地,宣傳東學思想啊。
那他宣傳的東學思想是啥呢?說出來大家都能笑噴了。崔濟愚啊,把他所知道的傳統文化,什麼孔子、老子、釋迦摩尼是東拼西湊全都揉到一塊了,然後自己編了一套教義。他本人除了宣傳東學之外呢,平時沒事也給人看看病,畫個符什麼的,順便給老百姓講講,洋人怎麼怎麼不好,倭寇怎麼欺負朝鮮了,貪官汙吏多麼可恨之類的,忽悠老百姓入教。
像這樣的組織啊,擱咱們今天那就是妥妥的邪教。在這一點上,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都是高度一致的。這哥們的這個組織也被定義為邪教,教主崔濟愚本人也在1863年,以“傳播邪教”的罪名被政府逮捕並處死。
咱們大家想一下,一個組織,如果只對窮苦大眾進行宣傳,那麼他肯定不是為了錢,對吧,勞苦大眾哪有錢啊,有錢人還聽你宣傳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嗎?
所以針對勞苦大眾的組織,多半是要搞點動靜,比如黃巾起義,太平天國啊之類的。帶有這種目的組織,哪個政府也容不下你啊。
還有,別看它打著“東學”的旗號,您就以為是保護傳統文化。其實東學黨的本質就是盲目排位,外國的都是壞的,恨不得說外國的空氣都有毒,月亮都不如朝鮮的圓。就應該“洋鬼子,都殺盡”,把外國的東西從朝鮮半島趕走。
這個口號大家熟悉吧,對嘍,這個東學黨啊,其實和咱們晚晴時期的義和團是一個性質的,這可真的是憤青不分國籍啊。
但是巧的是,當時朝鮮的執政者興宣大院君和崔濟愚的思想卻高度吻合,他倆都是主張殺洋人、排外。那為啥大院君還要殺老崔呢,他倆不應該是知己好友、應該相見恨晚才對啊。
雖然他們的主張相同,但是目的不同啊。作為一個執政者怎麼可能容忍一個民間組織做大做強呢,雖然你現在和我想的一樣,誰知道你以後和不和我一樣啊?萬一你和我不一樣了呢?對不對!
從這咱們就能看出來,就大院君這種肉食者,無論喊出什麼偉光正的口號,都是糊弄老百姓罷了,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當然了,崔濟愚也不是什麼善類,他跟大院君本質上是一種人,只不過站在了兩個對立面而已。
這一切跟人沒關係,歸根結底還是體制問題。
歷史背景
在崔濟愚死後,東學黨也轉入地下,開始了秘密活動。一直到了1874年,一個叫全琫(běng)準的鄉村民辦學校教師加入了,這位老哥跟太平天國那位洪秀全算是同行了。這哥們可不得了啊,接過了崔濟愚的大旗,在二十年後,打著“輔國安民,斥倭斥洋,盡滅權貴”的口號,發動了東學黨起義。
咱們各位以前上學的時候啊,學歷史就總會學到各種“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啊、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啊、秋收起義啊等等,“起義”這個詞原本就是帶有褒義色彩的,再加上“東學”這麼一個洋氣的名字,我們就自然而然把“東學黨起義”看做是一個偉光正的事。
事實上,咱們前面也講過,東學黨屬於盲目排外的主兒,就跟晚晴的義和團一樣,是“拆鐵道 拔線杆 緊急毀壞大輪船”,想要回到過去自然經濟的這麼一群人,所以這個起義根本也不是什麼值得吹捧的事。
但是這群人還真就成了氣候,起義軍是一路凱歌啊,不久就兵臨漢城。此時朝鮮國王高宗和閔妃一看,大事不好,咋辦?雙管齊下吧。
一方面先給大哥國清朝寫求救信,國際通用標語SOS,“大哥啊,小弟扛不住了,快來幫一把”。
另一方面就是跟全琫準談判。朝鮮政府就說了“少說什麼為國為民這套,我們還不知道你那點小心眼,不就是想玩宋江那一套嗎?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說吧,要錢還是要地”。
朝鮮的求救信很快送到了光緒皇帝的龍書案前,“這還得了?打狗你還得看主人呢”,於是馬上派當時的直隸提督葉志超率領2000清軍,開赴朝鮮前線。與此同時,日本也派兵入朝了。朝鮮有事找大清國,又關日本人啥事兒呢?
在1883年中法戰爭之後,大清和日本簽訂了一份《天津條約》,裡面有一條規定,日清兩國同時從朝鮮撤軍,而且以後如果朝鮮有戰事,兩國必須互相通知。所以葉志超援朝的事情就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通知了日本。
日本入朝
得知大清朝已經出兵了,日本這邊也是緊鑼密鼓的組織軍隊入朝作戰,理由也很簡單,東學黨反對一切外來事物,那自然會威脅到在朝鮮的日本人的利益,甚至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大日本帝國自然要出兵保護本國公民啦。
可是等到大清和日本的軍隊來到朝鮮,全都傻眼了。怎麼回事呢?原來閔妃已經和全琫準談完了,沒事了。大清就通知日本:“沒事了,我們打算撤軍了,您老人家沒啥事也趕緊走吧,一會趕不上二路汽車了。”因為中日兩國《天津條約》規定了,兩國同時出兵,也要同時撤軍。
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日本人既然來了就沒打算走。於是日本提出:“我看啊,你們這個早晚還得亂套,這樣吧,我們幫你改革吧”。清朝肯定不能同意啊,朝鮮原本是中國的屬國,制度都是仿照中國,那有什麼好改的?不改不改,趕緊回家吧。
沒想到日本人不按套路出牌,突然偷襲朝鮮王宮,活捉了朝鮮的國王高宗和閔妃,並扶植之前咱們說過的大院君當政。之前咱們聊的時候就說了,大院君也是一個排外的人,所以他本身心裡就反日的,日本人選擇他算是瞎了眼。
其實日本人這麼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1894年東學黨剛剛有點動靜的時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對日本駐清公使大鳥圭介說:“大鳥桑,你的任務就是在朝鮮製造和清國開戰的藉口。”日本早就有吞併朝鮮的野心了,扶持的大院君也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那為什麼日本如此看重朝鮮呢?
雖然當時朝鮮半島的價值並不大,但是別忘了,朝鮮的後面是白山黑水的東北平原,再往後就是富饒的大清國。於是就有了所謂《田中奏摺》中的這句話:“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朝鮮就被日本看做走向世界的第一塊跳板。
大院君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一方面把日本人的行為派人通知清朝軍隊,一方面又暗中派人聯絡東學黨舊部,他想著清軍和東學黨一起把日本人趕走,然後他坐收漁翁之利,廢掉高宗和閔妃,自己另立國王,把持朝政。
訊息傳回了北京,這事可不小啊。光緒皇帝又是一個不想做亡國之君的這麼一個主兒,所以當時光緒皇帝是鐵了心了要打。打贏了,皇帝指揮有方,就算打輸了,好像也沒什麼損失,畢竟當時大清國還是看不起小日本的。怎麼算,這個買賣都不虧。
但是李鴻章就沒那麼樂觀了,打是不能打的,都六年沒看見一分錢軍費了,這還打個球?但是皇帝如此堅持,所以李鴻章也不敢發表什麼意見。
李鴻章也有自己的算盤,他想的是,先往朝鮮派兵,把小日本嚇唬住了,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好自己知難而退,畢竟搞了這麼多年的洋務運動,當時清軍的武器還是比日本人要先進的。退一步說,就算日本人不走,大不了給點錢,也就了事了,破財免災嘛。
但是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人不但沒走,也沒被嚇唬住,反而主動出擊了,就是咱倆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學過的豐島海戰,也成為了後來甲午海戰的導火索。
結語
豐島海戰之後,日本又發動了成歡之戰,目標就是之前提到的率兵入朝的葉志超,結果這位主帥打到一半就跑路了,剩下的清軍部隊也是且戰且退,一直退回了平壤。
這就是甲午海戰在正式開始之前,清軍在海上和陸上的兩次大敗,不僅充分暴露了當時清軍的作戰問題,而且裝備帶來的虛假繁榮也被日本在頃刻之間撕的粉碎,所以後來甲午之戰清軍慘敗,是用腳能都預想的到的。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兒,以後有機會的話呢,再跟大家好好聊聊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到底暴露了清軍的哪些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