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提起明清兩朝皇帝,很多人都認為清朝皇帝比較賢能、勤奮好學,而明朝皇帝則比較荒唐,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外,大多都是庸碌無能之輩。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很顯然,並不是。明朝雖然有不少皇帝興趣獨特,但在學習上並不輸給清朝皇帝。今天爆史君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明朝的“經筵制度”,以及學霸萬曆是如何煉成的?

所謂“經筵”,就是指漢唐以來皇帝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從宋代開始正式制度化。宋代的經筵不僅包括日常的“會講”和“日講”,而且還包括進呈講章等皇帝需要學習的內容。經筵置講官通常由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擔任或兼任,教材內容多為儒家經典、史學典籍、前朝政治典籍、道家經典等等。每年的二月至端午、八月至冬至為主講期,逢單日置講官輪流進宮侍讀。而皇帝們開設定經筵的目的,就是希望置講官們可以幫助他們“養君德,正君心”,成為一代明君,與朝廷的御史、言官制度相輔相成。

元朝建立後,並未徹底繼承宋代的經筵制度,而是效法了金朝,不再特設經筵講官,由宰相或大學士等官員兼任。這一時期,經筵制度的教育作用淡化,政治性質更加突出。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雖然也特別重視子孫的教育,特地請李東陽等大儒對皇子們進行教育,但因為他本人對文人的防範,且擁有豐富的治國經驗,所以並未形成固定的經筵制度,場所、人員、教材等都十分隨意。洪武十五年,晉王府長史桂彥良曾正式向朱元璋提出設立經筵制度,但朱元璋並未採納。

此後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等因為繼位時都是年富力強,所以經筵制度也一直沒有形成定製。直到9歲的明英宗繼位,內閣大臣以皇帝年幼為由,奏請開設經筵,才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當時在明朝主政的是“三楊”,為了將明英宗培養成一位有為之君,他們對經筵制度進行了充分的設計。

明朝經筵又分為“大經筵”和“小經筵”兩種。“大經筵”又稱“會講”,繼承了宋朝繁瑣的禮節,儀式複雜,虛禮繁多,每月的2號、12號、22號進講,經筵官由一名勳戚大臣兼任。經筵開始後,六部大臣、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等重臣基本都要參加,由此可見規模之大。而這種“大經筵”似乎更流於形式,只是為了樹立皇帝尊重儒學的形象而已,對於皇帝並無太大的增益之能。

後來張居正擔任首輔後對經筵制度進行改革,正式將明朝經筵制度確立為一年兩期,每期三個月,分“春講”和“秋講”。“春講”開始於每年二月,“秋講”開始於每年八月,每月講三次,日期為上面的2號、12號和22號。與“大經筵”相比,“小經筵”就要務實的多。“小經筵”的形式是日講,每天講授的內容為儒家經典、經史子集、治國之策等重要內容,使皇帝不至於因為太多的虛禮而弱化自己的執政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經筵”的流程變得更加複雜,隆慶時期甚至添加了祭祖告知列祖列宗的內容。大臣們也要在開講前五天到文華殿排練流程,以顯得對此事的重視。而日講與之前相比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受節日的限制,每天都在開設。原本日講只有“早講”,但隆慶帝比較好學,又添加了“午講”,使自己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但他卻沒想到,此舉把自己的兒子萬曆皇帝給坑苦了。

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是年少繼位,坐上皇位時年僅十歲。當張居正和馮保聯手將首輔高拱趕回老家後,張居正成為了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都說嚴師出高徒,張居正也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皇帝能是一位有為之君,所以在萬曆的學習上,抓的比萬曆的母親慈聖太后還要嚴格。張居正不僅為萬曆皇帝安排了五個經史老師、兩個書法老師、一個侍讀,而且還親自制定了萬曆皇帝的教材,有時間的情況下,他也會親自為萬曆上課。

萬曆皇帝學習的地方是文華殿,從1572年秋天以後,他主要學習的內容便是:經史、書法、歷史三項。在“經史”課上完後,老師可以去旁邊的暖屋小憩一會兒,但皇帝卻無法清閒。在這個空檔,大伴馮保和小太監便會呈上最近的奏摺讓萬曆預覽。這些奏摺多數已由內閣大臣看過,用墨筆做了“票擬”,萬曆只需在太監的協助下用硃筆做出批示即可。

“午講”過後,萬曆皇帝在文華殿用午餐。雖說名義上下午時間由他自己支配,但他還是被叮囑要複習今天所有功課。因為第二天張居正抽查時,一旦他語塞,張居正便會以嚴師的身份對他進行訓斥,讓他無地自容。在萬曆大婚之前,張居正和慈聖太后還同住乾清宮對他進行教育。而身為萬曆“大伴”的馮保,更直接就是太后的耳目,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馮保告知太后。所以除了兩位太后外,萬曆最害怕的兩個人就是張居正和馮保。

在張居正和慈聖太后的嚴格要求下,萬曆皇帝的學習自然是突飛猛進,同時也學會了“敬天法祖”(即尊重天道,效法祖宗)。如1572年,天降彗星時,萬曆皇帝就在張居正的要求下自我反思言行是否犯了眾怒,以致惹怒天神降下災禍。此後的兩年,萬曆一直勤勉的處理政務、友善的待人接物,勤儉節約,以期待逢凶化吉。後來萬曆的書法有了極大的進步後,張居正便立刻替他取消了這門課,理由是:“書法乃細枝末節,治國才是大事”。因此,1578年以後,萬曆的課程表裡就只剩下了經史一門課。

那明朝的這一項“經筵制度”對後世有何影響呢?首先是讓萬曆皇帝感受到了壓迫,為以後清算張居正和馮保埋下隱患。其次,無論是每月三次的“經筵”還是“日講”,其講課內容包括置講官的人選都是由內閣主導,導致經筵成為內閣擴大權力的一種手段。君權與相權本來就是敵對關係,所以後期也無法正常推行。最後,因為經筵制度太多繁瑣和嚴苛,導致明中後期很多皇帝都產生了逆反心理,時常以各種藉口躲避,所以它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參考資料:《萬曆十五年》、《明史》、《明朝的經筵制度》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宋神宗——趙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