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英、法 意、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巴黎和會,商議瓜分世界;因為分贓不均,1921年11月,又在華盛頓召開了新的和會。在和會上,圍繞著如何瓜分中國的問題勾心鬥角,互相指責。在此會議期間,無能的北京政府只有任人宰割;而且,國內也面臨著重重危機而束手無策。感覺在華盛頓會議上吃了虧的日本,決心要在中國撈回在華盛頓會議上的損失,於是,利用親日的張作霖扶植了同是親日派的梁士詒組閣,但是,卻遭到曹錕、吳佩孚等直係軍閥的反對。梁士詒在無奈之下,只得刻意拉攏直系的頭面人物,許諾上臺後一定兌現直軍的欠餉。吳佩孚見有利可圖,才表示不再反對他組閣。1921年12月24日,徐世昌任命梁士詒為國務總理。可是,梁在上臺後,不但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反而勾結奉系、交通系、安福系來排斥、擠壓直系,目的是透過控制吳佩孚部隊的軍餉,使吳無法維持,最終置其於死地;而且,梁士詒還按照張作霖的旨意,赦免安福系戰犯,重新啟用臭名昭著的曹汝霖、陸宗輿等;為了擴張自己與奉系的實力,還準備用北京的政公所財產作抵押,向日本借債1000萬日元。為了借到這筆,梁授意有關方面在與日本借款贖回膠濟鐵路的問題上向日本退讓。吳佩孚本來對樑上臺的倒行逆施早就不滿,在向日本退讓的問題上讓他抓住了把柄,於是,開始了“倒梁運動”。白堅武就是在這個關頭,應吳佩孚之邀請來到洛陽的。

白堅武於1922年1月3日到達洛陽,吳佩孚當天晚上就與他共商大計。1922年1月5日,吳佩孚通電斥責“梁士詒不問利害,不顧輿情,不經外部,徑自面復,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贖路,並訓令駐美各代表遵照,是該路仍舊日本經營,更易之數千萬債權。舉歷任內閣所不忍為不敢為者,今梁士詒乃悍然為之;舉襄昔經累月人民之呼籲,與代表所爭持者,鹹視為兒戲,犧牲國脈,何厚於外人!何仇於祖國!縱梁士詒勾援結黨,賣國媚外,甘為李完用、張邦昌而弗恤……”通電發出的當天,吳佩孚就派白堅武致函孫洪伊,讓孫洪伊集合西南各省響應。6日,做賊心虛的梁士詒趕緊發了一個倒填日期的徽電(徽是8日的代稱),來為自己辯白;8日,吳佩孚立即發電回擊:“梁氏做賊心虛,恐遭全國聲討,竟有虞日(6日)發出倒填日期之徽電……以堂堂國務院而作此鬼蜮技倆,思以一手掩盡天下人耳目,稍有閱電常識者,當早如見其肺肝。”

吳佩孚的行為得到各省直係軍閥的響應,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15日,吳佩孚又發電公開要求梁士詒下臺。而梁士詒倚仗著張作霖後臺,就是遲遲不肯辭職;張作霖也公開為梁士詒辯護。吳佩孚一看壓力還不夠大,就一面密電湖北督軍撤防,沿京漢路北上,一面調動洛陽、鄭州的部隊向保定集中,以進逼京師。19日,洛、寧、鄂 、魯 、豫、秦聯名電請罷免梁士詒;又通電徐世昌,否則,將與內閣斷絕聯絡,並宣告這是最終的意見。梁士詒見實在無法維持局面,就請病假迴天津了,由顏惠慶代理總理職務。

“倒梁運動”使吳佩孚徹底得罪了梁的後臺老闆張作霖,一霎時,直奉之間的關係變得嚴峻起來。誰都明白,這一仗早晚是要打的。

為了保障取得戰爭的勝利,張作霖採取遠交進攻的政策,他要建一個廣泛的反直聯盟。段祺瑞上次敗後,早就蓄意報復吳佩孚,因此,急於與奉系建立同盟;2月,張作霖派人和廣東孫中山聯絡,並邀孫中山來奉系共商大計,孫中山就派了伍朝樞到奉,商量倒直之策;同時,張作霖還分別與浙江的皖系盧永祥、安徽的皖繫馬聯甲聯絡,讓他們在吳的後方後動,以牽制吳佩孚的精力;河南督軍趙綢也早對吳佩孚在自己地盤上的霸道作風十分不滿,張作霖就乘機做他的工作,要他在吳的洛陽大本營起兵反吳。

在直系方面,由於曹錕與張作霖是兒女親家,本不想打這一仗的,可後來看到張作霖的貪婪與霸道,知道忍讓與調和都無濟於事,所以一,只有拼死一戰。當然,要打仗,軍隊都由吳佩孚掌握著,他也就只有依靠吳佩孚了。4月3日,是吳佩孚49歲生日,藉著祝壽的名義,直系的將領齊聚洛陽,商討對付奉系的作戰計劃。直到此時,吳佩孚才向大家交了底。這幾年他之所以潛心在洛陽練兵,為的就是應對這一天。他看到張作霖拉攏孫中山,就悄悄派人聯絡了孫中山屬下掌握軍權的陳烔明,講好只要廣東發兵北上,陳就立即行動,使孫中山自顧不暇;福建、江西的直系部隊,負責監督浙江的盧永祥;為了對付趙綢,吳佩孚派馮玉祥率部出陝入豫,坐鎮洛陽,代行巡閱使職務,看望趙。這樣,對付張作霖就有了勝算。

白堅武對這場戰事也是滿有信心的,他甚至希望這場戰爭成為一個國內政治的轉機。他在4月11日的日記中寫道:“時局緊急,倘發之速,國運人事其有轉機乎?”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直隸省議會發出通電,希望兩方罷兵。白堅武對直隸議會的做法頗不以為然,認為其“不知進退,至斯可謂極矣”(1922,4,18)。

4月25日,白堅武隨同吳佩孚等人坐軍車來到了保定。一路上,他看到軍隊情況良好,十分振奮,“士氣激昂,軍心歡躍,可卜戰事前途矣”。到達保定的第二天,他就遵吳佩孚之命,開始起草統一南北方案了。

至4月27日,直軍的軍事部署已全部完成。兵分東西中三路,投入的直軍計六師可五旅、5個混成旅,共計10萬人;而奉系的兵力是12.5萬,比直軍兵力多,而火力也強。

4月27日,直奉大戰正式開始。關於戰鬥的情況,在白堅武日記中有所記載:

“28日。西路直軍進取良鄉。聞東路26師陣線退20裡,26師者,曹瑛所領之一師也。平夙曹瑛嬉不負責,軍官泰以無賴充任,至斯安能力哉?吳將軍聞訊,親往指揮,恢復原陣線。西路奉軍亦敗退。”

“29日。……得克復長親店。從此進據豐臺,固衛京畿,可繞奉軍後方,旬日可解決也。”

“30日。奉軍增援反攻,相持甚急,互有勝敗,奉軍兵力有兩師兩旅,直軍僅有4團。奉軍據山為險,炮兵陣地亦佔便宜,聞有日本軍官指揮其內,否則學生之加入奉軍為之效力也”

“2日。西東兩路戰事無進步,東路兵力雖優,而軍官隸26師者太差;西路兵力單薄,加入11師1旅,攻奉軍右側背;中路戰線甚得手,佈置如扇面形,伸縮以進,佔取勝芳,進攻馬廠。有中路牽制,東、西可減殺敵軍攻勢。奉軍中路三旅潰敗,張學良親統1旅與焉。”

“3日。西路進攻坨利。午後,西路佔報,攻取鳳凰山、馬鞍山,炮火激烈。武昌電:廣東孫、陳沖突結果,陳烔明完全失敗……西路奉軍指揮為張景惠。”

“4日。西路晨報攻克長辛店。要關既得,餘可破竹。寧督電奉軍許蘭洲陣亡,張學良受傷。督署參謀處得報,長辛店之戰,奉軍旅長梁朝棟、參謀長周子新陣亡,鮑得山重傷,兵死亡千餘人。直軍13旅到豐臺,第四旅進黃村。北京王懷慶派人接洽,吳公議解除奉軍之京者武裝,西路得手,彼中路必搖動。”

“5日。接惕之覆函,言直屬各縣攤派此次戰費1、2、3萬不等,任邱縣有300畝田捐,額限3000元者,不可不謂苛政。長斯以往,其何以了?”

“7日。中路奉軍繳楲,以直軍繞後集軍糧城,歸路已絕,故紛紛降。奉軍旅長張九卿軍均來保定。”

其實,第一次直奉大戰到5月5日就基本結束了。在這次戰爭中,奉軍的第16師師長鄒芬倒戈起了決定性作用,在王懷慶的利誘下,16師投降。鄒芬一倒戈,奉軍就一潰而不可止。5月5日,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奉軍即日撤出關外,直軍退回原防,均應聽候中央命令解決;同時下令通緝梁士詒、葉恭倬和張孤三個戰爭禍首。7日,梁、葉逃亡日本。10日,徐世昌下令撤去張作霖本兼各職,聽候查辦。5月12日,張作霖宣佈東三省“自治”。18日,在英國教士調停下,直奉雙方在秦皇島英艦上籤訂了停戰協議,第一次直奉大戰正式結束。這次戰爭,以直系大勝而告結束。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狀元難考,比考狀元更難的是當個“與眾不同”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