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在隋代為泉州南安縣武德鄉崇教裡地。唐乾符三年,邑令張恩進析大同場西界置武德場,隸屬泉州,是紀念當年陳元光的部將常勝將軍沈世紀,由詔安進駐上範,墾地屯田,興建水利,置城曰“西城”,功封武德侯之故。文德元年改稱武勝場,仍然是歌頌其功德,取意“崇尚武功其常勝”。不久又改稱武安,寓意“樹世德政民安泰”。故長泰縣以“武德”、“武勝”、“武安”三次命名,是取其含義而命名的,意在歌頌武德侯沈世紀“崇武常勝”與“樹德安泰”而稱之為“長泰”。“常”與“長”是諧音雅化。
至於長泰縣的建置年代,由於處在五代十國分裂時期,其時年號紛雜,舊省志、府志、縣誌各執其說,聚訟難定。據《福建省縣市釋名》(1980年 2月討論稿),則以五代南唐之保大元年(943年)與保大十三年(955年)兩說並存。
明嘉靖三十一年,張傑夫倡修《長泰縣誌》,採訪民間傳說,肯定了長泰是五代南唐保大年間置縣,然而置縣的具體年份不詳。至於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則以為長泰置縣事在後晉天福八年。按《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天福八年是為南唐的保大元年。然而, 1938年刊行的沈瑜慶、陳衍遞修纂之《福建通志》,在《地理志》中,據《太平寰宇記》認定為“後周顯德二年升為長泰縣”。所謂“後周顯德二年”,則為南唐保大十三年了。《太平寰宇記》是宋人樂史編纂的,成書於北宋初年,上距長泰置縣,不過三十年左右,而距長泰改隸漳州,則近在眉睫,是確切記載長泰置縣年代最早史料,故其說較為可信。
究竟何年號紀年較為確當,則應尊重歷史事實。當時南唐主李發兵攻破建州,俘虜閩王延政,閩國滅亡,全境陷於分裂狀態。而泉、漳二州為留從效所據,他仍稱臣於南唐,奉保大年號,故民間傳說,不存在“顯德”“天福”的概念,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