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這是在皇太極的后妃中最令人吃驚,但又最令人為之感動的一件事情,即皇后哲哲與她的兩個侄女海蘭珠、本布泰(即莊妃、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因為當時政治原因都嫁給了皇太極,她們三人均是來自蒙古大草原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三人的血緣關係和出嫁時間是這樣的:哲哲的生父是莽古思,哲哲15歲時即萬曆四十二年四月出嫁;海蘭珠的生父是寨桑,祖父是莽古思,寨桑是哲哲之兄,因此海蘭珠是哲哲的侄女,天聰八年十月嫁給皇太極;本布泰是海蘭珠之妹,其生父也是寨桑,天命十年二月嫁給皇太極。由此可看出,作為姑姑的哲哲最早嫁給皇太極,其後宮地位是中宮皇后,第二個嫁給皇太極的是本布泰,最後嫁給皇太極的是本布泰的姐姐海蘭珠,當時海蘭珠已是26歲。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歷史上,最後嫁給皇太極的海蘭珠最受寵愛,因此在崇德初年確定后妃五宮制度時,海蘭珠被封為宸妃,其地位僅次於她的姑姑哲哲,比自己早嫁皇太極9年的妹妹本布泰的地位要高很多,是後來者居上。

宸妃,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叫海蘭珠,生於萬曆三十七年。天聰八年十月十六日,26歲的海蘭珠在哥哥吳克善的護送下與皇太極成婚。海蘭珠入宮後,與皇太極恩愛有加,備受皇太極的寵愛。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建五宮時,於同年七月十日封海蘭珠為東宮大福晉宸妃。

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她的姑母中宮國君福晉哲哲,併為她居住的宮殿取名“關雎宮”。

“關雎”之詞來自《詩經》中象徵愛情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一詞在《詩序》中的解釋為“歌詠后妃之德”。滿文“關雎”二字轉寫為“huwaliyasundoronggo”,意思是和順溫柔懂禮儀之人,這是對海蘭珠品德與魅力的讚美。因此,皇太極將海蘭珠居住的宮殿命名為“關雎宮”,以此表達他對海蘭珠的深情愛意。再者,皇太極冊封海蘭珠封號為“宸妃”也是寓意深情,“宸”者有兩種意思,一是“屋宇,深邃的房屋”的意思;二是“北極星所在,後借指帝王所居”,因此又可引申為王位、帝王。皇太極以“宸妃”冊封海蘭珠,其意思很明顯,皇太極希望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由自己心愛的女人“宸妃”所生。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海蘭珠生皇太極的第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

然而天不如人願,在嬰兒剛出生僅7個月之後的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因染上天花病而夭折了。這對海蘭珠打擊很大,自此海蘭珠重病在床,於崇德六年(1641)九月十七日夜病死,年僅33歲。當時皇太極正在松山指揮與明朝總督洪承疇的軍事對峙,一向以國家為重的皇太極聽說海蘭珠病危後,立刻從前線趕回盛京,當十七日五鼓趕到盛京時,海蘭珠已死於關雎宮內,皇太極最終未能在海蘭珠臨死前見上一面。由於接受不了海蘭珠病逝這個殘酷的現實,皇太極撫在海蘭珠的遺體上痛哭,懷念兩個人的夫妻感情。自從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皇太極便茶不思飯不想,日夜在悲痛中煎熬,其中二十三日這天中午,因悲痛過度,皇太極忽然昏迷“言語無緒”,直到傍晚才甦醒過來,這令皇后、宮妃和諸王大臣惶惶不安,紛紛勸告他“自保聖躬,勿為情牽,珍重自愛”。

海蘭珠死後第二天,她的棺槨由盛京皇宮東側門運出,被送到了城北地載門外五里的殯所,安奉於臨時搭建的蘆殿之內。當時,皇太極親自率領諸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的各級官員送葬,以及眾多的公主、福晉和格格等也跟隨其中,浩浩蕩蕩的送葬人群哀聲震天,一直到墓地所在。宸妃死後三天火化,此後宸妃的骨灰罈在蘆殿暫時安放了兩年之久,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日才舉行儀式正式埋入了地宮。

崇德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極追封海蘭珠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其冊文為:

奉天承運寬溫仁聖皇帝制曰,惟爾關雎宮宸妃,秉德柔嘉,持躬淑慎,侍朕以來,壼儀攸著。崇德元年,敕封爾為關雎宮宸妃。今仿古典,復加追贈,崇稱隆號,慰爾幽靈,懿德徽音,揚於後祀,追封為敏惠恭和元妃。庶幾有知,承我休命。

其中,諡號冊文中的“元”字代表“肇始、第一”的意思,但在這裡,“元”還有唯一的原配正室的意思,也就是說皇太極將海蘭珠視為自己的元配正妻,將她視為自己唯一的妻子,只是當時中宮皇后哲哲尚在人世,所以不能給予她皇后的名分。由此可見海蘭珠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是永遠無法替代的“第一”。

崇德七年正月元旦,皇太極以“以敏惠恭和元妃喪,免朝賀,停止筵宴樂舞”為理由,停辦了朝中重大典禮,並諭令在海蘭珠的喪期內禁令私自作樂。同年二月松山錦州告捷,明朝將領洪承疇、祖大壽等被俘後降清,皇太極於四月在盛京皇宮大政殿為此二人賜宴慶賀,在盛宴之上皇太極並沒有露面,為此皇太極對這兩人是這樣解釋的:

朕今日未服視朝衣冠,又不躬親賜宴,非有所慢於爾等也。蓋因關雎宮敏惠恭和元妃之喪未過期,故爾。

原來,這是由於皇太極還沉浸在對海蘭珠忠貞不渝的愛情和無限的哀悼之中,因此沒有參加這歡慶的喜宴。皇太極葬入昭陵後,海蘭珠遺骨被遷葬昭陵妃園寢內。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黑死病為何會在歐洲爆發?中世紀的歐洲究竟有多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