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據檔案記載,與皇太極合葬昭陵地宮的是他的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生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四月十九日,為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豪門家族。當時,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地處嫩江流域,與建州相鄰,它東臨烏拉,東南近葉赫,西南界扎魯特,南接內喀爾喀,北鄰嫩江上游地區,地域廣闊。據清道光朝《聖武記》記載:

“科爾沁部在喜峰口外,東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有百里,南界盛京邊牆,北界索倫。”

為了與建州女真部的努爾哈赤搞政治聯盟,“重以婚媾”則是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滿蒙聯姻成為當時的政治風尚。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的一年時間,建州的努爾哈赤就為他的兒子們娶回了四個科爾沁草原的女兒,長子代善娶了扎魯特部貝勒種嫩之女,五子莽古爾泰娶了扎魯特部貝勒那齊之妹,十子德格類娶了扎魯特部貝勒額爾濟格之女,八子皇太極娶了科爾沁部貝勒莽古思之女即博爾濟吉特·哲哲,皇太極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孩子,還是四大貝勒之一,因此皇太極迎娶博爾濟吉特·哲哲的婚禮也最隆重。

萬曆四十二年(1614)四月,莽古思親自送已15歲的女兒哲哲前往建州與皇太極完婚,按照女真風俗,已22歲的皇太極奉命率人迎親至扈爾齊山城,遂在山城大宴成婚,當時皇太極已有原配福晉烏拉那拉氏,並與其生有一子豪格。孝端文皇后與皇太極的結合,他們的婚姻基礎是建立在聯合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共同對付蒙古察哈爾部的政治之上的,並因此成為清朝的一項基本國策。雖然當時哲哲是以側福晉的身份嫁給的皇太極,但時隔不久,烏拉那拉氏因狂妄失禮而獲罪於努爾哈赤被皇太極休棄,哲哲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正福晉。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一日,皇太極繼承汗位成為天聰汗後,哲哲則被立為“大福晉”。

所謂的大福晉即主持家政的主婦,管理後宮一切事物,包括對其他側福晉及庶福晉的管束,其地位和職能相當於後來的皇后。自此,當皇太極坐殿朝政時,有時哲哲會陪坐左右,皇太極外出打獵,哲哲有時也會相伴。哲哲之所以會得到如此的尊崇地位,一來是皇太極對她的喜愛,二來則是由於哲哲出身蒙古名門貴族世家,“門當戶對”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天聰初年,哲哲的生母由科爾沁到盛京看望女兒和女婿,皇太極均以大禮相待。

天聰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極稱帝,建國號為“大清”,改“天聰”年號為“崇德”,同年皇太極改革後宮制度,按照古制封后妃,大福晉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后,當時稱國君福晉,居住皇宮中宮的清寧宮,至此,哲哲成為清朝第一位獲得“皇后”封號的國母。

由於哲哲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又是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第一位皇后,享受到無上的榮耀。皇太極還對哲哲的父母進行了封賜,追封哲哲已故父親莽古思為“和碩福王”,封賜哲哲生母為“和碩福妃”,並派大學士范文程等人前往科爾沁代表皇太極向哲哲父母賜予《誥命》和銀印及賞賜,為和碩福王墓前撰文立碑。而哲哲在享受著地位尊崇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識大體、顧大局是她處理後宮事務的基本原則,不問國事,不干預政事,是她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勤儉持家、反對奢侈浪費,是她生活的基本要素,性情溫順、誠心待人、寬厚仁慈、公平和諧是她處理人際關係的制勝法寶。後宮安定和諧,不出亂子,使得皇太極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國家的政務,哲哲在這一點上做得極為出色,因此在皇太極和后妃面前,哲哲都獲得了最大的成功——寵愛和尊重。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極病逝,莊妃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年號順治,即為順治帝,已45歲的哲哲被尊為皇太后。

哲哲一生無子,只生有三女,即皇二女、皇三女和皇八女,均被封為固倫公主。“固倫”是滿語國家的意思,身份是公主中最高貴的。

儘管在檔案記載中對哲哲當皇后以來的記載不多,但孝端文皇后哲哲以皇后之尊掌管天聰和崇德兩朝後宮期間,皇太極的家庭後院並未出現像努爾哈赤後宮那樣的諸多內部矛盾和家醜事情,這就足以說明哲哲在管理上沒有發生遺漏,在為人處事上也沒有過錯,是一代賢惠皇后。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最接近老百姓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