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透過政治宣傳、修築長城和派遣人員戍守,初步呈現一種平靜。秦始皇認為做得不錯,恰逢生日,在咸陽宮擺酒設宴,70多個博士上千敬酒祝壽。博士的長官周青臣趁機拍了個馬屁。認為秦國從方圓千里到一統天下,凡是太陽和月亮照射到的地方,沒有不降服的,設定了郡縣,安定了天下。馬屁啪啪響,秦始皇很高興。知識分子的毛病充分顯現出來,凡是好論個高低,辯個明白,否則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一個齊人博士叫淳于越的趁機發言,分封制比較好,一旦出現齊國的田常、晉國的範氏、中行氏、智氏和韓、趙、魏六卿把持朝政的情況,沒有宗親勢力來幫助。我看,如果這樣,不會長久?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其實代表了新舊兩種制度的交鋒和妥協。一種新事物的出現,總會有挫折和曲折的,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異議也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作為拍板的人要採取什麼措施化解矛盾。秦始皇也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就找大臣們商量。
李斯是一個私心很重的人,雖然很有才,但是立場不堅定。他從上蔡來到秦國,為的是功名利祿,現在已經是丞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以上,自然要說出些道理來。他說的話,很有道理,出的主意卻是餿主意。五帝制度不互相重複,三代制度也不互相重複,都治理得很好。後代不一定沿襲前代的制度,也不一定與前代的相反,是時代變化的緣故。說得多好,真理!可下面話鋒一轉,餿主意來了。陛下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是愚蠢的讀書人能夠理解的?李斯自己也是讀書人呀?即便有個被人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把所有人都一竿子打死?這些讀書人不向現實學習,模仿古代,指責現在,屬於禍亂百姓。定性很嚴重。既然定性了,就必須採取措施。李斯的措施讓秦始皇背了千古罵名。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不是秦國典籍的全部燒燬,不是博士官主管的,一律不準收藏,都要送到當地政府那焚燒。持反對意見的鬧市處死示眾,以古非今的誅殺全族,當地官員之情不報的同罪。還規定了一個最後期限一個月內不燒燬的,全部臉上刺字,發配邊疆充軍。只留下了醫藥、卜筮、農林等方面的書籍。
餿主意呀!千古第一的餿主意!比周厲王的道路以目還要嚴重的多!這道命令下去殺死多少人,激發多少人的反抗,毀掉多少文化?
為什麼李斯出這個餿主意呢?因為他就是靠這條路子上來的,現在必須堵住這條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自己好獨享富貴。不是以小人之心揣測,李斯後面的行為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
秦始皇就是背鍋的,僅僅是同意了李斯的意見。目的也是僅僅為了哪種制度更好,卻讓李斯引到旁路上,變成了知識分子言論問題。
上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不能為了解決問題成為製造問題,表面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是擴大了問題面。
35年,快50歲的秦始皇繼續努力在革命建設的道路上。據說,秦始皇開闢道路,前面就說了修建了馳道,多麼多麼寬,現在又說修道,可能是前者考慮的是統一尺寸,原來六國的道路寬窄不同,不便於行車,建設高檔的“高速公路”,後者則是直道,為了節省時間。你看,修建的是從雲陽到九原的路。雲陽,不是現在的重慶雲陽縣,而是咸陽的雲陽宮(甘泉宮),九原則是內蒙古包頭以西的地方。顯然,這條路才是軍事目的更明顯的,就是為了向邊境運輸,運輸什麼呢?我們推算一下,秦始皇上了方士的當,認為胡人是自己的心腹大患,於是讓蒙恬帶了30萬大軍駐守北方,又派了諸多人員去修長城,這些人總要吃飯的,當時北方邊界的糧食肯定不夠吃,只能從中原運輸,修路就成為必然。當然,也有運輸兵力的作用,一旦北方危急,兵員可迅速運達。修路,是秦始皇的戰略構想。
列出這些事情,好像就是為了抹黑秦始皇奢侈。從修路來說不是。證據不足,別的來湊。就說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了很多自己用來享受的宮殿。理由是咸陽人口眾多,先王的宮殿太小,按照記載周文王在豐建都,周武王在鎬建都,豐鎬是帝都所在,風水好。於是就開始在渭水南岸修建宮殿,最著名的說法就是上林苑前殿——阿房宮。
前文說過阿房宮、咸陽宮、甘泉宮,那時候就開始有建設阿房宮的打算,現在再提,兩者重複,似乎不是遷哥的作風,懷疑是後人在竹簡裡夾雜了東西,專門列出了這麼一大段。再者,即便建設,也是上林苑的一個前殿,不是以阿房宮為中心的龐大建築群。偏偏現在就說了原因,是因為人多,住不開,這麼大的宮殿能夠是讓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嗎?顯然理由不充分。
看看,眾口鑠金的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按照75釐米計算,五百步就是375米,秦漢時期一丈是277釐米,五十丈就是138.5米,殿堂上可以做10000人。先不說當時的條件是否能工建設,即便能建成,得多少年?秦始皇同時修建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馳道、靈渠等等已經工程規模浩大,怎麼還有能力建設阿房宮?況且看看直道的起點,是雲陽宮,應該秦始皇長期居住在驪山而不是咸陽。注意遷哥說了一句話,阿房宮尚未完工,完工後想另外選擇一個好的名字稱呼它。意味著第一沒有完成,第二沒有正式命名。那麼問題來了。沒有完成,怎麼好多人描述的和親眼見過一樣?描述中,阿房宮極度繁榮奢華,是想象還是圖紙?據說有70萬人建設阿房宮,秦始皇四大工程,得多少人啊?是不是其他六國的人們都被派去幹活啦?至於,屬於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全國各地的建築材料運到咸陽,必定是一項大工程。有可能有這種想法,但不一定是真的。因為秦始皇的工程大多和軍事有關係,只有一個死後的陵墓是和傳統有關係的。阿房宮的建設或許根本就不存在,要麼就是僅僅開始。如果關中三百多座,關外四百多座,工程浩大的無可複製,會把民力耗盡的,秦始皇不可能認識不到。
我們看看秦始皇的格局,在朐縣(quxian,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錦屏山一帶)設立石碑,作為秦國的東門。秦始皇的格局在天下,不在咸陽,雖然是都城,並不一定建設的多麼浩大。還有一個做法,遷徙三萬戶居住在麗邑(陝西臨潼一帶),五萬戶居住雲陽(也是陝西臨潼雲陽宮一帶),都免除十年的徭役。注意,不是去服徭役,而是免除徭役,說明這部分人是填充大本營的空虛去了。大本營為啥會空虛?連年征戰,早已大樹內部空虛,經不起大的風雨的洗禮。
作為後來縱橫江湖的張良,相信大家一定會認可他的謀略,也相信他一定該不會僅僅走了博浪沙武力刺秦這麼一步棋。揣測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張良,也就是這一類的人並沒有銷聲匿跡,都在默默地發揮自己作用。從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看,一部分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的原因,一部分有李斯之類的為了榮華富貴不吱聲的原因,肯定還有一部分個別神人人為導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