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班子的團結是任何組織成功的關鍵問題之一。而一個班子能否團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子成員的品質。若有功相爭,有過相諉,班子一定不團結。相反,如果成員能夠做到有功相讓,有過同當,班子便一定能夠團結。

在魯文公六年(西元前621年)八月的時候,晉國國君晉襄公去世了,太子還小。晉襄公在位的時候,晉國和秦國打了很多年仗,此時兩國仍然劍拔弩張。因此,很多大臣認為,國家正處於艱難時期,應該要立一個年齡大點的君主。上卿趙盾也持這個看法,並建議說,到秦國去迎立晉襄公的異母弟弟公子雍,既能獲得年長的君主,又可藉機與秦國和好,緩解外部壓力。晉國大夫們同意趙盾的意見,於是派先蔑出使秦國,士會為副使。

晉襄公的嫡母(但非生母)、太子的奶奶穆贏是秦穆公的女兒、此時秦國國君秦康公的姐姐。先蔑他們走了以後,穆贏天天抱著太子到朝庭上去哭,並抱著太子到趙盾家裡去數落趙盾,說趙盾背棄了晉襄公生前的囑託。趙盾等大臣本就害怕太后穆贏的威嚴,又怕太后以死相逼,於是揹著先蔑改了主意,立了太子為國君,這就是晉靈公。

趙盾他們立了晉靈公之後,便派軍隊到國境上去阻止公子雍和秦國的護送軍隊。那時交通不便,這已是魯文公七年的事了。晉軍打敗了秦國的護送軍隊,公子雍也在戰鬥中被打死了。

先蔑認為自己迎立公子雍,已經是公子雍的臣子,卻未能使他成功登上君位,又感覺對不起秦國,於是拒絕了晉國老同事們的喊話挽留,投奔了秦國。士會一看主使因為使命失敗而自我放逐了,也便投奔了秦國。

士會在秦國住了三年都沒有去拜訪先蔑。

圖據網路

有人問:“能夠因為先蔑而從晉國投奔秦國,卻不能在秦國相見。這是為什麼呢?”

士會說:“我是因為與其同罪而逃亡,並不是因為讚賞他的做法而追隨。去見他做什麼呢?”

後來他們回到晉國,但終身也不私下見面。

茅邊散人說

先蔑投奔秦國之事,在兩可之間。因為其迎公子雍,是受朝廷的命令,而不是自己的主張,後來朝廷更改了命令,自己只需執行,也不算對不起公子雍和秦國。然而晉國朝廷在這件事上畢竟是背信棄義之舉,先蔑感覺有愧於公子雍和秦國,放棄在晉國的富貴而投奔了秦國,也是誠實君子之風。

士會作為先蔑的副手,在這件事上,與先蔑是一體的。若先蔑事成有功,士會也會跟著受賞。因此在先蔑選擇承擔罪責時,儘管士會認為不必要這樣,但也不沒有與之切割,而也主動跟著承擔罪責,也是誠實君子。不僅如此,在跟著“吃了瓜落”後,卻認為這是自己的本分,並不因此向先蔑邀功示好(無論在秦在晉,先蔑的地位都高於士會),這更是徹頭徹尾的君子作風。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人,窮得用鈔票生火做飯,他們到底幹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