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期文章談到,中央銀行的職責就是穩定經濟和金融秩序,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角色。18世紀初,金本位制度的實行,讓紙幣的發行受到黃金儲備的限制。自從1971年佈雷登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徹底與黃金脫鉤,全世界開始進入了純信用紙幣時代,紙幣的發行完全取自各國政府的意願。

在貨幣發行問題上,政府如果肆意濫發貨幣,貨幣信用就會嚴重降低,就極有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即市場上流通的錢遠遠大於流通商品所需的數量。人們手中的錢會變得一文不值,銀行早已沒有了存款或者不想貸款,生產會停滯,失業率上升,社會就會動盪。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感受到的通貨膨脹就是物價水平的上升,即國家在一段時間內,所有商品的當前售價均值的提高。

反映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CPI

對於政府而言,如何有效穩定和控制物價水平,降低通脹率是他們工作的重點,也是執政的基礎。

20世紀初期,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不僅導致了一個國家的衰敗,也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18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戰勝國聯合要求,德國給予戰後賠償,並將賠償簽訂在了《凡爾賽條約》中。德國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領土,魯爾區的煤炭被割讓給法國,軍隊要求裁員至十萬人之下,萊茵河兩岸永遠非軍事化。條約還規定,德國政府要為此付出1320億金馬克的戰爭賠款,相當於4萬多噸黃金。

德國馬克硬幣

因為鉅額的賠款加上自身因為一戰時的經濟蕭條,無錢可還的德國開動了印鈔機。當時的德國政府開啟了由30多家紙廠、133家印刷廠、1783臺印鈔機組成的龐大的生產線。

令德國雪上加霜的是,後來歐洲爆發了經濟危機,德國的馬克開始迅速貶值。為了維持對戰爭的賠償,印出來的馬克面值越來越高,為了節省印鈔成本,一千萬的馬克,連背面都是空的。1922年,德國印發了一萬億的馬克,到了1923年的前6個月,德國又印發了17萬億的馬克。當時印出來的馬克,面值最高的達到100萬億,這些錢比一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

紙幣的濫發直接導致了1923-1924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到1923年12月,德國的物價已經比四年前上升了四千八百億倍,生活必需品均以十億為單位定價,一公斤黃油價格兩千五百億馬克,一斤燻肉要一千八百億馬克,美元跟馬克的比率,從1:5.8崩潰到1:42000億,德國創造了世界金融歷史上的通貨膨脹的世界紀錄

工人們拿著皮箱裝工資,成箱的馬克卻毫無價值,孩子們用成捆的鈔票堆積木,婦女們用鈔票點火做飯。

就像這樣,大量鈔票被燒

1923年11月,一個年輕人,在慕尼黑的啤酒館發動政變,他號召民眾撕毀《凡爾賽條約》,挽救德意志民族,他就是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著有《我的奮鬥》。他在書中寫道:政府鎮定沉著的繼續印發這些廢紙,因為如果停止印發的話,政府就完蛋了。

1933年1月,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納粹黨成為德國第一大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同樣的事,在古代的歐洲和中國也發生過,只不過紙幣加大了通貨膨脹的程度。

在古羅馬帝國時代,凱撒大帝去世後,因為沒有再繼續擴張領土,財富獲取的途徑被切斷。為了維持一個廣袤疆土的統治,當時的統治者,因為銀材料的短缺,就用銅鐵摻假到銀幣中,用於維持軍費開支。到了公元150年,羅馬帝國銀幣中的含銀量只相當於凱撒時代的千分之二。到了公元350年,只剩六千萬分之一。統治者用這種手段,增發了大量銀幣,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最終導致了古羅馬的覆滅。

古羅馬銀幣

公元前388年,希臘屬國塞拉庫斯發行了面值超過實際價值四倍的錫制貨幣,同樣也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

在1542到1551年的10年中,英格蘭的國王們,為了鑄造更多的銀幣,將銀幣中的含銀量,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英格蘭的物價上漲了百分之四十。

英格蘭銀幣

在古代中國,1000多年前,貨幣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後漢書》中。貨與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貨是貨物,幣是錢,當時的學者早就意識到貨與幣應該保持平衡,經濟秩序才不會紊亂。但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幣制,發行大面值的錢幣使得物價飛漲。

通貨膨脹傷害著每一個現金持有者,人們能做的就是不把財富作為歸宿,只交給某一個金融產品。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應對方式通常是購買土地、房子、黃金、耐用品。而對於企業主來說,會將資產轉移到通貨膨脹影響較小的產業。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被遺忘的清朝國旗,你一定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