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武王滅商後實行分封制,分封的物件主要有三類,一是同姓宗室,二是有功之臣,三是商朝舊部及上古先王后裔。西周初期,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分封制是有利於周朝統治的。周天子擁有的土地、人口、軍事實力都遠強於諸侯國,是為天下共主。

西周分封圖

諸侯替天子守衛四方,定期朝貢述職,周天子出征,諸侯國需派兵協助。如果諸侯不服號令,周天子便會帶領其他諸侯前去征討,直至臣服。諸侯國在周天子的統治下得到了安全和秩序,當諸侯遭遇外族入侵,內部發生政變,或者諸侯間發生衝突,周天子都會出面干預,為之主持公道。因此,無論從道義還是實力考量,周天子都是擁有絕對權威的。

公元前780年,幽王二年,西周都城鎬京發生嚴重地震,河流枯竭,百姓流離失所。周幽王寵幸褒姒,不理朝政,廢嫡立庶,引得朝局動盪。申侯(原太子外祖父)勾結犬戎等外族勢力入侵,烽火戲諸侯的幽王被殺,諸侯擁立原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鑑於外族入侵頻繁,加之天災人禍,平王決定遷都洛邑。然而鎬京雖遭破壞,可週圍沃野千里,人口眾多,又有雄關險隘,足以稱王;洛邑雖遠離外族,卻處四戰之地,相比之下,也是人少地稀。但最終周平王在秦軍護送下遷都洛邑,以宗室晉、鄭公卿輔政,國勢日蹙。失去實力便失去了話語權,僅靠歷史慣性和宗親關係維繫的宗主地位逐漸徒有虛名,繼而成為諸侯國擴張的藉口,中國進入諸侯混戰的春秋戰國時期。

初秋初期形勢圖

武王分封之初,作為功臣和軍師的姜尚被封齊地,建立齊國。齊國君主爵位為侯爵,在諸侯中地位崇高,擁有徵伐之權。姜太公初入齊地,依法治國,推行仁義,因俗簡禮。同時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漁鹽之利,發展工商,使得人口大增,齊國逐漸富甲一方,兵甲數萬,成為東方大國。周平王時,齊國在位國君為齊莊公。經歷長期內亂的齊國在莊公的治理下逐漸穩定,莊公繼續沿用先祖治國方略,穩定國政,休養生息。與其後僖公成就齊國小霸局面,為其孫齊桓公稱霸奠定強力基礎。

公元前686年,齊國內亂,齊襄公(齊桓公兄)被殺。次年,齊桓公在鮑叔牙等人的擁護下成為國君,開啟了齊國稱霸天下的輝煌時期。

齊軍出征

齊桓公即位後,不計一箭之仇,拜管仲為相,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力行改革,發展經濟,加強軍事,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前681年,齊桓公首次以諸侯身份主持五國會盟,攻滅譚遂兩國。前679年,因宋國背棄盟約,齊桓公聯合其他諸侯,借天子之名興師問罪,確認其霸主地位。前663年,齊國派兵協助燕國抵抗山戎入侵,將之擊退。前659年,桓公又率領諸侯救援邢、衛兩國,擊敗狄人。前656年,齊以楚君不尊天子為名,率眾南下進軍楚國,因楚國西線與秦作戰,難以兼顧,雙方退兵,簽訂召陵之盟。前655年,齊桓公擁立周襄王登基。前651年,齊與諸侯葵丘會盟,周襄王因其功賜予天子車馬等,是為諸侯最高獎賞。至此齊國霸業達到巔峰,得到周王承認,齊桓公儼然以家長身份號令諸侯,行使天子職權。

齊桓公晚年,隨著管仲等賢臣去世,開始崇信小人,晚景淒涼。其死五子爭立,齊國內亂,霸業始衰。公元前589年,齊伐魯國,魯求救於晉,齊晉爆發鞌之戰,齊國大敗。後齊頃公朝晉,齊國失霸。

晉國首任國君為周武王之子叔虞,國號初為唐,後改為晉,作為宗室被封侯爵。平王東遷時,王室衰弱,晉文侯輔助平王,並誅殺幽王舊部所立周攜王,穩定東周局面,頗得平王倚重,同時晉國影響力也得到提高。

文侯死後,其子昭侯立。昭侯封其叔成師於曲沃,是為曲沃桓叔,為晉國內亂埋下伏筆。曲沃桓叔德高望重,百姓歸附,曲沃城比晉國都城翼還要宏偉,成為晉國第二個政治中心,桓叔逐有取而代之之心。隨著時間推移,兩支血緣更加疏遠,為奪取國君之位相互攻伐,鬥爭慘烈。周天子雖出面干預,卻因國勢衰微,有心無力。前679年,曲沃桓叔之孫曲沃武公誅滅晉文侯一支,以小宗身份奪得晉國正統地位,並透過賄賂周王,得到王室承認,至此長達近70年之久的晉國內亂得到終結。

前677年,武公之子晉獻公即位,在位期間晉國政治清明,任人唯賢,鑑於宗室內亂,廢除公族大夫制度,鞏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聲望不斷提高,對外兼併征伐,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此時齊桓公霸業正盛,晉國忙於擴張國力,難與齊國爭鋒,再者,姬姓與姜姓有通婚傳統,晉獻公夫人正是齊桓公之女。公元656年,太子申生因被驪姬陷害自殺,獻公寵愛驪姬,欲立其子即位。另兩位公子重耳、夷吾怕再遭陷害,逃亡他國。獻公死後,驪姬子奚齊被殺,夷吾在秦國幫助下登上國君之位。然而夷吾背信棄義,與秦結怨,併為晉國百姓所不齒。後因病去世,其子即位。

公元前636年,在列國逃亡19年之久的重耳成為晉國國君,受到君臣擁護,秦國出兵護送,夷吾之子被殺。重耳即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齊桓晉文,稱霸諸侯。遍嘗人間疾苦的晉文公即位後輕徭薄賦,救濟貧困,減輕關稅,以利通商,發展農業,獎勵墾殖。用人方面任人唯賢,隨著晉國國力膨脹,晉軍擴為五軍,國勢大盛。前632年,楚國攻打宋國,宋求救於晉。晉文公接受臣下建議攻打楚國盟國曹、衛以解宋之圍。後晉楚大戰,晉文公遵守諾言,逃亡期間受楚王禮遇,約定晉楚交戰,退避三舍。晉軍以少勝多,城濮之戰打敗楚軍,稱霸中原。

晉國之師

前629年,晉文公去世。此時的秦國在秦穆公的治理下逐漸強盛,趁晉、鄭兩國新喪,出兵攻打鄭國,染指中原。晉襄公戴孝出征,崤之戰打敗秦軍。此後與秦多次交戰,雖互有勝負,但秦軍始終被牢牢的鎖在關西。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但未傷元氣,後經略北方,北擊狄族。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晉軍俘獲楚王子,射傷楚王,一時威震諸侯。後晉悼公繼位,開展晉悼公新政,聯合吳國對抗楚國。前557年,剛剛擊敗秦軍的晉國軍隊又接連戰勝楚、齊,面對三大強國不落下風,可見晉國之強大實力。然而強大的晉國雖然沒有敗給其他諸侯,卻因卿族勢力做大,敗給內亂,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楚國先君鬻熊為季連部落酋長,商衰周興時,歸附文王。成王時,封熊繹於楚蠻,封為子爵,爵位低下。立國之處,盜牛祭祀,可見其貧弱狀況。然而在楚人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下,楚國逐漸強強盛,征服蠻夷部落,擴大地盤,逐漸成為南方泱泱大國。

楚徵蠻夷

前704年,不滿國大爵小的熊通自立為王,是為楚武王。此後楚國開始攻打中原小國,北上擴張勢力。前606年,楚莊王以勤王名義北上,邲之戰大敗晉軍,完成其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一時間除晉、齊、魯外,中原各國均尊楚為霸主。此後在晉國強大實力的打壓下,略處下風。前546年,不堪戰亂之苦的中原宋國組織弭兵之盟,會議約定各國間停止戰爭,奉晉、楚兩國為共同霸主,平分霸權。除齊、秦外,各國須向晉、楚同樣納貢,誰破壞協議,各國共討之。

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於秦地。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併成嬴姓的大宗,續其祭祀,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平王東遷時,秦襄公護送平王至洛邑,因護送有功。平王與襄公約定,秦如果能趕走西戎,原西周土地歸秦所有,並封襄公為侯爵。此後經過數代君主努力,秦與西戎戰爭中節節勝利,收復西周故土。後向東發展,兵臨華山,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成為西方新興強國。

秦國軍容

至秦穆公時,雄心勃勃的秦人慾染指中原,先娶晉獻公之女,已結秦晉之好。後晉國內亂,穆公接連擁立晉國兩位公子即位,本想以此控制晉國,誰料晉惠公忘恩負義,晉文公雄才大略,難以駕馭,穆公計劃落空。被晉國擋住東進步伐的秦穆公轉而西征,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奠定了秦國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此後秦國採取聯楚抗晉的策略,多次與晉交戰。然而生不逢時,作為西方霸主的秦國面對巔峰時期的晉國時,卻是難得一勝,鬱郁於關外。

春秋後期形勢圖

春秋時期,東西南北四大強國輪流稱霸,而晉楚爭雄作為中原戰場的主旋律。夾縫間生存的中原小國只能見機行事,仰人鼻息。王室衰弱導致禮樂崩壞,人心不古。然而諸侯雖強,卻沒挑戰全國的實力,因此稱霸都以尊王為前提。隨著戰國時代的到來,爭霸更趨於白熱化,周王這杆大旗也便失去了其意義。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894年7月25日那個血色晨曦:日本聯合艦隊全部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