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馬南來渡浙河, 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虜?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 青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 不見將軍奏凱歌。”
上面這首詩叫《嶽忠武王祠》,寫的是岳飛抗金的故事,作者是明代的于謙。
于謙是明朝的著名人物,他因為指揮北京保衛戰,擊敗入侵的瓦剌而聞名於世,是一位力挽狂瀾,拯救國家民族的人物。
于謙寫這首《嶽忠武王祠》正是他領導北京保衛戰期間,他以岳飛為偶像,堅定了大家抗敵的決心和信心。
而於謙詩中所寫“如何一別朱仙鎮, 不見將軍奏凱歌”,寫的其實是是岳飛的“朱仙鎮大捷”。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在南方立國,建立南宋。金兵繼續南下,宋朝抗金武裝風起雲湧,岳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從公元1127年金兵滅北宋算起,到1140年岳飛最後一次北伐,前後十三年。這十三年中,以岳飛為代表的宋朝官兵,拼死血戰,血灑疆場,與金兵互有勝敗。
金兵無法突破江淮防線,是因為宋軍憑藉江河山谷,削弱了金國鐵騎的威力。
在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中,大多是宋軍守城戰,水戰,山地戰,絕少有平原野戰直接獲勝的例子。
因為金國人的騎兵實力強大,宋朝的騎兵從北宋時代就是個老大難問題,如今北方几乎盡數丟失,騎兵部隊更是慘不忍睹,面對正值鼎盛的女真鐵騎,韓世忠劉錡吳玠等名將,即便有殺敵的勇氣,也沒有這個能力。
但是岳飛最終做到了這一點。
公元1140年,金國撕毀合約再度南侵,岳飛奉命出師北伐。
岳家軍從湖北出發,一路打穿河南腹地,直搗汴梁開封,金兀朮派遣金國主力迎戰,在郾城潁昌等地,岳家軍大破金國精銳騎兵。金兀朮親率金國的精銳“鐵浮屠”“柺子馬”迎戰,卻被岳家軍以步兵抵擋,以騎兵衝擊,殺的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岳家軍又在朱仙鎮以五百精銳大破十萬金兵,殺的金兵狼狽逃竄,遺屍遍野。
金國人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哭嚎。金兀朮心中恐懼,說這支騎兵是金國從白山黑水起家的核心部隊,如今被岳飛一朝殲滅。史書記載,女真貴族在此戰之後,已經開始準備收拾細軟北逃,回東北老家。
這一仗是宋軍在平原以野戰擊敗女真精銳騎兵的先河,同時也是絕唱。
郾城潁昌之戰和朱仙鎮大捷,是岳飛北伐最輝煌的時刻,同時也是南宋北伐的頂峰,如果宋高宗趙構堅持北伐策略,協調各路人馬配合岳飛,則恢復國土指日可待。
但是于謙不會料到,自己雖然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最終卻落得和岳飛一樣的下場,遭到皇帝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