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出生於長安(今西安),是唐太守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我國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唐高宗的執政軌跡,是前期創立了永徽之治,而後期他的皇權卻旁落給武則天。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的經歷。

唐高宗像

一. 執政初期,借貞觀遺風創"永徽之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於終南山的翠微宮。同年六月一日,唐高宗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

唐高宗一朝的君臣起初都牢記唐太宗的遺訓、遺囑,由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對內繼續執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提倡文教;對外平定叛亂、開疆擴土,營造邊境安定環境。

唐高宗李治本人則非常勤於政事。登基之初,他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他曾親自下詔書命令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各進封事,極言闕咎"。為了可以及時解決各種隨時能遇到的問題,每天都堅持上朝,風雨無阻。同時每天都召見十幾個地方刺史,向他們詢問民間的情況,並把這件事作為一項制度,每天執行。

唐太宗

另外,在官員選舉制度方面,唐高宗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科舉制度,並對這個國家首要的官員選舉制進行了徹底改造;他還敕令修訂了《永徽律》,在法律建設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經濟方面,唐高宗繼續推行輕徭薄賦政策,還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了部分成功,它們後來被延續使用於整個唐朝。

李治統治時期,在史學方面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官方撰史方面,從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開始修撰的梁、陳、北齊、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五代史志》到顯慶元年(656)終於成書,後併入《隋書》刊行。

唐高宗畫像

概括地說,唐高宗永徽時期,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並且人口得到繼續增長。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的380萬戶。

李治登基後,實施文治武功並舉。他即位之後完成的第一件偉業,是用兵西域,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的叛亂。永徽三年(652)正月,唐軍在牢山之戰中大敗賀魯軍。永徽六年(655),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

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永徽六年(655),李治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唐軍佔領百濟全境。

唐徵高麗百濟之戰

這些成功的對外戰爭結束後,唐高宗時期的唐朝版圖達到最大,她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並且連續維持了三十二年。這使得唐高宗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安康,實現天下大治,借貞觀之遺風,開創了"永徽之治"。

二. 後期患病,皇權旁落武氏

唐高宗政治生涯的轉折點,起始於換後事件。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顧元老派們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使得皇后正式易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褚遂良輔佐大臣又先後被貶出官。這為後來唐高宗政治生涯走下坡路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維持了32年的大唐帝國

顯慶五年(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顯慶末年,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

三. 唐高宗皇權旁落原因分析

唐高宗後期皇權的旁落,其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有二點:

武則天畫像

其一是他本人主觀原因:身體不好,甚至無法操持朝政;其二,應該是客觀原因,由於要更換皇后,而撤換了忠心輔佐他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沒有了他們的幫助,唐高宗性格寬厚、軟弱的缺點暴露出來了,他決策關鍵事件時優柔寡斷,不能做出正確選擇,剛好遇到武則天這個女強人,性格直率、處事果斷,而且已經登上皇后之位,於是乾脆交權不問事了。這就變相造成了唐高宗的皇權旁落。

總之,我國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其執政軌跡是前期借貞觀之治的遺風,創立了永徽之治,而後期他的皇權卻因其主、客觀兩方面原因,造成旁落給武則天。他的留下深刻教訓,值得後人吸取。

唐高宗與武則天塑像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羅馬的“公民”與西周的“國人”,奴隸制社會特有的民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