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泰西封是一座承載著歷史的城市,在過去的時間裡,忍受著戰火,接納東西方的商人,從泰西封的興衰得以看到帕提亞人與羅馬人,羅馬人與薩珊波斯人之間的戰爭,還能看到阿拉伯人橫掃西亞的威風場面,這些都深刻印在泰西封的城市記憶中。

如今的泰西封僅剩下隨時倒塌的泰西封拱牆、殘餘的宮殿等文物來供人們瞻仰泰西封過去的輝煌與絕望,透視泰西封城市中的東西方衝突。

泰西封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帕提亞人駐軍的前線,對抗波斯人的入侵;泰西封發達的商貿吸引了波斯貴族,波斯皇帝因其地理位置和頻繁的商貿往來而將泰西封定為夏宮。

自此泰西封榮升為政治中心,這也是泰西封城市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政治促進經濟,經濟保證政治,泰西封風光一時。

阿拉伯人的入侵打破了泰西封的榮光,周邊的庫法等城市取代了泰西封,泰西封自此走向衰落。

一、小城變大城:帕提亞與塞琉古王朝的戰爭

1、佔據地理優勢的泰西封

泰西封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交界處,從地理條件上來看,泰西封的土壤十分肥沃,適合農業種植,而且兩條河流雖然比較湍急,但可以在水流平緩時節進行水上運輸,順著河流南下就是波斯灣。

因此泰西封的地理條件非常有利於古代城市的發展,這也奠定了泰西封日後在薩珊波斯帝國中的地位。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泰西封位於平原之上,四周缺乏抵抗外來入侵的自然條件,這也是後來阿拉伯人從南方長驅直入的重要原因。

泰西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都為泰西封日後的繁榮與衰落奠定了基礎,這也是泰西封頻頻成為東西方文明衝突之地的重要原因,因為在平原地理條件下,沒有人可以一直防守住這個易攻難守的城市,或許可以說“成也蕭何,拜也蕭何”。

從今天回看過去,泰西封已經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遺址,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它先屬於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後屬於波斯帝國的行宮,最後又淪為阿拉伯人攻掠的城市之一。

2、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

泰西封作為城市早已經出現在歷史中,而讓它揚名立萬的是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的稱呼。帕提亞人是羅馬帝國眾多敵人中最難以應對的。

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指出:“帕提亞人幾乎沒有步兵,但是有一支精良的騎兵,他們作戰時與對方保持較大距離,羅馬步兵所持武器難以夠到他們,投槍的命中率也極低。帕提亞騎兵使用的武器是可怕的弓箭,他們對羅馬的步兵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

由此可見,帕提亞人的騎兵是戰爭的主力,這也是帕提亞人選擇泰西封做駐軍之地的重要原因,泰西封的平原恰好適合騎兵馳騁。

事實上,泰西封在帕提亞人統治時期並不是單一的城市,它屬於塞留西亞城的一部分,這座城最初是由塞琉古王朝的希臘人所建立,目的是作為帝國中心。

後來由於塞琉古王朝與帕提亞人的戰爭經常戰敗,導致塞琉古王朝的統治區域急劇收縮,僅剩敘利亞之地,而塞留西亞就被帕提亞人收入囊中。

羅馬征服塞琉古王朝之後,與帕提亞人對抗的就是羅馬人,然而羅馬人也並不能全面戰爭帕提亞人。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敘述了帕提亞人的強大,“當羅馬人超越這個界限時,帕提亞人幾乎總讓他們慘遭敗績”。

這個界限實際上就是泰西封周邊的兩河流域沿線,羅馬人始終都難以越過。此時的泰西封仍然只是塞留西亞境內的一座普通村莊,帕提亞貴族們經常留住在泰西封。

二、榮升夏宮:羅馬與薩珊波斯之爭

泰西封從一個普通村落髮展成大城市得益於薩珊波斯王朝的關注,泰西封在帕提亞人統治時期,已經慢慢走上了發展之路,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帕提亞人在卡萊戰役中攻破了塞留西亞,該城在戰敗後遭到了殘酷的劫掠,不僅喪失了自治權,還使經濟備受打擊,泰西封正式在塞留西亞衰落之際後來居上。

在此背景下,昔日強大的塞留西亞正走下坡路,而新興的泰西封則走在上坡路上,一時間,誰也無法兼併誰,於是兩座城市形成了奇特的雙子格局,原因在於塞留西亞仍然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這種雙子城的格局一直維持到薩珊波斯崛起之時,泰西封在日後也將兼併和取代塞留西亞的地位和優勢條件,成為薩珊波斯帝國的“新寵”。

薩珊波斯崛起之後,首先看中了泰西封的地理位置,是扼守兩河之地的重要通道,所以薩珊波斯國王將泰西封設為四大都城之一;此外,塞留西亞因為河流改道而出現了大片荒廢的區域。因此,泰西封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雙子城格局結束。

薩珊波斯的疆域擴張至泰西封以西,無疑會遭遇羅馬軍隊,一是因為羅馬軍隊一直征戰的戰略習性,羅馬必須是戰鬥的,否則無法供養好戰計程車兵;二是因為薩珊波斯經常騷擾羅馬治下的敘利亞。

泰西封成為薩珊波斯的夏宮之後,薩珊波斯帝國的重心也逐漸移至兩河流域,於是泰西封日益走向繁榮,成為東西方商人交換物資的場所。

不僅如此,一些教派也在泰西封落腳,一時間形成了各種教派雜糅的盛況。薩珊波斯統治下的泰西封遭遇了公元3世紀羅馬的進攻,在經歷兩個世紀的繁榮之後,又遭遇了東羅馬帝國的進攻,被迫簽署條約,薩珊波斯衰落之際就是泰西封遭受蹂躪之際,東西方的衝突也因此加劇。

三、日益沒落:阿拉伯人的全面出擊

泰西封的衰落既有羅馬人的進攻因素,也有薩珊波斯王朝內爭的結果,羅馬與薩珊波斯的鼎立之勢終於被新崛起的阿拉伯人所打破。

卡迪西亞戰役的慘敗似乎使泰西封成為阿拉伯人的囊中之物,於是薩珊波斯統治者也在637年拋棄了泰西封,僅僅兩個月,泰西封就被阿拉伯人攻破,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泰西封沒有城牆作為防禦手段;二是因為薩珊波斯統治階級陷於內爭,而阿拉伯人則日益興起,戰鬥力旺盛。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悲觀的論述道:“歷史是一座畫廊,在那裡原作很少,複製品很多。”泰西封也是一座畫廊,記載了阿拉伯人攻城後的劫掠,這些劫掠所留下的遺蹟卻是真真切切的“原作”。

破落的街道,頹廢的拱牆,空無一人的房屋都真實地展示了泰西封的慘狀。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後的兩個世紀裡,泰西封仍然存在,但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心城市,周邊的庫法和巴士拉早已取而代之。

阿巴斯王朝建立後,巴格達成為帝國的新首都,泰西封逐漸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此時的泰西封已經成為一個平凡的城市,不再有官員顯貴會定居於此,也不再有僧侶教派還遠遷於此,留下的只是無法離開的普通居民,這種世事變遷在泰西封體現的淋漓盡致,政治對一座城市的影響是絕對的

泰西封是一座經歷千年東西方衝突的古都,最後也湧入歷史的滾滾長河中,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泰西封成為帕提亞人和薩珊波斯行宮的有利條件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已經無法生效,而且巴格達和巴士拉更勝一籌;其次,泰西封經歷多年的戰火,城市早已破壞嚴重,在統治者駐紮之際還能夠修復,統治階級都放棄泰西封,那麼這座城再也回天乏術

四、總結

從歷史來看,泰西封城市發展於帕提亞人統治時期,鼎盛於薩珊波斯帝國統治時期,衰落於阿拉伯人統治時期,直到一戰時期的著名戰役讓泰西封再次聲名大振,此後,泰西封仍然保持著默默無聞的狀態,少有人記得它也曾經是無限風光的波斯古都。

泰西封像中國的西安、北京和南京,中東的耶路撒冷,義大利的羅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俄羅斯的基輔,它們都是一座城,也是一部歷史,記載了文明之間的衝突與融合。

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古已有之,從希臘與波斯的戰爭到羅馬與帕提亞人的戰爭,每一場衝突都在文明就有聯絡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聯絡,泰西封這類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就擔當了文明的暴力交流與和平交流的橋樑。

泰西封在經歷千年後,已經喪失了往日的繁華,淪落為伊拉克境內的普通城市,城內的眾多遺址也在現代戰爭的戰火中被摧毀,比如海灣戰爭,泰西封,一座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的城市,一座帶有昔日榮光和近代屈辱的記憶之城。

參考文獻

1、《羅馬盛衰原因論》

2、《羅馬帝國衰亡史》

3、《舊制度與大革命》

4、《大國的興衰》

5、《歷史的觀念》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文化名人逸事系列(1)——怪傑辜鴻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