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物名片

賴書檯,男,廣東大埔人,1931年生。1948年參加游擊隊,1953年進入深圳邊防部隊,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轉業到大埔縣政府工作,1984年退休後到深圳龍崗養老,見證了龍崗從黃土荒山變成現代化城市的歷程。

證書上年輕的賴書檯。

年近九旬的賴書檯老人一生輾轉祖國大江南北,最遠曾跨越國境線奔赴抗美援朝前線,退休後則一直居住在深圳龍崗,看著龍崗一步步發展蝶變成深圳東部中心。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與他年輕時的歲月遙相呼應——是老一輩的熱血與堅守,換來了今天的日新與月異,和平與繁榮。

英勇蘇區兒郎 扛槍解放家鄉

賴書檯是廣東大埔縣富嶺村人,從小深受革命思想鼓舞,和鄉親們一起熱情擁護共產黨。1948年的春節還沒過完,虛歲剛17歲的賴書檯就迫不及待地參軍了。共產黨員劉永生帶領的粵東支隊就駐紮在賴書檯的家鄉,賴書檯從小看他們趕走日本侵略者,帶領群眾反抗壓迫,早就想跟著他們一起去戰鬥。

“土地戰爭革命時期,我們大埔和贛南、閩西的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是中央蘇區的一部分。共產黨的隊伍一直在我家鄉活動,那時候,雖然一些城鎮掌握在國民黨手裡,但那裡的老百姓都支援共產黨。”賴書檯說,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從1948年春節到年底,梅州、潮汕和閩西、閩南的各個支隊主動出擊,先後粉碎了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期和第二期軍事“清剿”,極大地削弱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激發了賴書檯和戰友們的鬥志。廣東、福建毗鄰地帶的游擊區不斷擴大,游擊隊的力量不斷壯大。賴書檯參軍時,閩粵邊區武裝力量只有2000多人,到了年底,發展到8000多人,還有2萬多名民兵。光是賴書檯所在的富嶺村,就有四五十人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

1948年6月,閩粵贛邊區縱隊正式成立,賴書檯成為十三團的一名戰士,參加了富嶺阻擊戰、解放高陂鎮、解放大埔縣等一系列戰鬥,其中,富嶺阻擊戰就發生在他的家門前。

1949年3月19日,駐高陂鎮的國民黨反動派糾集800多兵力襲擊富嶺村,當時的富嶺村作為革命根據地,駐紮著邊區黨委、韓江地委、電臺、報社、幹校等首腦機關,情況十分危急。察覺敵人的動向後,閩粵贛邊區縱隊十三團與邊區黨委警衛連、富嶺村民兵分頭行動,賴書檯和十三團的戰友佔據了村頭山坡高地,負責掩護,邊區黨委警衛連、富嶺村民兵負責轉移機關和群眾。

十三團面臨的是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強敵,八二迫擊炮、六零炮、擲彈筒、槍榴彈、輕重機槍……這些殺傷力大的武器毫不留情地向十三團襲來,賴書檯和戰友們卻只能拿著短槍、步槍應戰。他們堅守了整整8個鐘頭,在機關和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後,才有秩序地邊打邊撤。

“我們不怕!機關沒有撤走,群眾沒有撤完,我們肯定不能撤。”時隔70年,賴書檯講起那驚心動魄的場景,語氣仍是不變的堅定。這次戰鬥中,賴書檯有7名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兩個月後,十三團強攻大埔縣城。國民黨軍隊離心離德,戰鬥前夕就有士兵起義投誠,被十三團接收。戰鬥中,賴書檯和幾名戰友冒死佔領縣城南門制高點,先是發動政治攻勢,向敵人據守的炮樓喊話,隨後用重機槍猛烈射擊,逼對方投降。5月14日10時,炮樓裡的敵人掛出一件象徵白旗的白布衣裳,大埔縣城正式解放。

冰封北韓戰場 燃起入黨之志

1950年10月,賴書檯仍沉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悅中,忽聞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陸續跨過鴨綠江,用實際行動支援北韓人民。賴書檯決定加入正義之師,1951年初,與剛生下長子還沒出月子的妻子道別後,他踏上了赴朝之路。

此前,賴書檯從未離開過廣東,他料想這段北上之旅會很艱難,但實際情況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他從高陂鎮出發,步行半個月到達廣州,報到後,沒有休息就坐上了開往遼寧省遼陽市的火車。士兵們乘坐的是原本用來運煤的貨車廂,沒有座位,只在地上鋪了一層草蓆。一節車廂裝一個排的士兵,四五十人滿滿當當地擠坐在草蓆上。車廂沒有窗,大家憑板縫中透進來的光影猜測日夜交替。賴書檯數著手指,那一趟火車行駛了四天,因為上車前每個士兵領了十個饅頭,排長囑咐大家每人每餐吃一個,大家都把十個饅頭吃完了,火車又開了一天才到。

賴書檯所在部隊在遼陽做了短暫停留和整頓,期間學習了北韓的戰況、風俗,還專門講了那裡的氣候。聽說北韓會下雪,賴書檯等南方兵都很忐忑。然而直到冬季真正來臨,他們才體會到什麼叫極寒天氣。

“不僅下雪了,竟然結冰!北韓的土地都結冰了!”時至今日,談起北韓的寒冷,賴書檯仍心有餘悸。風雪中,戰士們凍得發抖,時時能夠聽到戰友上下排牙齒相碰咯咯作響。部隊經過的雪地,雪層被踩成了厚厚的冰層,再怎麼留神也免不了摔跤,結結實實摔在冰面上的滋味兒令人終生難忘。可是停下來情況更糟,有的士兵甚至活活被凍死了。

在最嚴酷的條件下,仍有光與熱支撐戰士們前行。對於賴書檯來說,班長李永芳就是發光發熱的榜樣。“班長用行動告訴我,什麼叫黨員榜樣,什麼叫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賴書檯的印象中,無論是在前線衝鋒,還是在後方搬運物資、乾重體力活,部隊裡只要有任務,李永芳都衝在最前頭。因為他以身作則,班裡的士兵們都以他為榜樣,不僅行動中緊跟他的步伐,心裡也實實在在地佩服他。就是在那時候,賴書檯萌生了入黨的念頭。

李永芳得知賴書檯想要入黨,告訴他:“什麼是共產黨員?一句話,事事帶頭!為什麼帶頭?因為只要黨和人民有需要,黨員從不考慮苦不苦,只考慮怎麼完成任務。”

在一次戰鬥中,李永芳不幸以身殉國,賴書檯在沉痛之餘,深知告慰英靈的最好方法就是繼承和發揚他的精神,因此,賴書檯入黨的決心更加堅定了。追隨著黨員的腳步,他先後當上了班長、排長、連隊指導員,最終於1954年光榮入黨。

駐守深圳邊防 深愛第二故鄉

1953年7月,《北韓停戰協定》簽訂標誌著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同年底,賴書檯回到中國,隨解放軍第四十二軍駐守深圳(時稱寶安縣)邊防。

賴書檯駐守深圳邊防時,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雙方崗哨很近,英國駐軍常常挑釁,雙方摩擦不斷。解放軍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堅決不先動手,對方動手堅決反擊。賴書檯初到邊防時,把槍桿當棍子用,跟對方動過幾次手。隨著1954年中英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兩國的關係發展向好,雙方的摩擦也逐漸減少。

“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不被欺侮。”賴書檯感嘆道,那時,戰士們心中都憋著一口氣,渴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香港迴歸,兩地同胞共禦外侮。

那十年,賴書檯先後在橋頭、沙井、西鄉、大鵬、布吉等地駐守。除了保衛邊疆,賴書檯和戰友們也擔負著保衛群眾的重任。其時,城鎮對抗颱風災害的設施不齊全,颱風、內澇常常給群眾帶來重大損失,賴書檯和戰友們多次參與救災工作,揹著老人、孩子轉移,搶救重要裝置檔案……經過長達十年的駐守,保護本地百姓對於賴書檯來說,不僅僅是任務,更是保護自己的鄉親。因為,他早已把這裡當成了第二故鄉。

隨後,賴書檯轉業回到大埔工作。

機緣巧合,賴書檯成為最早一批見證深圳鉅變的人。就拿布吉來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駐守當地時,布吉還是一片荒山;到80年代,他再回到布吉時,屋前屋後都是大工地;到了90年代末,布吉密佈工廠與居民樓。賴書檯清楚地記得,1984年,布吉到深圳“關內”只有一班公共汽車,但隨著特區快速發展,尤其是1993年寶安縣撤縣分割槽後,布吉成為深圳的交通要地,每天往來車輛十分密集。

賴書檯的二兒子賴忠楨原本在寶安縣政府工作,1993年龍崗區成立時起被分到龍崗區。賴書檯得知這個訊息後很高興,總是說:“這是黨和上級的重要決策,能夠參與龍崗區建設是每一個深圳人的驕傲。”賴忠楨帶著父親的囑託投身龍崗建設,每天回到家都把龍崗發生的好事、大事跟父親說,後來龍崗有了自己的報紙《龍崗報》(即現在的《深圳僑報》),他每天都帶一份給父親看,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今天。

“老人家就盼著龍崗發展,喜歡看國家繁榮富強。”賴忠楨至今還記得龍崗中心城破土動工時父親臉上激動的神采。“我爸早就把深圳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出生在大埔,也曾轉業到大埔工作20年,但退休後還是決定回到深圳,他很熱愛這個地方。”

在賴書檯的心中,始終沒有放下對香港的牽掛。蒼天不負赤子心,他終於盼來了這一天!“香港迴歸前夕,深圳沸騰了。”據賴書檯回憶,當時駐港部隊乘坐軍用卡車和大巴車準備進駐香港,車隊浩浩蕩蕩,蔚為壯觀。沿街都是歡送駐港部隊的市民,他們打著條幅,揮舞著鮮花,愛國豪情也同樣壯觀。1997年7月1日0點整,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在羅湖口岸待命的駐港部隊正式開拔,那一刻,賴書檯激動得渾身顫抖,眼中含著熱淚。

回憶當時,賴書檯語重心長地說:“每一個經歷過國家貧窮落後、被列強欺侮的人都深深知道:只有國家富強、人民團結,才能挺直脊樑做人,創造幸福生活。”

紅色記憶

六年音訊全無 夫妻雙雙入黨

賴書檯年少時父母早亡,生活窮苦,他沒上過學,因而並不識字。在那個年代與賴書檯遭遇近似的人並不少,據他回憶,1956年他所在連隊的連長和指導員都不大識字,可見這在當時稀鬆平常。為此,部隊舉辦了文化速成班,安排黨員幹部去學習,僅用三個月,賴書檯就學會了看檔案、寫信。“當時我們以黨性保證去學習,真的是全心投入進去,日夜不敢耽擱!”

賴書檯寫的第一封信便是家書,當時,他與妻子陳包粟已經長達6年沒有聯絡。陳包粟收到這封信,才知道賴書檯還活著。

“我入黨了。”賴書檯在信中欣喜地說。

“我也入黨了。”陳包粟的回信讓賴書檯又驚訝又驕傲。

從後來斷斷續續的通訊裡,賴書檯才知道,他走後,陳包粟不僅一人擔起了養育兒子的重任,還熱心幫助鄉鄰。村裡人有什麼矛盾,陳包粟都主動出面調解。大家覺得她為人公允,辦事利落,每每有了糾紛乾脆雙雙找到陳包粟家裡來讓她“評理”。有時候,一大清早就有“官司”找上門來,有時找她拿主意的人甚至排起了隊。因為深受群眾擁戴,陳包粟當上了公社黨委委員、大隊婦女主任,並於1956年光榮入黨。

自1956年恢復通訊起,這對黨員夫妻又經歷了長達7年的分居,直到1963年賴書檯轉業到大埔,兩人團聚的日子才多了一些,但也是一個在縣城、一個在鄉下。陳包粟偶爾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日子——如何拖著生產未愈的身子下田勞作,如何揹著襁褓中的兒子上山砍柴,但她更多的是回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村的發展和變革,多思甜而少憶苦。她說:“我們那一代,人人都有困難,但比起舊社會,人人都有希望。”

多年鴻雁傳書,賴書檯和陳包粟談得最多的是黨員職責,“不為個人利益妨礙行動,要為集體利益爭取勝利”是這對黨員夫妻的共識。現在談起黨員職責,賴書檯還激動地握緊拳頭,頻頻揮舞,他說:“黨性的鍛鍊正是當今社會應當加強的工作,要教導新一輩黨員始終堅持黨的方針,發揚光大中國共產黨的光輝與榮耀,勇當先鋒,堅持為人民服務!”

(除署名外,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龍崗融媒編輯 鍾秀妮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廣西有哪幾個原住民族?他們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