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錯,蜀漢難道沒有將領了?諸葛亮為何不用?
亮錯用謖失街停!謖是謀士沒帶兵打過杖!魏廷是大將有名氣! 亮不相信魏延不用!亮親信馬謖!馬謖還沒按亮計實戰失守失敗!馬謖立了軍令壯被殺頭精神可貴!亮錯錯錯!!若是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就沒有他什麼事了,排擠魏延,重用楊儀都是他搞的,魏鎮守漢中多年,與曹營接觸最多,卻不重用,不懂的卻事事重用,就如西安90後擔任千億董事長一樣,私慾太重,最後功名煙飛。
實際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馬謖而沒有用其他人,不完全是諸葛亮的錯。在季漢:趙雲的資格最老,威望最高,用趙雲來吸引曹真最恰當;街亭沒有用魏延去守,那是魏延的任務遠比守住街亭更難。當時實際上魏延才是各路的救火隊長,哪裡有危險,魏延就得出現在哪裡。可笑愚昧的現代人總是說諸葛亮看不起魏延,不重用魏延。可以這麼說:魏延在諸葛亮的眼裡,是重中之重,將裡的上將,最艱難的人物最先用的都是魏延。
比起戰國時期趙國的廉括,西蜀的馬謖更有說服力,都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形象,但馬謖畢竟跟隨諸葛亮在戰場上混過來,而且在戰役間歇時候一邊給將士們講解一些兵法理論,以便為諸葛亮安撫中下層將士。就這一點讓諸葛亮心懷感激。只是諸葛亮無論如何不能用一場關鍵戰役萊驗證馬謖的可用性;另一方面作者也在給讀者指出:再高明等知識分子都存有他的短處,諸葛亮的心胸就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記恨關羽的傲上不羈,魏延的衝動,李恢的地方意識等置之不用,甚至大有報復心理。但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啟用並驗證馬謖就成了一生敗招之一。
派馬謖守街亭就是為了結束這次北伐,成功的機率大,但是即便是成功也是險勝,往國家說,成功後中央軍隊不夠強,不能壓制住收編的軍隊武將,國內矛盾激烈,影響統治,後期曹魏覆滅,這個原因也是主要的。往私心說,一次就成功,那裡有機會光明正大的取代劉嬋篡取帝位,斬馬謖只因為諸葛亮的軍隊一把手地位還不夠穩固,所以不得不斬。所以必須用長時間的征伐,以細緻的管理,確定自己在軍隊和政務中的領導地位,就是諸葛亮預謀篡權的證據,。還有側面證明諸葛亮有篡權可能,蜀漢作為軍政府執政四川,居然沒有大規模的政策拉攏蜀地地方氏族,以諸葛的學識不可能意識不到世族的重要,不拉攏只能說明他不太想拉攏(還記得陳情表,幾句話就放過了)。
我看整個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最大的錯就是派馬謖守街亭,馬謖是文官應做副王平正才是,而且王平經驗豐富通謀略,如是王平主事街亭可能會守住,還有另一個安排趙雲可以來但老了,最適合的人選應該是魏廷,因街亭重要而且魏方將領張郃也很是利害,至少是魏廷帶兵守才穩妥,人有失誤,馬有失蹄;街亭之失算得了什麼,劉備因得了孔明才有三分天下。劉邦數慘敗於項羽,最後居然還得天下,如結果相反呢?世人皆以成敗論英雄?
諸葛一生謹慎,唯此用人不慎、不明、不查。馬謖是參軍,就是今天的作戰參謀,而不是將帥,能獨自帶兵打仗,更沒有作戰經驗。街亭這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交給一個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作戰參謀去守,而且出門就不受節制了………,悲劇就早已註定了。在失街亭這場戰役或戰鬥中馬謖佔90%的責任,諸葛亮佔10%的責任。第一,諸葛亮高估了馬謖的能力,第二,諸葛亮有私心,如果這次北伐成功,那街亭的守將是頭功。諸葛亮想借此提拔馬謖。第三,諸葛亮和馬謖之兄馬良是最好的朋友。 綜合以上原因才造成了失街亭,今天咱只說孔明的10%,所以我認為孔明的錯有以上三點!